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蕭窈從未想過, 自己能從崔循口中聽到“要我怎麽辦”這樣的話。
因這話隐隐透着些許無措。
而崔循是那種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游刃有餘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再沒什麽事能令他動搖。
她知道崔循會為自己擔憂, 但不曾想到,他會為此生出“後怕”這種近乎軟弱的情緒來。
寒夜寂靜,燈花燃破,響起輕微的“噼啪”。
蕭窈自初時的驚訝中回過神,窩在崔循懷中,感受着他胸腔中傳來的心跳, 遲鈍地覺出幾分疲憊。
早些時候在班漪面前,她強撐着沒叫疼, 甚至半句話都沒抱怨。
見着崔循時, 故作輕松,想要将這件事就此揭過。哪怕同他撒嬌, 也是有意為之,想要緩和氣氛。
而眼下,她終于什麽都不再想。
纖細的手指攥着崔循的衣袖,輕聲道:“崔循, 我有些累。”
這一日經歷的事情還是太多了些,心緒起落,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上都難以為繼。
攬在腰間的手收緊些。
崔循妥帖地将她抱起, 手臂穩健有力,卻又小心翼翼, 像是捧着易碎的珍寶。
帷帳落下, 将燭火遮蔽在外。
蕭窈眨了眨眼,只覺唇角落了輕飄飄的吻, 不摻情|欲,也就顯得格外溫柔。
“什麽都不必想,安心歇息。”崔循輕而緩的聲音響起,“……我在這裏陪你。”
往日睡前,兩人總要聊些正事。
蕭窈會趁此機會梳理思緒,若有疑惑不解之處,也能從他那裏得到答案。
枕上教妻大抵如此。
今日她原也存了幾句話想問,但興許是太過疲憊,又興許是崔循哄她睡覺的聲音頗具誘惑,沾了枕頭沒多久,便沉沉睡去。
蕭窈從前常睡懶覺,若非有什麽特殊的事,醒來時大都已經天光大亮。自嫁了崔循,又開始經手正事後,倒是漸漸習慣于早起。
昨夜身心俱疲,婢女們誰也沒來驚擾。但到了平日晨起的時辰,還是自然而然醒來。
此時天才蒙蒙亮,床帳之中漆黑一片。
蕭窈正疑惑婢女為何還不掌燈,手臂上隐隐傳來的痛楚令她清醒過來,倒抽了口冷氣,想起身在何處。
“你醒了,”低啞的聲音在身側響起,“是傷口疼?”
他的反應太快了些。
蕭窈眯了眯眼,側過身,想要看清崔循的神情:“……你不曾睡?”
崔循擡手抵在她肩上,并未回答這個問題,只道:“小心。”
她不是那種睡覺十分安穩的人,若再有夢,卷着錦被翻來覆去是常有的事情。平日倒沒什麽,最多不過是床榻淩亂些,可如今小臂上有傷,一旦牽動或是壓着傷處,便極易開裂出血。
崔循看了她一夜,便是怕這個。
蕭窈微怔,反應過來其中緣由,心中湧起些說不出的滋味。也說不出什麽甜言蜜語,只道:“叫青禾她們輪着看顧就是,哪值得你這樣熬一宿?”
崔循低低地笑了聲。
“你還笑!”蕭窈瞪了他一眼,催促道,“快睡。”
崔循嘴上應了聲“好”,卻并沒合眼,目光依舊落在她身上。
他衣上殘留着些許春信香氣。
這是蕭窈近來頗為喜歡的香料。她向崔循身側貼了貼,見他執意不肯睡,便閑話道:“我從前在此處暫住,也是為了養病。”
崔循了然:“是風寒發熱。”
蕭窈點點頭,倒是又連帶着想起另一樁事,譴責道:“你那時還罰我抄書。”
說罷又問道:“我抄的那些經書你看過嗎?不會随手扔了吧?”
崔循短暫沉默片刻,無奈笑道:“在太常寺官廨。”
崔循清楚記着,當初是謝昭代她将抄的經書送到自己這裏來的,還說了些有的沒的。他興致缺缺,看都沒看,也想過随手撂給仆役扔了。
但最後還是留下來。
放在了不常取用的書架上層。
“這還差不多。”蕭窈哼笑,有一搭沒一搭地同他聊着當初在學宮時舊事,倒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待到有朝一日塵埃落定,海清河晏,阿霁也能獨當一面,我便不再管這樣多的事務。”她聲音裏猶有尚未完全褪去的困意,懶懶散散,漫無邊際暢想,“屆時就來學宮幫忙……”
崔循指尖繞着縷長發,只道:“如班氏那般嗎?”
