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42章 东乡侯府
    夜色渐深,一轮明月悬挂在皎洁的天空。

    虽是春日,夜色却是有些寒凉,许则川披着褐色披风,远远的就瞧见了院门口站着的身影,步伐随即加快。

    “怎么没多穿件衣服。”许则川走近了些,见秦书穿的单薄,随即解开自己的披风替她盖上。

    秦书看着他,轻轻摇头,“我不冷。”

    许则川眉头轻皱,面上有些不悦,“咱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人,更要多加保护自己。”

    秦书见他如此,赶忙依他说话,“是,是,是。”

    “今日是我忘了。”许则川瞧了眼院里的下人,有些不悦,“这么多人,也不知道给你添衣。”

    不等许则川下句话开口,秦书已经拉住了他的手,“是我不让她们添衣的。”

    “屋里坐久了,还挺热的。”

    今夜春风阵阵,院中桃花盛开,拂面而来间尽是淡淡花香。

    许则川心头一软,想到这些年的忙碌,没有好生陪伴眼前人。

    “刚刚路过的时候,我瞧园子里花都开了,咱们走走?”

    秦书微诧,含笑看他,“今儿个怎么这么有雅兴。”

    许则川声色温柔,“你只管说去不去?”

    秦书有些纠结,“你晚饭还没吃呢。”

    许则川笑了笑,“无妨,晚些时候我在工部用过了,现如今还不饿。”说完,他看了眼自己的腰腹处,“你瞧我如今胖的。”

    “正好减减肥。”

    秦书闻言,忍俊不禁的看着眼前人,哪有记忆中许教授的模样。

    “成,都听你的。”

    身边一直伺候的清雾闻言,赶紧吩咐丫鬟去取秦书的披风过来。

    夫妻二人携手缓缓往园子走去。

    “你日日在外上值,自打回来,都没好好瞧过自家园子吧。”秦书依着他的手臂,二人慢慢走着。

    后面的侍奉的清雾等人随即慢了步伐,远远的跟着,新来的小丫鬟站在最后面,不由同身侧小丫鬟嘀咕,“国公爷同老太太感情真是好。”

    身侧的小丫鬟点头,又瞪了她一眼,“不许说话。”

    果不其然,前头的清雾已经回头看她们,见二人年纪尚小,随即也懒得理会,只是瞪了她们一眼。

    “今日武安侯夫人来回话了,齐家想再看看。”秦书轻轻一叹,“我又找了几个人选。”

    许则川拍了拍她的手,“无妨,婚姻之事不能强求。”

    “还有哪些人?”

    “两广总督家的幼女。”

    许则川闻言轻诧,“他家?”

    秦书点头,“他家跟武安侯夫人也算拐着弯的亲戚。”

    许则川了抚胡须,眉头轻蹙,思考几息摇头道:“不成。”

    秦书微诧,“怎么呢?”

    许则川解释着,“你不大了解有些地方的职权,两广总督并非是汉人,这个职位都是当地人担任的。”

    “不过他们的夫人倒是大多选择京中官员之女。”

    “虽说这些年血脉已经融入,但生活习惯,背景还是不大合适。”

    秦书了悟,“我知道了,好在只是人选,不妨事。”

    “还有礼部侍郎的孙女,太常寺卿的长女,东乡侯的嫡女。”

    “这几个都是嫡出。”

    “剩下的侯爵人家,倒也有不错的,只是出身是庶出。”

    “承姚身份不同,是长孙,他的妻子必须出身嫡出,不然下面的几个小的,日后娶妻可怎么办。”

    许则川颔首,“你的顾虑我知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若是长嫂身份不够,是无法压制下面几个的。”

    “咱们既然来了,自然要为许家打算,贤妻旺三代,想要家族昌盛,一个好媳妇是很重要的。”

    秦书笑了笑,“你清楚就好,我还以为你嫌我看重嫡庶呢。”

    许则川道:“我怎会这么想,其实我也是有些私心的。”

    “咱们一大家子,没有那些阴私,孩子们的童年是明亮乐观的。”

    “若是真找个出身混乱的,怕是日后夫妻不睦。”

    秦书点头,“你说的对,那就听你的。”

    “这三个人选,你觉得谁家好?”

    许则川思索几息,忽然一愣,“东乡侯这般年轻,他的女儿都这么大了啊?”

