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1章 尽管说,朕绝不责怪于你
    另一种说法是,沈万三出资修筑南京城后,您龙心大悦,不仅赏赐了他几个儿子高官厚禄……”

    “简直胡言乱语!”

    韩成话音未落,脸色乌黑如锅底的朱元璋已按捺不住,大声斥责起来。

    “什么荒唐至极的无稽之谈?

    编造这种鬼话的人是不是脑袋进水了?

    先不说沈万三早已亡故,即便他还活着,我也绝不会干出这种事情!

    就因为他的财富,就灭他全家;又因他修筑南京城,就给他儿子封官加爵……难道我大明朝的高官就这么廉价吗?简直是高看他这类商人了!

    这是在把我当什么样的人物?”

    朱标和朱棣听后皆目瞪口呆。

    “沈万三确实很有钱,但事情并不像这般夸张。

    沈家确实为城墙建设出了钱,不过不是南京城,而是中都城。

    出钱的是沈万三的儿子,而非沈万三本人。”

    恍然大悟之后,朱标开口解释。

    “苏州等地当时被张士诚占领,那里的江南士绅也多与父皇对抗。

    在击败张士诚后,为削弱这些江南士绅的力量,父皇仿效西汉的陵邑制度,将部分苏州富商迁至中都凤阳。

    目的是防止他们在苏州继续兴风作浪。

    后来李善长主持建造中都城时,对这些苏州富户采取了严厉措施,沈家也在其中。

    据我所知,沈家虽有钱,但只承担了一小段城墙工程,并没有达到传说中的三分之一那么夸张……”

    听完朱标的话,韩成总算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果然,许多传闻不可信。

    常常张冠李戴,捕风捉影,就像夏姬她爹做箩筐,夏姬爸编……

    “不过这件事虽与事实偏差较大,但韩成说得没错,从沈万三发家的过程可以看出,海外贸易一直很赚钱。

    沈万三发家的时间段,与元朝市舶司开始亏损的时间点有不少重合之处。”

    沈家确实是靠海贸起家的。

    所以,并不是海贸本身不挣钱了,而是朝廷的市舶司不再挣钱了!

    那些本该属于朝廷的钱,都被其他人赚去了!”

    朱标平缓的声音传来。

    那么这些钱是如何被别人赚走的呢?

    尽管还未展开调查,具体情况不明,但朱元璋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当初是谁劝他关闭市舶司,这个人就和这件事脱不了关系!

    朱元璋的脸色有些阴沉。

    “对了,你知道后世那些人是怎么造咱们的谣吗?”

    在海贸与市舶司的事情暂时结束之后,朱元璋又这样问韩成。

    既然后世有人能在沈万三的事上这样抹黑他,那肯定也会在其他事情上继续造谣。

    肯定还会有其他的谣言。

    韩成想了想说道:“确实还有一些更荒唐的,比如火烧庆功楼。

    最初在民间流传,后来被人改成了戏曲演唱。

    大致内容就是说,陛下得了天下之后,担心那些跟着您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威胁您的统治。

    于是就想把这些人都除掉。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便命人建了一座大阁楼,取名为庆功楼。

    起初刘伯温察觉到一些不对劲,提前告老还乡。

    临行前,他悄悄告诉徐达,在陛下设宴时一定要小心,时刻跟随陛下左右。

    徐达询问原因,刘伯温没有明说,只让他记住嘱托。

    过了一段时间,庆功楼建成,陛下大摆宴席。

    然而事先却让人在庆功楼内暗藏了许多柴火,还有等东西。

    准备将开国的文臣武将全部烧死……”

    “砰!”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韩成的床榻上,愤怒地骂道:“胡说八道!”

    “陛下,还要继续讲吗?”

    韩成看着脸色黑得像锅底的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说道:“讲!继续讲!咱们倒要看看这些小人是如何造谣的!”

    韩成点点头,接着说道:“到了庆功楼,陛下设下盛大的宴席,美酒佳肴尽情享用,让许多官员喝得酩酊大醉。

    仅徐达一人遵照刘伯温的叮嘱,未多饮酒。

    见众人皆已微醉,圣上悄然离席,佯称如厕。

    徐达牢记刘伯温嘱托,紧随圣上身后,寸步不离。

    圣上问其缘由,徐达答道:护佑圣上半生,即便此刻亦不敢懈怠。

    圣上心稍动,默允徐达同行。

    出得厅堂,反锁大门。

    一声令下,火起庆功楼。

    大明开国的文臣武将,尽皆沉醉,瞬间坠入火海。

    除早已离去的刘基、不在场的汤和及跟随而出的徐达等寥寥数人外,余者皆为圣上所焚……

    韩成话音刚落,偏殿寂静无声,朱标与朱棣俱惊呆不已。

    这些人竟真能胡编乱造至此!

    这般荒诞之言亦能杜撰而出?

