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8章 很远,在美洲呢
    朱棣因资金问题无法即时攻伐倭国而苦恼,韩成同样深感惋惜。

    于是,他决定在这事上再努力一番。

    韩成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朱棣更是喜出望外,几步走到韩成身旁,急切地问:“有何良策?”

    (本章完)

    ---

    寿宁宫偏殿内,韩成一句话便让朱家父子三人激动不已。

    尤其是朱棣,目光中满是期待。

    朱元璋与朱标在震惊之余,也在迅速思考能否短时间内找到大量财富的方法。

    可惜,除了强行征税外,两人毫无头绪。

    显然,韩成的提议并非强制征税。

    毕竟韩成连超发宝钞都不愿,更别说比这影响更大的强制征税法。

    但他们实在想不出除了挖掘倭国金银外的其他方法,能在短时间获取这么多财富。

    在众人的注视下,韩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很简单,开放海禁,重建市舶司。”

    韩成简短的话语让朱元璋、朱标以及朱棣皆是一怔。

    这可真是大胆之举,不久前韩成才被父皇痛骂为不孝子孙,如今竟当着父皇面提出开放海禁和重建市舶司。

    朱元璋眉头紧锁,眼中透出几分失望。

    原本以为韩成会说出什么绝妙之策,没想到竟是这般提议。

    “此法不可行。”

    朱元璋果断否决了韩成的建议。

    韩成对此颇感意外,问道:“为何不行?”

    是因为陛下先前实施了海禁,此时再废止海禁并重建市舶司,显得有些自相矛盾吗?

    这样会让陛下在面子上过不去吧?

    若是如此,陛下请听微臣一言。

    面子能值几文钱?

    眼下最重要的是赚钱对付倭寇。

    赚钱没什么可羞耻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

    赚钱不丢人的道理,他岂会不知?

    虽则他在某些事上爱面子,但涉及重大之事时,他的面子还算灵活。

    难道他就因顾虑脸面而在大事上退缩?

    笑话!

    “面子的事暂且不论,关键在于开放海禁、设市舶司根本赚不到钱。

    不仅赚不到,还极易引来海寇。

    这两头都不讨好。

    这种事朕怎会去做?”

    听了这话,韩成惊得目瞪口呆。

    开放海禁设市舶司居然不赚钱?

    老朱说的是什么胡话?

    “怎么了?朕说的话有错?为何这般看着朕?”

    朱元璋被韩成的眼神看得有些心烦,总觉得对方是在嘲笑自己。

    “非也,陛下难道真以为设市舶司与外洋贸易不赚钱?”

    韩成吞了口唾沫,疑惑地望着朱元璋。

    “这自是当然。若市舶司赚钱,朕为何要将其关闭?朕又不是蠢人,没被驴踢过!

    海寇尚且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市舶司根本无利可图。

    一年所收税不过万贯,实在少得可怜。”

    朱元璋道出关闭市舶司的理由。

    市舶司一年才收万贯税?

    韩成听了这数字,顿时一脸茫然。

    “陛下,您没开玩笑吧?这都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你看朕此刻,像是在戏耍你的样子吗?”

    说完,朱元璋又对韩成说道:“所以,别再想着设市舶司靠海外贸易发财了。

    先稳住阵脚,一边造船,一边练兵,潜藏几年。

    就算勒紧裤腰带多熬几年苦日子,一切也会好转,征伐倭寇所需之物也都会齐备。

    那时再征伐倭寇,才算稳妥。”

    年轻人,别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朱元璋平日里总是风风火火,此刻却反过来教导韩成,让他沉住气。

    虽然韩成未能提供一个能迅速致富的妙计,让朱元璋颇感失落,但他看到平时自视甚高的韩成,在这件事上吃了瘪,被自己压制得服服帖帖,心里倒也舒坦。

    “皇上,您一定是受了蒙蔽!”

    “哦?那你来说说,我们是怎么上当的?”

    朱元璋觉得韩成现在的表现,不过是不服输罢了,可这种挣扎显然毫无意义。

    “海外确实藏有巨大财富,海外贸易更是利润丰厚。那里有的地方出产宝石,有的地方盛产香料……

    还有些地方种植红薯、土豆这类高产作物。

    在我们那个时代,即便是在山坡上种植,这两样作物通常也能达到亩产千斤以上。如果是肥沃的土地,亩产三四千斤很正常。

    在专业种植区或实验田里,甚至能达到万斤以上……”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原本悠然自得的朱元璋,听到这几句话,再也保持不住冷静。

    他快步走到韩成跟前,瞪大眼睛盯着韩成,满脸的难以置信。

    “我是说海外有些地方出产香料……”

    “不对!不对!是粮食!你给我说说那些粮食!