    “不是现在的东乡侯,是前头那个的。”秦书随即解释,“现任这位不是承袭了兄长的爵位嘛。”

    许则川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啊。”

    “其实按着咱们家的情况,还是结有爵人家最好。”

    “东乡侯年轻力壮,如今在军中还算得力,只是可惜,这孩子是前头那位的。”

    秦书闻言,随即又添了一句,“前头那位娶的是翰林院沈大人的嫡长女,这不后来守寡了,就留下一个刚刚及笄的女儿。”

    “沈大人。”许则川眼眸一亮,“翰林院好啊,只是可惜。”

    “沈家可有适龄的女儿。”

    秦书摇头。

    “没有。”

    许则川心中唏嘘,“都是儿孙债啊。”

    “罢了,你去打听一下礼部侍郎家和这位东乡侯独女的品行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秦书笑着看她,“太常寺卿家的你不喜欢?”

    许则川摇头,“不是不喜欢,只是这家职位有些低了。”

    秦书了悟。

    “若是换成其他孩子,我倒是没有意见,只是承姚,还是算了吧。”

    “那我知道了,明日我就去拜访。”

    “你也请周师兄帮忙看看,他不是礼部尚书嘛,说不准消息比咱们灵通。”

    许则川,“好。”

    二人继续往前。

    大房院子里。

    许老大见自家媳妇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由好奇。

    “怎么呢这是?”说着,给蓝氏夹了一块鱼肉。

    蓝氏看着碗里的鱼腹肉,眉头舒展了些,“还不是承姚的婚事。”

    许老大闻言,赶忙放下手里的筷子,“怎么呢,可是出岔子了。”

    蓝氏闷闷不乐的点头,“齐家说,县主年纪还小,不着急。”

    许老大失望了两息,就恢复了正常神色,“人家出身尊贵,有着皇室血脉,如今又中了榜,也是正常。”

    蓝氏不乐意了,“你什么意思,咱家儿子就差了。”

    许老大见她发火,赶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说,这难得的机会,县主又中了,那日后定是要做官的。”

    “谁有这前途,想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旁人不说,就咱们家慧儿同嘉儿两个孩子,你乐意她们学了十几年的医术,读了十几年书,最后嫁人待在后宅相夫教子。”

    许家男丁兴旺,女儿少,许容慧同许容嘉两个姑娘在家中极为受宠,蓝氏代入许老大的话,赶忙摇头。

    “慧姐儿多有出息的孩子,还有嘉姐儿,如今读书多么刻苦,那不成。”

    许老大给蓝氏盛了碗汤,“所以说,齐家不愿意也是正常。”

    “咱家承姚像他祖父,日后是要登阁拜相的,他啊,还是适合娶个贤惠的妻子,能帮着你操持家事。”

    蓝氏对这话非常赞同,“你说的还真有道理。”

    蓝氏眼眸有些发光的看着许老大,“官人,你别说,你跟在的爹身边这些年,还真是有长进了不少。”

    “从前你可没这么体贴我。”

    许老大嘿嘿笑着,“少年夫妻老来伴嘛。”

    “谁刚成婚的时候不是磕磕绊绊的。”

    “来,喝碗汤,你最近都瘦了。”

    蓝氏此时哪有烦心的样子,心里犹如吃了蜜般的甜,“算你有心。”说着,矜持的端着瓷碗喝了起来。

    许老大看着眼里,心里大松了口气。

    兄弟中论哄媳妇,应该没有比他更熟练的吧。

    殿试时间越发相近,秦书不敢耽搁,立刻奉了帖子,拜访了东乡侯府。

    至于礼部侍郎家,则是交给了许则川。

    东乡侯府。

    洪氏看着帖子,诧异至极。

    “侯府什么时候同安国公家有亲呢 ?”

