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2章 “回天”人操鱼雷
    亭可马里。

    锡兰东北部的港口城市,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港之一。

    港内面积1万多公顷,港内水深27米,可以停泊所有大型战舰。

    日不落海军组建的太平洋舰队,基地就设在亭可马里港。

    目前日不落海军太平洋舰队没有展开大规模行动,那他们的舰队主力定然就在亭可马里港。

    至于战前训练。

    对于此时的日不落海军来说根本不需要。

    日不落海军的暴兵速度比不上花旗海军,没有那么多新舰和新人。

    而且调到印度洋方向的舰艇,都是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

    航母和战列舰,都经历过地中海战场或者大西洋战场的洗礼。

    巡洋舰和驱逐舰,也都是挑选的有实战经验的。

    那些新服役缺乏经验的,暂时留在地中海和北海,以日暮西山的日耳曼海军和面条国海军为对手,虐菜刷经验……

    在日不落海军将领们看来。

    让官兵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让官兵们适应这里的气候,要比战前训练更加重要……

    结果就是。

    李钿率领着联合舰队主力逼近亭可马里港的时候,日不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都在港内……

    庞大的舰队,在夜色掩护下高速机动了380多公里,直接抵达了亭可马里以东20多公里处海域。

    坐镇在“大淀”号巡洋舰上的李钿,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

    对着身边的参谋长宇垣缠下令道:“通知志摩清英,放出回天鱼雷。”

    宇垣缠有些担忧:“司令官,现在天色微亮,光线太差,回天鱼雷会不会偏航?”

    李钿:“无妨,给每个驾驶员发一个指北针,让他们按照规定方向航行。”

    “20分钟后,舰队将开始炮击,届时他们可以根据火光方向调整航向。”

    回天鱼雷以20节航速航行时,最大航程是43公里。

    如果以30节航速航行,最大航程只有23公里左右。

    李钿给回天鱼雷驾驶员们的要求是,

    先以20节航速靠近目标。

    在目视观察到目标后,再加速至30节进行冲刺。

    现在回天鱼雷是以20节的航速前进。

    20分钟,差不多能航行12公里。

    就算偏航,只要不是反方向,基本是能看到岸上的爆炸火光的。

    到时候再调整航向,鱼雷的燃料也是完全足够的。

    接到命令的志摩清英,迅速下令第41驱逐队和第42驱逐队进入攻击阵位。

    李钿接掌了联合舰队后,对战队番号进行了调整。

    个位数的战队,即第1、第2这类战队,依旧是战列舰和巡洋舰。

    两位数番号的战队,李钿进行了规范化。

    主要是鬼子海军的战队、驱逐队番号太乱,而且不少战队损兵折将,战力削弱严重。

    李钿直接对番号和编制进行了调整,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两位数的战队中,1字头的战队为防空战队。

    轻巡洋舰改造而来的防空巡洋舰,以及“秋月”级防空驱逐舰,就装备在这些战队。

    2字头战队则是快速运输舰部队。

    从高卢人那边“借”来的“拉莫特·皮克特”号轻巡洋舰被改造成快速运输舰后,李钿又将鬼子海军剩余的两艘“睦月”级驱逐舰和三艘“神风”级驱逐舰,改成了快速运输舰。

    这六艘快速运输舰都被编在第21战队。

    因为快速运输舰就这么六艘,所以2字头的战队目前也就一个。

    3字头的则不是战队了,而是驱逐队。

    李钿取消了水雷战队这一级编制,由舰队直辖驱逐队。

    3字头番号的驱逐队,装备的都是标准的驱逐舰。

    从31到37,足足七个驱逐队。

    各个驱逐队的规模不尽相同,基本是同一个型号的驱逐舰编在同一个驱逐队,以减轻后勤压力。

    4字头番号也是驱逐队。

    不过这类驱逐队有些特殊。

    他们也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

    但它们搭载的鱼雷并不是鬼子海军引以为傲的九三式610毫米氧气鱼雷,而是“回天”人操鱼雷。

    4字头番号的驱逐队目前就两个。

    分别是第41驱逐队和第42驱逐队。

    第41驱逐队以“雪风”号驱逐舰为领队,下辖四艘“峰风”级驱逐舰。

    第42驱逐队以“时雨”号驱逐舰为领队,同样下辖四艘“峰风”级驱逐舰。

    “雪风”号和“时雨”号上的官兵虽然都是系统兵。

    但这两个“祥瑞”太邪门。

    李钿担心将它们与其他驱逐舰编在一起,会克死同僚。

    李钿手中的舰队驱逐舰本就没多少,若是再被“克死”几艘,还怎么玩?

    为了将两个“祥瑞”踢远点,李钿专门组建了两个驱逐队,让它们去当领队。

    恰好“回天”鱼雷在系统助力下,技术完善。

    李钿就将海军剩余的八艘“峰风”级驱逐舰全部拉到了南洋。

    “峰风”级是鬼子海军早期的一等驱逐舰。

    1200多吨的标准排水量,3-4门单管120毫米舰炮,几门25毫米高射炮,三座双联装533鱼雷发射管,还有两个深弹发射装置和一些水雷。

    这样的水平,在二战初期就已经落伍,到了45年已经完全不够看了。

    鬼子海军本来是把这些“峰风”级驱逐舰当护航舰用的。

    李钿直接把他们拉来,进行改造。

    全舰拆得只剩下一门单管120毫米舰炮和三门单管25毫米高射炮。

    腾出来的空间,用来摆放“回天”鱼雷,以及投放鱼雷的单臂吊车……

    经过这番改造之后,一艘“峰风”级驱逐舰最多可携带9条“回天”鱼雷。

    不过,此时八艘“峰风”级驱逐舰还没有全部完成改造,只有五艘完成了改造。

    五艘完成改造的“峰风”,全部被李钿编入了出征队伍。

    各自携带了9条“回天”人操鱼雷,来参加这次针对日不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决战!

    进入攻击阵位的第41驱逐队和第42驱逐队,在各自领舰的指挥下,开始投放“回天”鱼雷。

    一枚枚“回天”鱼雷,通过吊车从舰上转到了海面上。

    入海的“回天”鱼雷纷纷开启发动机,按照命令中规定的航向,以20节的航速前进……

    “回天”人操鱼雷被纷纷放出的同时,身后的舰队主力也开始调整编队。

    编队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从原本的行进编队变换成了一字长蛇阵。

    各舰的主炮纷纷指向了战舰的三点钟方向,即亭可马里港的方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