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1章 真正的目标
    "这……这些线条有多细?"一位领导抬起头,难以掩饰脸上的震惊。

    "最细的部分,宽度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几百分之一,"李长生答道,

    "约等于10微米。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还能做到更细,甚至达到1微米以下。"

    另一位领导皱眉问道:"这样微小的电路,有什么实际用途?"

    李长生微微一笑,指向一旁的展示台。

    那里,放着两个电子设备。

    一个是体积庞大的电子管计算机,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另一个则是一个只有手掌大小的奇怪装置。

    "这是我们根据光刻机刻画的电路图,制作的一个简单的集成电路样品,"李长生指着那个小装置说,

    "它的功能与那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某一部分相同,但体积只有后者的几千分之一,耗电量只有万分之一,而可靠性则高出数百倍。"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按下了两个设备的启动按钮。

    大型计算机轰鸣着启动,整个房间的灯光都因为电力消耗而微微暗了一下;而那个小装置则几乎悄无声息,只有一个小指示灯亮起,表明它已经开始工作。

    "各位领导可以看看这两个设备的计算结果,"李长生指向两台设备连接的显示屏。

    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屏幕上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都是一系列复杂数学问题的解答。

    但大型计算机用了近一分钟才完成计算,而小装置只用了不到一秒钟。

    展示厅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演示,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的预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被悄然打开。

    ……

    李长生望向窗外,初夏的阳光穿过玻璃,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轻声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赵刚疑惑地看着他:"什么挑战?光刻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李长生摇摇头:"光刻机只是工具,真正的目标是制造第三代计算机。有了光刻机,我们才能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才能实现计算机的革命性突破。"

    他走向办公桌,拿出一叠厚厚的设计图纸:"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东西——龙国第一台第三代计算机。"

    赵刚惊讶地看着那些复杂的图纸:"你已经设计好了?"

    "刚完成初步设计,"李长生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接下来,就是将这些设计变成现实。"

    七月的京城,骄阳似火。

    研究院外的树上,知了声声不绝,仿佛在为这个炎热的夏天伴奏。

    自从光刻机样机成功展示后,"曙光工程"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一座全新的研究基地在京城西郊拔地而起,各种先进设备被紧急调配过来,一批批精英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了团队。

    在这座基地最核心的区域,一间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内,李长生正专注地调试着光刻机的参数。

    "微调光源功率,增加3%,"他对一旁的助手说道,眼睛一刻不离显微镜。

    "已调整,"助手回答,"光源功率现在是97.3%。"

    李长生仔细观察着显微镜下的图像,轻轻点头:"很好,刻蚀线宽更均匀了。继续监测,如果10分钟内参数保持稳定,就锁定这个设置。"

    自从决定开发第三代计算机,李长生就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

    为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设计了一套严密的研发流程,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几个关键阶段:首先是优化光刻机性能,然后是制造集成电路,最后才是组装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光刻机的优化工作异常艰难。

    作为一种精密设备,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高——温度变化0.1度都可能导致光路偏移,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都可能破坏刻蚀图案的完整性。

    "再扩大无尘区范围,"李长生对基地负责人说,"将整个光刻区都纳入最高等级的洁净控制。"

    "这……会大幅增加成本,"负责人有些迟疑。

    "必须这么做,"李长生坚定地说,"如果连这点尘埃都控制不了,我们就别谈制造集成电路了。"

    在李长生的坚持下,研究基地投入巨资建造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无尘车间。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特制的防尘服、手套和面罩,经过多道气闸室才能进入工作区域。

    与此同时,另一项关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硅片的制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请大家收藏: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制造集成电路的首要材料是高纯度的硅晶圆,而这在当时的龙国几乎是一种奢侈品。

    世界上能生产高纯度硅的国家寥寥无几,而他们对龙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

    在一间临时改建的化学实验室里,一群年轻的材料科学家日夜不停地工作着。他们从最基础的化学反应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提纯工业硅。

    "温度控制得太差,产出的硅纯度不够,"一位实验员失望地说,看着实验台上的失败品。

    "那就改进炉子设计,"小组长果断回应,"我不信这点难题能难倒我们!"

    经过数不清的失败和改进,他们终于掌握了一种能够生产9个9纯度(99.%)硅材料的方法,并成功地将其制成了直径3英寸的晶圆。

    "好,太好了!"李长生第一次看到国产硅晶圆样品时,兴奋得手都有些颤抖,"这就是我们通向未来的钥匙!"

    有了光刻机和硅晶圆,接下来的挑战是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远超想象——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都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的电子元件组成,它们按照特定的电路图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功能单元。

    "必须从简单的开始,"李长生对研发团队说,"先设计和制造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然后再逐步提升到更复杂的功能模块。"

    在一间挂满电路图的办公室里,李长生和几位电子工程师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设计着这些基本逻辑单元的电路结构。

    喜欢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请大家收藏: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