    一侧伺候的嬷嬷思索几息,摇头道:“两家并无亲,只是都是有爵人家,这几年来往密切了些。”

    “太太若不然去问问老太太。”

    洪氏想到自己那个婆母,点点头。

    “走吧,正好去给母亲请安。”

    东乡侯府家大业大,各房成婚后,虽然同在侯府生活,但却是各有宅院,只是相连在一块。

    侯府正堂。

    老太太徐氏正在用茶点,沈氏在边上服侍着,听到洪氏前来,二人皆是一诧。

    “今儿个真是奇了,老二媳妇竟然来了。”徐氏瞧了眼沈氏,见她一脸沉思的样子,轻声抚慰道:“云姐儿的婚事你不要担心,有我这个祖母在呢,旁人做不了主。”

    沈氏闻言,福身道:“儿媳明白,辛苦母亲操持了。”

    徐氏叹了叹,“大郎是个福薄的。”

    “唉。”

    沈氏眼眶一热,硬生生的又憋了回去。

    洪氏进了堂中,对着二人行礼。

    “媳妇给母亲请安。”

    “大嫂。”

    徐氏见她有礼有节的样子,示意她坐到一旁。

    东乡侯府这一代也不知道怎么呢,总共兄弟三,长兄早逝,留下孤女寡母的。

    老二这,发妻早逝,留下两儿一女,如今又续娶了一个。

    虽是个庶女,但颜色却好,规矩还不错。

    徐氏心中微叹,都是苦命人。

    好在自己还有个小儿子,不然这后面日子可怎么过。

    “都坐吧,咱们婆媳三人也很少聚在一起,今儿正好说说话。”

    洪氏听到这话,心中惶恐,赶忙行礼告罪。

    “都是儿媳的错,近日府中事务繁多,竟忘了给母亲请安,身为儿媳不能时刻侍奉母亲身旁,青玉知罪。”

    徐氏心中嗤笑,谁让自己不是老二亲娘呢。

    "你刚刚嫁进来,事情多,我知道。"

    “坐吧。”

    “沈氏,你也坐吧。”

    沈氏点头,乖乖落座。

    洪氏见此,随即将安国公府来帖子的事情回禀。

    徐氏听完,心中微动。

    “安国公家?”

    洪氏点头,“原本媳妇还以为两家有亲,问了嬷嬷才知道没有,这不,想请母亲定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徐氏笑道:“老二在军中,安国公家的老三不也在军中,虽然不在一块可都是武将,想来认识吧。”

    “安国公府如今正是兴旺,圣眷正隆,能来咱们府上拜访,是咱们家的喜事。”

    “洪氏啊,你好生安排着。”

    “万不可丢了咱们府的名声。”说完,她瞧了眼沈氏,“不明白的问问你大嫂,她懂得多。”

    洪氏应道:“是,儿媳知道,只是还望大嫂莫要嫌我麻烦。”

    沈氏温柔含笑,“弟妹说笑了。”

    “都是一家子,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有什么需要的,弟妹只管言说就是。”

    徐氏见她们两个相处的还算不错,心里也放心了。

    “行了,那你回帖子吧。”

    洪氏颔首。

    徐氏喜静,说完话就让二人离开了。

    嬷嬷上前替她卸了繁琐的钗环,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抚了抚眼角的皱纹,轻叹一声。

    “把我那对翠玉莲花步摇送去给妙云。”

    嬷嬷一愣,“太太,那可是您的陪嫁啊。”

    徐氏笑了笑,“我都一把年纪了,那东西戴不了了。”

    “还是给年轻小姑娘吧。”

    “老侯爷死的早,也没让我生个闺女。”徐氏有些遗憾。

    嬷嬷安慰道:“您还有哥儿呢,日后娶了媳妇,有了孙小姐。”

    “同女儿也是无区别的。”

    徐氏笑了笑,“你说的是。”

    “也是我的血脉。”

    “告诉沈氏,后日让妙云打扮端庄些。”

    嬷嬷一怔,“太太这是?”

    徐氏拿起梳子梳着头发,“安国公府长孙还未娶妻,如今中了会试,怕是在给他相看媳妇呢。”

    “妙云毕竟是侯爵嫡女,京中能比她高的没几个。”

    “这姻缘大事,谁能说得上了。”徐氏看着镜中的自己,呢喃着。

    嬷嬷此时也明白了,面上大喜,“那感情好,若是姑娘能嫁到他家去,真是有福了。”

    徐氏颔首,“可不是。”

    “许家多好的人家啊。”

    另一边,沈氏看着面前放着的步摇,又想到嬷嬷说的话,震惊了许久,然后倏地起身,往自家女儿的房间走去。

    二房院子里。

    洪氏回了帖子,吩咐管家亲自送去安国公府。

    随后便是安排后日宴席一事,一时间,整个东乡侯府都变得忙碌了起来。

    工部办公处。

    周斐得了一包上好的茶叶,乐滋滋的出了门。

    喜欢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请大家收藏: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