    你所说的产量,真的像你描述得那么惊人吗?”

    朱元璋说话时激动不已,双眼闪烁着光芒,死死盯着韩成。

    要不是他先前因为情绪失控差点弄伤韩成的肩膀,朱元璋此时恐怕又要对他动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红薯和土豆这两种粮食,产量非常高……普通山坡地通常都在千斤以上,肥沃土地一般在三四千斤左右浮动……”

    韩成不得不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轰的一声,犹如惊雷在朱元璋脑海中炸开。

    他的嘴唇都在颤抖,毕竟他对粮食产量有着切身体会。

    五百斤水稻已是上等田地的佳绩,还需人力悉心照料、天时地利方得。如今,这土豆与红薯,从未听闻的作物,竟可一亩产达两千斤?

    且这还是坡地的收成?!

    良田更甚,可达五千斤乃至更高!

    极端状况下,甚至能达惊人的万斤!

    这是何等意义!

    一亩之产,相当于二十亩否?

    即便寻常情况,亦可抵十亩!

    ……

    朱元璋心中飞速盘算,只觉脑袋发胀。

    若大明得以种植此粮,一年收获将增几何!

    又能多养几许人口!

    大明或无饥饿之人,至少饿死者将大幅削减!

    “确,确实?”

    朱元璋吞下口水,目光急切又有些颤抖地望向韩成,激动得语不成句。

    唯恐韩成给出否定答复。

    韩成重重点头:“千真万确。后世如此高产,不仅因这两物本就丰产,更因品种改良、化肥、工具等不断进步。

    那么,这两种庄稼在咱们大明种下去,会有怎样的收成呢?”

    朱元璋追问道。

    韩成思索片刻道:“具体数我不知,但估摸好地产出两千余斤应无碍。”

    “两千多斤?够了!够了!一亩顶五亩矣!

    真是妙哉!实在妙哉!”

    朱元璋声音颤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说着,他不由自主笑了。

    笑至深处,却已涕泪横流。

    韩成暗忖,老朱这是喜极而泣了。

    朱标朱棣趋前慰问。

    并劝他父亲,得知世间有此二粮乃幸事,大明若得此粮,定能养活更多百姓,使国势更强。

    此事本该欢喜,怎反倒落泪?

    哭得如此悲伤……

    显然,他们能看出父皇此刻是真的哭泣,真的痛苦,与韩成想象中的喜极而泣完全不同。

    听完两个儿子的话后,朱元璋抹着眼泪继续说道:

    “要是早知道这两种作物就好了啊!

    那样的话,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就不会饿死了!

    我们朱家也不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别说那些假设的事了,就是因为我们没得到它们,才失去了天下,坐不上这个皇位。

    只要父母兄弟姐妹不死于饥饿,我宁愿一辈子在田里劳作!

    当皇帝有什么用!

    标儿,老四,你们要记住!人可以为国捐躯,可以因病离世,也可以因为一时想不开结束自己的生命……怎么死都行。

    就是不能被活活饿死!

    被活活饿死的人,实在太可怜,也太痛苦了。

    这不是人应有的归宿!!”

    朱元璋哭得眼眶通红。

    朱标和朱棣深知父亲年轻时的经历,理解他的心境。

    因此,在听闻父亲的话语后,他们都郑重地点头,表示会铭记这些话。

    说完这些话后,刚才还哭得一塌糊涂的朱元璋突然转过头,直视韩成问道:“韩成,你说的那两种粮食到底在哪?离咱们大明远吗?”

    朱元璋本想上前抓住韩成的手询问,但见他似乎有所回避,便止住了动作。

    看到满面泪水的朱元璋并无其他举动,韩成松了一口气。

    递给他一块手帕后,韩成答道:“很远,在美洲呢。

    其实除了这两种粮食,那里还有一种叫玉米的作物。

    也是一种不错的粮食,虽然产量不如土豆和红薯那么高,但比起普通粮食还是要强不少。”

    “美洲在哪里?无论多远,我们都必须把它们弄回来!”

    不久前还对韩成提出的开放海洋和从海外获取财富持怀疑态度的朱元璋,如今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简直成了一个“真香”的典范。

    仅仅是因为红薯和土豆,就让朱元璋激动不已。

    而现在,韩成提到的玉米这种同样高产的粮食,更是让他彻底疯狂。

    心中对前往美洲获取这些物品的决心愈发强烈!

    纵使他对美洲与大明之间的距离一无所知。

    然而此刻,他知道这几样东西的存在,并且确定它们确实在这个世界里,那么便可以断言,这些东西属于大明!

    这是朱元璋的决定,无人能够更改!

    哪怕跨越海洋,哪怕赴汤蹈火,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必须把它们带回大明,拿到手中!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