“我哪有師姐那樣的學問?豈非誤人子弟。”蕭窈頗有自知之明,琢磨了會兒,樂不可支道,“不如去管思過堂好了。到時候,看看誰還敢違背戒規。”
崔循亦笑了聲:“倒也不錯。”
只是在那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解決。
譬如狼子野心的江夏王,又譬如死灰複燃的天師道。
蕭窈受傷的消息并未廣而告之,但對于耳目靈便的人而言,并不是什麽秘密。
蕭霁為此擔憂不已。
尤其是在知道蕭窈将武藝高強的暗衛遣來護衛他,以致自己深陷險境後,更是大為自責。
每回蕭窈入宮,都要親自噓寒問暖,關心傷勢。
崔循令人有意無意将此事透露給蕭霁,是知道以蕭窈的性情,恐蕭霁內疚,興許壓根不會提及慕怆之事。可他卻并非施恩不圖報的人。
總要叫蕭霁心知肚明才行。
蕭窈看在眼裏,倒不至于為此與崔循争執,索性随他去了。
只是又一次兩人獨處,被前來問候蕭霁打斷時,看着崔循黯下來的眼眸,忍了又忍,才沒笑出聲。
除此之外,謝昭、桓維一幹人等遣仆役送了傷藥問候。
這些皆是稀松平常的交際,蕭窈并未放在心上,客客氣氣道了謝。令她頗為意外的是,常年在別院養生的崔翁竟也專程過問此事。
蕭窈對這位老爺子沒什麽好印象。
哪怕成親後,随着崔循改口稱呼“祖父”,也沒真将他當做親近的長輩看待,場面上不出錯就算周全了,更不會費心讨好。
如今再見,崔翁依舊是那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精神炯爍,老神在在。
目光掃過她,落在崔循身上,皺眉問道:“這傷因何而起?”
“是我疏忽。”崔循先将錯處悉數攬在自己身上,大略講了原委後,又不動聲色看向自家祖父。
算不上威脅,但至少有防備之意。
像是生怕他發作,責備蕭窈,叫她從今往後安穩留在家中,不要摻和那些事情一樣。
崔翁看出長孫的回護之意,若非涵養猶在,只怕已經要吹胡子瞪眼了。
“我只問一句,倒叫你仔細成這樣!”崔翁冷笑了聲,沒好氣道,“此事的确是你疏忽。便是再怎麽樣,終究是崔家婦,豈能容人這般欺淩。”
如果忽略掉那句“便是再怎麽樣”,這話倒是十足的好意。
蕭窈原本正眼觀鼻鼻觀心,想着敷衍過回去歇息,聽了這句後,沒忍住擡頭看了眼。
崔循低眉順眼,恭謹道:“是。”
崔翁正色問:“此事是誰所為?”
崔循道:“那人是個硬骨頭,初時不肯認,後來咬死了是受桓氏授意……”
供詞送到蕭窈那裏,她并沒信,卻不妨礙拿去問桓維。
桓維臉都青了,再三擔保此事與自己毫無幹系,也不知心中将蕭巍罵了多少遍。
“是江夏世子的手筆。”崔翁稍一想便明白過來,只是又不由疑惑,“他遣人沿途埋伏,欲謀害太子,倒是情理之中。為何要對公主動手?”
崔循正欲解釋,蕭窈輕咳了聲,自己将年前瓊芳園賭箭之事講了。
彼時崔翁也在學宮,同堯祭酒一處清談。後來雖有所耳聞,但關注的是蕭霁、蕭巍這對堂兄弟之間的争執,不知自家孫媳後來摻和這麽一腳。
眼皮跳了下,想挑剔她與人争一時意氣。
但終于還是忍住了。
“為了這麽點過節,如此行事,既見其心胸狹窄,也可窺見對于崔氏的态度。”崔翁一針見血。
先前桓維阻攔,勸蕭巍不可貿然對蕭窈動手,并非什麽“憐香惜玉”,甚至也不是看在蕭容的情面上。
只因此舉無疑是對崔氏的挑釁。
也無聲昭示着,若有朝一日他掌權,必容不得崔氏。
可蕭巍還是做了。
不知是意氣用事,蠢到并沒意識到此舉會造成什麽結果;還是有恃無恐,想着終有一戰,便是提前撕破臉也無妨。
崔循不疾不徐道:“正是。”
崔翁耷拉着的眼皮擡起,目光銳利,聲音平穩:“既如此,有些事你看着辦就是,不必再來問我。”
崔循一笑:“多謝祖父。”
祖孫二人寥寥幾句間便已商定,蕭窈愣了愣才回過味,意識到崔翁這話的用意。
倒不是她遲鈍,只是原以為崔翁那裏恐怕還有得磨,并沒想到他竟會應得這般順遂。
“此時一如當年,阖族興衰系在你肩上,當慎之又慎。”崔翁語重心長叮囑後,瞥了眼既驚訝又欣喜的蕭窈,又向崔循道,“我已過耳順,無甚雄心壯志,所盼者寥寥無幾。不過頤養天年,便已足矣。”
蕭窈聽着,以為是崔翁年老傷懷,正猶豫着是不是該寬慰兩句,卻只聽崔循言簡意赅地應了聲“是”。
她便沒說話。
待到出了庭院,小聲道:“你方才那般,是不是太……”
生硬了些?
崔循垂眼看向她,輕笑了聲:“卿卿可知,祖父盼望什麽?”
蕭窈沒多想,下意識反問道:“什麽?”
崔循道:“重孫。”
蕭窈:“……”
族中這麽多子弟,崔翁其實并不缺重孫,前幾日滿月酒那個就是新添的。
崔循又補了句:“你我所出。”
蕭窈從沒主動提過子嗣之事,崔循原以為,她紅過臉便會撂開手,不再多言。卻不料蕭窈垂首想了想,若有所思道:“若是女兒呢?”
崔循腳步一頓。
蕭窈回過頭看他:“怎麽”
崔循向來冷靜自持的眉眼舒展開,帶着難以掩飾的笑意,由衷道:“那便再好不過了。”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