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896年5月,超空间前线。
联军已经将战线向前推了一大截,并且占据了这其中的据点空间。
此处距离平行皇帝大本营只剩下十个距离单位了,而且其间没有任何敌军阻拦。
但联军却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在原地休整,巩固防线。
刘邦:“确实,其实现在已经没有继续进攻的必要了。”
李世民:“这可是多亏了平行世界的反抗势力啊!他们一定也付出了不少牺牲。”
“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本来他们打算看情况进逼大本营,逼迫终产者用出纳米机器人。
但现在已经没这个必要了,因为关于它的情报已经收到了。
所以联军的全部战略目的都已完成,自然就不用继续深入了。
这是为他们省下了很多麻烦。
不然他们进攻大本营,敌方再使用纳米机器人控制心智,一定还会有所牺牲。
雷达上,敌方大本营的目标变得模糊不清,代表它的红点开始移动。
刘裕:“他们将大本营转移了。真可惜,打得不过瘾啊!”
刘秀:“唉,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拓跋珪:“罢了,这回就先如此,下次绝对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现在深入一定是得不偿失的。本世界刚拿到情报,尚未得出破解的办法。
所以现在进攻除了白白送死外对战局没有任何用处。
而敌方也没有发起任何进攻,这场超空间的战斗彻底结束,以联军的胜利告终。
不久后,义军和空间皇帝达成了协议。
这片区域名义上是两方的共同领地,但由义军实际控制。
而空间皇帝只需像之前一样派人轮流驻守,并在紧急情况下共同负责防御即可。
那么,空间皇帝就可以退兵了。
直到这时,失去同伴的悲伤才彻底显露出来。
他们能有第二次生命都属实不易,又怎么能奢求再来第三次呢?
那七名同伴应该就是彻底离去,迎来了彻底的终结。
而剩下的人是否也会有那一天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们现在究竟算不算永生呢?
而这种“永生”又是否是一种折磨呢?
接下来义军成员也要各回岗位了。
而黄巢脱离了队伍,孤身一人跟随空间皇帝前往本空间方向。
于是这场会面就在本空间的外壳上进行。他们在那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场地。
五个统筹皇帝自然要出面。他们作为空间中各大势力的代表,要观察黄巢这个人物。
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感谢黄巢这支奇兵对战局的贡献。
存活下来的李唐皇帝全部出场了,其余众人通过监视器观察情况。
黄巢的神态平静,略带一丝恨意,而李家皇帝的表现大相径庭。
李世民和李隆基神色坦然,李渊略显烦躁,李治神情严肃。
李显与其他感染者李家成员较为无所谓,李忱则略显愧疚。
而像李漼、李儇这样的就害怕得躲到了后面。
黄巢:“有话直说。什么‘表示感谢’?不过是你们的托辞吧。”
李世民很大方地承认了,“托辞倒不至于,不过我们确实不只有这一个理由。”
“战争肯定要长期持续下去,而你也是一方豪杰,不互相加深了解怎么能行呢?”
黄巢:“唐太宗果然心胸坦荡!但这样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他没有看向李世民,而是看向藏在李世民身后的李儇等人。
他们顿时感到一丝寒意,吓得一激灵。
“看来你的后人对我意见很大啊。”
刘彻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李世民摆摆手,让李儇等人从他身后站出来。
李世民:“天下到了这个地步,确实是我们的过错……”
黄巢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你是在埋怨你的后人扰乱天下吧。你们李家万世江山的梦就被我毁了!”
李世民还在思考自己如何回应,但李隆基却抢先做出了回答。
“天下军阀混战,流民遍地,这些又是谁的责任呢?”
李隆基在拱火,虽然自己也会受到伤害,但能破坏李世民的好事就没关系。
但黄巢看向了刘彻,问道:
“那汉末群雄逐鹿,天下丧乱,也是张角的责任吗?”
“玄宗,你又如何看待安禄山和史思明呢?”
刘彻本来就打算站在一旁看戏,看他们两方互撕了,没想到会牵扯到自己。
李世民虽然多少理解黄巢,同时也有些歉意,但也有自己的阶级本能。
黄巢四处流窜,到处杀人、破坏,也有许多过错,更没有建立新秩序的能力。
于是他打了个圆场。
“唉,是非曲直,难以评说。很多事情争不出来个对与错。”
“只是,我们忽略那些无意义的龃龉。你又是如何评价这个乱世的。”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世风日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天下又如何一统呢?”
