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0章
    第170章

    宋三郎中州赈災之行表現突出, 正式進入到皇帝視野,兩年後升任戶部侍郎,建安二十五年遭張璟、範盛等人聯合排擠,下屬犯重案, 以失察之罪外放為涼州知府。

    彼時文昭帝久病不愈, 太子與靖王奪嫡之争愈烈, 宋三郎恰避開漩渦中心。

    建安二十六年, 文昭帝突然病愈,整頓朝綱,大開殺界, 太子與靖王黨羽盡遭清算,朝堂官員大換血。

    張璟因其為人極其謹慎躲過一劫, 範盛則因其女範芷蘭懷有龍嗣從輕處理,鎮國将軍劉猛因在外平亂稀裏糊塗躲過一劫。

    在這期間,宋景茂悄無聲息成為帝王的心腹之臣,時常被文昭帝召入宮中問詢時政。

    建安二十八年, 宋三郎主政一方, 百事俱舉, 升任涼州按察司副史。

    ……

    建安三十年,初冬。

    大西北邊塞之地天氣極寒, 風沙也大,尤其是沒遮沒掩的城外, 寒風更是肆無忌憚的吹, 吹得人都睜不開眼,忒冷。

    恨不能跟那土拔鼠似的, 就地鑽個洞躲起來得了。

    宋景辰剛來涼州時,哪兒都不想去, 足足做了大半年的土拔鼠,自己還做了首打油詩抱怨,詩曰:

    涼州涼州你真涼,

    東風西風南北風,

    一年四季亂抽風。

    閑來無事躲被窩,

    娘親還要罵我纨绔郎。

    人的适應能力總是驚人的,尤其是孩子,在涼州五年的時間,宋景辰從孩童成長為十六歲的少年郎,如今,早已經習慣了大西北的生活,任爾東南西北風。

    駕!駕——!

    涼州城外,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沿着官道朝城門口飛奔而來,待到近城門處,領頭的少年猛一兜手中缰繩——

    身下烏黑彪悍的高頭大馬發出希律律的嘶吼,前蹄一躍騰空,高高揚起脖頸,鼻孔噴出兩道濃重的白氣來。

    總算是在城門關閉前趕回來了,馬背上的少年輕呼一口氣。

    正準備關城門的守衛循聲擡頭,就見眼前少年一身鴉青色燕羽羅織錦箭袖袍,外披銀狐領狐皮大氅,腰間斜挎着箭壺,顯是剛剛從外面打獵回來,就這涼州城裏獨一份的長相,不是景辰公子還能是誰?

    城門守衛忙笑呵呵熱情迎上去,“公子打獵回來啦。”

    “回來了。”宋景辰輕提缰繩,策馬向前,順手抛出一只野兔子扔給那守衛,守衛樂得見眉不見眼,沒想到他也有好運的一天,碰上景辰公子打獵了。

    緊跟着,後面一群少年呼啦啦追上來,一陣風似的掠過城門,宋景辰右後方一膚色黝黑的魁梧青年縱馬追上來,“景辰,別回家了,兄弟幾個一塊兒喝酒去呗。”

    宋景辰懶懶地耷拉着眼皮,“不去。”

    “為何不去,我大夏朝的男子十四歲即可飲酒,在我們涼州十二歲飲酒都沒人管,你馬上都要過十六歲生辰了,你爹還管着你呢。”

    “不是,我是為你們着想。”宋景辰解釋。

    “為我們着想?”魁梧青年不解。

    “嗯。”宋景辰肯定的點點頭。

    “什麽意思?”魁梧青年更加糊塗。

    少年把目光斜過來,眼角微微上揚,眸光中蘊着淡淡的貴氣,又不掩飾壞心眼兒的挑釁之意,“我怕你們喝不過我出洋相。”

    他這大言不慚的話一出口,少年們立時噓聲一片,紛紛起哄:今日誓要分出個高低上下,看看到底出洋相的是誰。

    宋景辰一本正經嚴肅道:“可說好了,到時候你們可不許哭鼻子。”

    “誰哭誰是孫子。”

    “我要孫子幹嘛,我要金子,誰掉一滴眼淚便輸我一千金。”

    “成交!”

    “成交,成交,成交!”

