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2章 单看一件事或许不起眼,但若此类事积少成多
    单看一件事或许不起眼,但若此类事积少成多,对大明而言,便是极大的隐患。

    必须将其视为头等大事来处理。

    于是,朱元璋思虑一番后,借胡惟庸这个胆识非凡的奇才,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使其不再与皇权抗衡。

    如此一来,权力虽集中了,但事务繁重得令人畏惧。

    然而,这对朱元璋而言并非折磨,反而是种乐趣。

    他的天子威严,正是通过这些事务展现的。

    见朱元璋暂歇,站在远处伺候的宦官立刻上前,向他报告了一个消息。

    若非早先嘱咐过,办完此事需告知他,宦官绝不会在此时前来禀报。

    不过,依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这很可能只是他一时兴起的决定。

    虽说是让他汇报,但此刻他对这事已没那么急切。

    至少在得知消息后,他不会立刻关注,而是稍作休憩,接着批阅奏章。

    至于武器,与处理奏章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至少要等处理完奏章后,才会顾及武器。

    “在哪?咱们去看看!”

    朱元璋正准备伸懒腰,听了这话便停住了动作。

    忙看向眼前的宦官说道。

    此时,他眼中似乎有光芒闪烁。

    对于这东西,朱元璋盼望已久。

    八月十五晚看到的绚丽烟火,始终深印在他脑海。

    每次想起,都令他惊叹不已。

    尤其是后来韩成提到这种比神话传说中的仙术更可怕的武器时,朱元璋夜里都难以安眠。

    一直在期待验证,用韩成传授的方法制成的武器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从韩成的话里可以察觉,当前这玩意儿离韩成提到的那种标准差得太远。

    不过,即便如此,它依旧能在现有基础上,让火器的力量显着提升。

    实际上,坦白讲,在遇到韩成之前,朱元璋对大明现有的火器还挺满意。

    他认为火器能达到如今这样的威力已经相当了不得。

    也因此,当他从韩成那儿得知火器还能不断发展,变得威力更强、种类更多时,内心瞬间充满了期待。

    既然现在的火器已有这般威力,那么威力更大的火器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呢?

    用它来冲锋陷阵,定会非常出色!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感到格外激动。

    话音刚落,朱元璋没等宦官回应,便迈开步伐向外走去,步履沉稳有力,仿佛带风。

    这个叫王忠的宦官,当场就愣住了,被朱元璋的反应弄得一头雾水。

    这是怎么回事?!

    这……这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吗?

    听说了这种武器后,连奏折都不批了?

    惊诧之余,他情不自禁地抹了抹额头的汗,心中满是庆幸。

    幸好!

    幸好自己没擅自行动,而是第一时间上报了!

    不然,仅凭上位此刻的表现,自己恐怕多半要挨骂!

    这么想着,他急忙追上去为朱元璋引路……

    ……

    在京城内一处校场上,朱元璋站在那里,手持火铳,仔细查看。

    这火铳是由兵杖局送来的。

    兵杖局是内廷二十四衙门里的八大局之一,不过现在明朝的内廷二十四衙门还未全部健全。

    兵杖局的主要职责就是制作军械、仪仗以及常见的刀枪棍棒之类。

    兵杖局内部设有专门的火器部门,不仅能制造普通的火铳等火器,还能铸造青铜炮。

    而且,他们制造的火器质量极佳,结实耐用,爆炸事故极少发生。

    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兵杖局比龙江宝船厂更靠近朱元璋。

    龙江宝船厂至少还在南京城外。

    而兵杖局就在南京城里。

    单这一点就能说明,兵杖局出产的东西品质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自然,除了铸造兵器、仪仗,制造火铳与火炮,这兵杖局还生产剪刀、餐叉这类日常用品,甚至还能自行制作缝衣针。

    这完全符合朱元璋一贯的风格,强调的是独立自主。

    局内还饲养着鸡、鸭、鹅之类的家禽,皇后坤宁宫里本作花园的区域,如今不见一株花卉,却栽满了蔬菜……

    在这种背景下,让兵杖局承担这些任务非常合理。

    “这里面装的就是朕给你们的东西?”

    朱元璋手持火铳,仔细端详后,转向身旁侍立之人发问。

    听到皇帝的询问,那人立刻上前答道:“回禀陛下,正是陛下提供的材料。”

    “试验过了吗?效果如何?”