黄巢依然看向站在一旁的统筹皇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是让我判断哪一方能赢,就免了吧。我可不愿参加你们那些无聊的把戏。”
“不过,我听到了他们的说法,似乎是弄清了一些事。”
“天下紊乱,是藩镇造成的,但其根源却在你们这些世家贵族、王公子弟。”
“你们会在战乱中消失,又会在太平时出现。”
“不知百年后的统一国家中还有没有你们的身影,但总之不会是曾经的模样了。”
“甚至……”
之后的话他没说出来,他现在有一种说不清的朦胧的感觉。
天下会困在这种兴衰的循环中,而最辉煌的时候再也不会出现了。
或许有一天会冲破这一循环,但那就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最终两方还是话不投机,会谈也就不欢而散。
黄巢不愿以工作之外的名义与他们接触。
……
接下来的几天内,本空间依然处在一种哀伤的气氛中。
王莽、司马绍、胡亥等人始终不愿相信他们七人就这么离去了。
司马绍:“之前更危险的情况都过去了,他们说不定还在某处活着。”
王莽:“而且,现在都没法解释041那次我们返回的原因。”
“说不定他们还有办法回来。本世界也在研究空间的数据……”
但其他人现实得多,他们才不会把目光放在这么渺茫的希望上。
他们已经为牺牲的七人立了石碑,那里埋着他们的衣物,算是衣冠冢。
后勤组也将他们七人从名单上抹去,空间中剩余180人。
而大家都把视线放在了后面的影响上了。
战争告一段落,仇也报了。之后探索的问题是不是就无所谓了呢?
“我看大家可以自愿探索,想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牺牲和收获就都自行承担吧。”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但统筹皇帝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在大仇得报后,空间的人心已散,大家都想各自单飞。
刘邦、嬴政、刘裕等人都在盘算着自己阵营的损失和日后的操作。
他们的牺牲对于格局的影响还是未知数。
另外,他们也在观看着人间的情况,那里的情况更加清晰了。
或者说,他们更像是什么都不想干,只想通过这件事打发时间。
……
人间,接下来的两年较为关键,甚至是奠定了未来的天下格局。
先说朝廷这边。
李晔要扩大禁军,并让宗室掌兵,但周边的藩镇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尤其是李茂贞和韩建,李克用刚走,他们就立刻现出了原形。
“竟然要扩军,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朝廷了,必须出重拳!”
“李克用不在,对付你李晔还不是轻轻松松!”
896年5月,李茂贞兵临长安,将刚组建的禁军击败。
7月,李晔在无奈下只得出逃,唐朝皇帝第七次逃离长安。
李茂贞进入长安,大肆抢劫。
而跟随逃亡的群臣不愿去路途遥远的太原,他们连同韩建建议李晔前往华州。
李晔因此留在了华州,韩建顺理成章地挟持了皇帝。
在这期间,崔胤与朱温结盟,想要利用他的力量让自己复出。
他建议朱温上表要皇帝来东都洛阳,那里现在被张全义治理得很好。
韩建不敢与朱温作对,便同意让崔胤为相。
另一边,李茂贞认为占据长安空城不合适,便上表请罪,要为朝廷修宫殿。
李晔要在此之前留在华州,之后会回到长安。
各地藩镇见状就没有再抢皇帝,默认皇帝留在华州。
就这样,李晔沦为了韩建的傀儡。
897年1月,韩建对朝廷进行大清洗,逼迫李晔解除宗室兵权,将诸王幽禁。
长子李裕在这期间被立为太子,何氏被立为皇后。
8月,韩建更是直接绕过李晔,将李嗣周等多名有能力的宗亲处死。
李晔:“谁来救救我啊……”
最终,韩建接到了朱温要将李晔接到洛阳的上表施压。
他打不过朱温,又不想将皇帝交出去。
既然如此,就放皇帝回长安算了。
长安被韩建和李茂贞两面夹击,李晔也掀不起什么浪。
朱温:“要不是我,皇帝能回长安吗?谁说我不是忠臣的?”
898年8月,李晔回到长安,脱离了苦海,而后面还有更大的苦难等着他。
刘协:“越来越熟悉了。这李茂贞和韩建,不就是唐朝的郭汜和李傕吗?”
曹操和刘备都牺牲了,现在还是少谈到三国,刘秀便转换了话题。
“那先将这两人排除,这两年地方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
河南,朱温继续攻打朱瑾和朱瑄,李克用继续派出援军阻止朱温。
896年,朱温逼迫罗弘信袭击李存信的部队。
魏博本来在两头摇摆,现在只能倒向朱温,不让李克用借道救援。
因此,救援朱瑄的史俨和李承嗣就回不去了。
4月,李克用攻打魏博,朱温派葛从周救援魏博,双方于六月开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