    “成交個屁!景辰頭一次喝酒,兄弟們都讓着點兒。”魁梧青年朝衆人道。

    “對對對,讓着,讓着。哪敢不讓着,萬一景辰哭鼻子,那可難哄了。”

    “滾蛋,小爺用得着你們讓着。”

    “景辰你竟然說滾蛋,原來你會說粗話的呀。” 魁梧青年忍不住滿眼激動地看向宋景辰,這麽多年,他終于找到好哥們間最惺惺相惜的共同語言了。

    程虎這個憨憨!

    宋景辰沒好氣一腳踹向對方馬肚子,程虎嘿嘿笑着躲開,一群少年嘻嘻哈哈打鬧着往涼州城最大的酒樓去。

    不比洛京城那些雕梁畫柱富麗堂皇的大酒樓,這裏的酒樓主打一個粗犷簡樸,木制結構,樓高四層,頂樓懸挂着白底紅邊的酒旗,在風中獵獵招展,上書一個碩大的“酒”字。

    南來北往,若有識貨之人,定要為這個“酒”字叫好喝彩,這字寫得實在好,蒼勁古樸,骨力挺拔,開拓大氣中又不乏豪放灑脫,筆畫間的呼應留白令人拍案叫絕。

    可惜了,一幫兄弟無一人懂得欣賞自己的大作,自挂上之後,這幫人就跟沒看見一樣,從不肯擡頭多看一眼。

    你爺頭的——

    少爺練字這麽多年,我容易嗎?

    程虎見宋景辰看着樓上的酒旗發呆,不由道:“你看它幹嘛。”

    宋景辰眯起眼,意味深長道:“我看它好看。”

    程虎撓撓頭:“它有啥好看的,要我說往上面畫個大酒缸才叫好看又好認,這字兒筆畫這般多,我看見就鬧心。”

    “鬧心你別看。”宋景辰話音裏有了咬牙切齒的意味。

    程憨憨沒聽出來,認真道:“我是不想看,可他就在這兒杵着,想不看見都難,全涼州城就你家的大酒樓最高最顯眼,酒樓上最顯眼的就屬它,誰能看不見呀。”

    程憨憨一臉被強、奸了的無辜、委屈、無奈。

    啊啊啊啊啊!

    宋景辰內心發出土撥鼠般尖叫。

    所以……

    人生寂寞如雪,誰來把這憨憨拉走。

    宋景辰不想說話,甩開程虎徑直往酒樓裏走。

    又又又又生氣了?

    程虎一頭霧水,搞不清楚自己哪句話又說錯得罪這祖宗了。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群中總有智者,其中一人忽地恍然大悟般說道:“這酒樓是景辰家裏開的,你們說這字兒不會是景辰寫的吧?”

    場面一時安靜如雞!

    “怕不是景辰最滿意的得意之作吧?”有人小聲道。

    聞言,程虎猛得一拍自己大腦門兒快步追了上去,“景辰,景辰,我錯了,我錯了。兄弟剛才那是沒仔細看,細細這麽一瞅,這字兒寫得可真不賴,比那大酒缸還好看呢。”

    好,很好。

    好一個比大酒缸還好看呢。

    我看你才像個大酒缸。

    借問戳人肺管子那家強,景辰遙指涼州城裏程憨憨。

    宋景辰沉默是金,完全不想搭理這貨,大步進店。

    “少爺過來了。” 酒樓夥計見是自家少東家領着人過來,喜聲迎上來,笑着把人往樓上包間領。

    待一群少年蹬蹬上了樓,樓下正喝酒的食客竊竊私語,旁邊據案而坐的一青衣人小聲道:“前面穿狐皮大氅那位就是傳說中的景辰公子?”

    對面人道:“正是。”

    青衣人又道:“沖冠一怒護犢子,殺盡西鹘八百兵那位是他爹?”

    對面人點頭:“正是。”

    青衣人深吸一口氣,滿眼羨慕道:“若是有此佳兒,我也護犢子。”

    對面人一笑置之,“愚兄喝醉了,還是想多了,怕是整個大夏朝也找不出景辰公子這般人物來,自他來了咱們大涼州,屯田、開荒、通坊市、建馬場、辦義學,做了多少事情?”

    “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件不是對咱老百姓有莫大的好處?景辰公子就是咱們大涼州的福星財神爺,有他在,咱們涼州老百姓的日子那是蒸蒸日上!”