    朱元璋开口问道。他的心绪随着这个问题起伏不定。

    虽然他相信事情不会太糟糕,但依然有些忐忑,唯恐成品不尽如人意。

    毕竟韩成之前传授他们制作此物时,过程显得太过随性,配料也匪夷所思——居然混入了鸡蛋和糖。

    若非韩成亲手制作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种东西能添加如此成分。

    就在朱元璋发问之际,一边的朱标以及正在摆弄一门火炮的晋王朱棡也将视线投向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棡是半路上偶遇朱标,两人一同赶来拜见父皇。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商讨对付备倭水师的事情。

    然而,在得知父皇的计划后,兄弟俩都来了兴致。

    朱标无需多言,他对那批颗粒化的成品参与颇深,贡献不小,自然对结果充满期待。

    同时他也听韩成提及这种火器的威力,一直渴望目睹实际效果,验证是否真如韩成所言。

    至于朱棡,身为镇守边疆的亲王,对火器尤为痴迷。

    相比朱棣,他对火器的理解更透彻,兴趣也更深。

    毕竟这位注重礼仪的晋王认为,手执利刃上阵厮杀,未免显得粗俗不堪。

    只有像二哥和老四这样浑身上下都是蛮劲儿的人,才会喜欢这种原始的作战方式。

    晋王向来以优雅从容自居,但他认为,若想痛快淋漓地击败敌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助火铳火炮这类武器,在敌军尚未逼近之时便将其击溃。

    如此一来,既不会沾染血腥,又显得气派非凡,比亲自持刀上阵要潇洒得多。

    在朱樉、朱棡与朱棣三位藩王中,晋王所部的火器数量最为可观,而且他对火器的掌控也堪称精妙绝伦。

    因此,当听说有新型火器问世,其威力据称大幅提高时,晋王并未等待朱元璋或朱标的指令,便主动前来查看。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及父子三人的注视,兵杖局的官员深吸一口气后,脸色骤然泛红,显然并非因羞涩,而是兴奋所致。

    “实……实在是惊人!这新火器的威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他声音颤抖,激动地说道,嘴唇也跟着微微发抖。

    “使用普通的火铳,只要装填陛下提供的这种火药,有效射程就能达到八十步!”

    “什么?!”

    还未等朱元璋或朱标做出回应,朱棡已忍不住惊呼一声,并迅速起身。

    他顾不上站立时引起的轻微眩晕,径直走上前几步,一把抓住说话人的手臂,目光炯炯地看着对方。

    作为一名热衷于火器的人,朱棡怎会不清楚普通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过三十五步?

    超出这个距离,不仅精度大打折扣,威力也会减弱。

    可如今,竟有人说在使用父皇提供的火药后,普通火铳的有效射程被提升到了八十步?

    八十步啊!

    这简直是质的飞跃!

    若是将其应用于战场,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战斗能力的提升绝非微不足道,几乎是一瞬间,他就开始设想利用这种威力增强的火铳迎击敌军的画面。

    敌军还误以为我们的火铳威力依旧如旧,殊不知我们早已进入他们的有效射程。

    经过一轮齐射之后,必定能让那些敌军措手不及!

    想到这里,连朱棡自己都激动得难以抑制。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朱标也被深深震撼。

    尽管没有朱棡那般夸张的表现,但他们内心的激动同样显而易见。

    “八十步!甚至有时能达到百步!”听到这话,朱元璋与朱标相视一眼,心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感觉。

    尽管他们大致认定韩成研发的东西威力非凡,却没想到会达到这般惊人的地步。

    仅仅添加了些许鸡蛋和糖,竟让这东西的威力飙升至如此骇人?

    “当真如此?我不信。”朱棡不知韩成其人,此前也从未听闻这种新型火器的消息。

    连知晓此事的朱元璋父子都觉得匪夷所思,更别提毫无头绪的朱棡了。

    虽然他知道眼下形势下绝无可能撒谎,但威力骤增太多,让他难免心生疑虑。

    “把铳交给我,我亲自试射一次。”说着,朱棡便从旁取过一杆铳,准备验证一番。

    若非亲眼所见,任对方说得再如何笃定,他也是不会相信的。

    “殿下,还是让我来吧,这新式铳威力太猛,若发生炸膛……”

    那人忙上前劝阻,欲夺过铳,可朱棡岂会答应:“无妨,我自己来即可,这类铳我已操弄多次,熟稔得很。”

    兵杖局之人闻言顿时焦虑万分。

    他确实不愿让朱棡在此试铳。

    虽说当下状况下,这些精良铳发生炸膛的概率不大,但新式铳威力巨大,仍有隐患。

    因此由他亲自操作更为稳妥。

    并非是他胆大无畏,而是若在这里出现意外,最坏结果不过是自身丧命。

    一旦在晋王殿下手中出事,整个家族乃至九族都有可能被牵连!

    然而朱棡正沉浸在震撼消息带来的兴奋中,一心只想亲手尝试。

    哪管旁人劝阻?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