    父皇难道疯了吗?夺得天下后,竟将所有文武官员一并召至一处,尽数送走。

    莫非是嫌大明气数太过绵长?

    “混账!”

    朱元璋怒吼再次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何等污蔑之词!朕岂是这般之人?

    朕早已赐予他们免死铁券!

    若朕真欲对他们下手,怎会用如此粗鄙之法!

    朕会这般愚蠢?

    刘伯温是遭胡惟庸陷害而亡,他又如何能归隐田园?

    连庆功楼都无,便将此事说得绘声绘色!”

    知晓自己在后世被如何诋毁,朱元璋情绪激动,破口大骂。

    恨不得将这些诽谤之人尽皆斩杀!

    “这……火烧庆功楼之事流传甚广否?”

    怒斥完毕,朱元璋转向韩成发问。

    韩成点头答道:“极为广泛,自清朝起便有说书人讲述,后来更被改编成戏曲广为传唱,历经数百载,怎能谓之不广?

    便是我,亦不止一次听闻此事。

    老实说,那时确被陛下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对陛下之举深感不屑。

    待年岁渐长,研读史籍,对陛下的看法才有所改观。

    方知此事有多么荒诞不经……”

    朱元璋听完韩成的话,呼吸变得急促。

    调整了一下气息后,他愤恨地说:

    “果然如此!

    咱杀了不少贪官污吏,重新丈量土地,让许多地主和豪强深受打击,他们过得比在元朝时靠包税过日子的日子差多了。

    不少文人在这儿也没得到太多的优待。

    这些人肯定对咱心怀怨恨,将来定会编排咱们的坏话!

    很多百姓知晓咱的好处,但没能力写文章或留下什么传世的东西。

    所以,咱活着时,这些人不敢轻举妄动,等咱不在了,他们就开始造谣生事了。

    开始胡言乱语了!”

    韩成在一旁补充说道。

    “知道了这些,皇上以后打算怎么做?做事会不会有所变化?”

    “放屁!”朱元璋愤怒回应。

    “随他们怎么说去吧!想在这儿像在元朝那样胡作非为,简直是痴心妄想!

    至于身后名声……咱确实看重,可也不能为了这个就什么都不干了吧!”

    听罢,韩成向朱元璋竖起大拇指。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污蔑之词,不知陛下是否愿意一听。”

    韩成看向朱元璋问道。

    一旁的朱标想阻止韩成,他怕再这么下去,父皇会受不了。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安静,然后对韩成说:“尽管讲,咱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把咱说得有多不堪。”

    韩成点点头:“这是关于火烧庆功楼的后续故事,说的是大将军徐达。

    因为刘伯温的提醒,徐达逃过一劫,但也因此受了不小的惊吓。

    当时皇上一时心软,后来想想还是不放心,再次怀疑徐大将军。

    徐大将军因此忧虑成疾,患上了背痈这种病症。

    据说这种病需要忌酒忌肉。

    结果您却让人送去了蒸鹅。”

    朱元璋听后冷哼一声。

    蒸鹅乃发物,徐大将军深知陛下已有杀己之意,悲从中来,含泪食之,未久背痈加剧,终致亡故……

    “放屁!”

    果然,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勃然大怒。

    “天德对朕忠心无二,且最知进退,朕纵然怀疑他人,亦断不会疑及天德!

    若朕连天德都不信,那这天下也不必再掌于朕手!

    竟对天德下此毒手?闻天德患病,朕焦虑至极!

    朕会害天德?!

    再者,鹅肉为发物?

    此等荒谬之言朕从未听闻,反倒御医告知朕,鹅肉性温,益身养体。

    当年朕战伤,特意食鹅,未曾见伤口有异!

    这帮小人,简直胡编乱造!”

    虽然朱元璋脾气暴烈,但在韩成一番痛斥后,依旧追问是否有更多事需禀报。

    韩成沉思片刻后说道:“还有一事,较为重大。

    不过,此事并非针对陛下,而是皇后娘娘。

    恕我直言,陛下,殿下,四皇子,以下所言皆为传闻,并非我之见解。

    我对皇后娘娘向来敬重,绝无轻慢之意。”

    听到韩成此言,朱元璋、朱棣双眉紧锁,就连一向平和的朱标脸色也为之一变,满溢杀机。

    马皇后,是他们三人心中不可触碰的禁忌!

    “要不……还是别说了?”

    韩成观察三人神色后,轻咳一声,如此提议。

    “不必!尽管说,朕绝不责怪于你,

    只是想听听,这些不知廉耻之徒,究竟能将朕妹子贬低到何种地步!”

    朱元璋断然拒绝韩成的顾虑,执意要听下去,想知道那些陷害他的奸臣如何诋毁自己的妹妹。

    这些宵小,仅污蔑自己已属不该,竟还诽谤自己的亲妹!

    韩成的表现让朱标、朱棣也十分好奇,究竟有何惊人之处。

    见状,韩成只得将马皇后被恶意中伤的情况一一道出……

    (本章完)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