    青衣人連連點頭,“兄臺說得極是,若非景辰公子一力促成這坊市開啓,又有宋大人悍勇強硬,一舉鎮住西鹘人,小弟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險從南州跑來這邊做皮草生意。”

    對面人不以為然道:“鎮住西鹘人算什麽,西鹘的王子管我們景辰公子叫義弟,我們公子可以在他們西鹘橫着走。”

    “還有這等事?那西鹘竟不記仇嗎?”

    “這你就不懂了,西鹘人慕強,吃硬不吃軟,。”

    青衣人驚訝:“如此說來,莫不是這位景辰公子也同他爹一樣會武功?”

    “什麽叫莫不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若非我們公子當初年幼,也不會幹不過那西鹘王子。”

    青衣人:“看不出景辰公子這般秀氣俊美,竟還是個武藝高強的。”

    “休要拿那些繡花枕頭小白臉來與我們公子相比較。”

    “話也不能這般說,我們南州府第一公子亦是個有才學的。”青衣人道。

    這話對面人不愛聽,反駁道:“也就在你們南州敢稱第一,來我們涼州試試?”

    青衣人點點頭,“這倒是實話,單就相貌上,為兄走南闖北這麽多年,還真沒見過比你們景辰公子更俊美之人,這般才俊,就不知可有考科舉?”

    對面人不屑擺擺手,“考那玩意兒幹嘛,我們公子不用考就已經是皇帝親封的四品愛民使了,你們那個就算考個狀元不就撈一七品芝麻官當,跟我們公子沒法比。”

    “啊這……”

    青衣人竟是無言以對,可不是嗎,人家的起點就已經是衆多讀書人奮鬥的終點,确實沒法比。

    ——涼州城府衙後宅。

    廂房裏,秀娘正指揮着兩個丫鬟收拾整理東西,日子過得舒心,又保養得當,八年過去,歲月并未在她臉上留下多少痕跡,只是多了幾分歲月沉澱出的娴靜。

    棉布簾子挑起,宋三郎跨步進來。

    三郎今年已經四十有三,因長年修煉武功,又有少林內功心法加持,不顯分毫老态,因着是在家裏,只穿了一身常服,缂絲面圓領長袍,腰間束帶,身姿挺拔,不見絲毫拖沓。

    “辰哥兒還沒回呢?”三郎依案坐下。

    “沒回呢。”秀娘移步過來,在三郎對面坐下,“你兒是性情中人,估摸着是要同他那幫玩得好的兄弟們道別呢。”

    宋三郎點點頭,遂問道:“東西收拾得怎麽樣了?”

    “差不多都利落了,一些不打緊地送人,只撿必要的帶,南州府城是繁華之地,缺什麽東西到了那邊再買就是了。”

    “那就好。”

    秀娘有些悵然道:“來的時候不願意,可真在這裏呆了五年,這冷不丁要走,心裏竟還有些不舍,聖旨下來,我本以為皇上要将你調回京城呢,不成想竟是要去南州府。”

    宋三郎道:“皇帝自有他的考量,我們回京城只是早晚的事。”

    皇帝的心思宋三郎大概也能猜到一二,當初把他調離京城是不想讓他摻和到太子與靖王之争。

    如今把他調離涼州,則是因他身在涼州,又兼安山、甘州和肅西三道,在西北的影響力日大,山高皇帝遠不好控制,皇帝擔心他勢力做大,因而調他轉去南州府牽制日益做大的南州巡撫。

    夫妻倆說了會兒子話,時近亥時,宋景辰仍舊未歸。

    宋三郎不放心要出去迎迎,秀娘拉住他袖子道:“有你這遠近聞名的護犢子爹,人家吃了熊心豹子膽,又得犯了癡症瘋病才會找你兒麻煩呢,你且把心放到肚子裏去吧。”

    “快別去了,去了人家也不領你情,還招兒子煩。”

    宋三郎嘴硬哼道:“他敢。”

    秀娘給三郎倒了杯熱茶,撇撇嘴,“有你撐腰慣着,有什麽是他不敢的,信不信把天捅個大窟窿,你兒都能安安穩穩坐地上,等着你這老爹來替他女娲補天呢。”

    三郎被秀娘逗笑,道:“這你就錯了,辰哥兒看似不羁,實則有分寸得很,不會無故惹事。”

    秀娘不跟他争,道:“反正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你且看着吧——不說這個,蕭先生那邊你安排妥當了嗎,先生跟着咱兒在大西北吹了五年多的風沙,無兒無女的,把辰哥兒當親兒了。”

    “嗯,都安排妥當了,五日後就出發。”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