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32章 走,去龙场
    朱元璋闻言,抚掌大赞:“妙计!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让刘瑾自以为天助我也,他才会加速跳入我们为他掘好的坟墓!”

    朱厚照亦觉此计甚妙,心中忧虑顿消大半。

    “好!一切依先生所言!”

    “朕倒要瞧瞧,这刘瑾与朱宸濠,究竟能掀起多大的妖风!”

    计议已定,赵凡立刻着手布局。

    他一面命人将宁王反叛的消息,经由隐秘渠道送达刘瑾耳中,一面加派人手死盯刘瑾。

    另一面则请朱厚照下旨,令都察院、锦衣卫火速搜罗刘瑾及其党羽罪证,为最终收网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他还对唐伯虎面授机宜。

    “唐解元,你那丝袜美人图,现在有用武之地了!”

    “现在天赐良机!你可借口为刘瑾府上添香增色,带上几个模特,光明正大出入刘府。”

    “其一,可探查刘府虚实动静;其二嘛……更可让那些美人儿,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备好的惊喜,安放到它该在的位置。”

    唐伯虎闻言,双眼放光,此举既能满足他风流雅兴,又能为国除奸,简直是神来之笔!

    “赵兄尽管宽心,此事包在我唐寅身上!”

    “我担保让刘瑾那老阉狗,在温柔乡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身败名裂!”

    一切,皆在赵凡的算计中有条不紊地推进。

    刘瑾府邸之内。

    听闻宁王朱宸濠江西举兵,刘瑾先是大惊失色,旋即心中暗喜。

    在他看来,宁王作乱,朝廷必调大军南征,京师防务空虚,正是他篡逆的千载良机!

    他身边那些赵凡埋下的“高参”,更是火上浇油。

    “厂公!此乃上天助您成就霸业啊!”

    “如今朝廷外有宁王作祟,内有昏君沉溺美色,不理朝政,正是厂公您取而代之,收拾残局,再造乾坤的天赐良机!”

    “厂公只需振臂一呼,京营兵马必唯您马首是瞻,届时大事一成,这花花江山便是您的囊中之物!”

    刘瑾被吹捧得飘飘然,又灌下几杯赵凡特供的神仙水,只觉龙精虎猛,仿佛自己真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

    “好!说得好极了!”

    刘瑾猛地一拍桌案,眼中爆发出癫狂的凶光!

    “传我将令!命江彬、许泰,三日之内,秘密集结京营,掌控九门!”

    “再遣人联络王蛮,令其备妥新式火器,以备不时之需!”

    “三日之后,待那昏君出宫祭天,我等便发动雷霆一击!”

    他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殊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是赵凡的掌中玩物!

    京城暗流汹涌,一场滔天巨变已在酝酿。

    赵凡却已悄然离京,携朱元璋、马皇后、唐伯虎及三位夫人,一行人轻车简从,直奔西南。

    他们的目标,正是贵州龙场!

    那里,一个即将颠覆大明思想,震撼东亚的人物,正经历着他人生最黑暗,也最关键的顿悟前夜!

    此人,正是王守仁——王阳明!

    赵凡此行,便是在这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令其提前悟道,成就一代心学巨擘!

    赵凡深知,平定宁王之乱,仅凭武力远远不够!

    更关键的是,必须锻造一种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凝聚人心,重铸大明魂魄!

    而王阳明的心学,便是这柄最锋利的思想神兵!

    马车在崎岖山路上剧烈颠簸。

    张玉娴满心困惑:“夫君,京城危如累卵,刘瑾宁王皆是豺狼,我们此时离京远赴龙场,妾身实难心安!”

    赵凡淡然一笑,眸中闪烁着洞察一切的精光。

    “玉娴,你要记住,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多兵少,而是人心在谁那边。”

    “刘瑾和宁王这种人物,实际上影响不大,没有太大需要挂心的。”

    “大明最根本的危机,是人心涣散,规矩名存实亡了。”

    “王阳明,是我能为大明找来的唯一希望。”

    “只要他能有所体悟,创出心学,大明就有机会重新整顿,拨乱反正,重拾生气。”

    朱元璋一直在听,也跟着点了点头。

    “小凡说得很对。我当年能拿江山,其实主要靠老百姓的支持和咬牙坚持下去的劲头。”

    “如今大明太多年太太平,锐气淡了。如果真能有一位大儒站出来振奋人心,那确实是造化。”

    他顿了顿,目光流露出一丝探究。

    “悟道全靠个人,你凭什么说一定能帮我?”

    赵凡神秘一笑,并未多言。

    “太祖爷,此事天机不可泄露,日后您老自然明白。”

    黔西北龙场驿,深山绝域,湿寒刺骨,荒无人烟!

    王守仁贬谪至此,区区驿丞,生活困苦不堪。

    他每日处理驿站琐事,余下心力全扑在圣人之道上。

    数日前,他效仿前贤格竹探理,却只落得心力交瘁。

    又尝试静坐澄心,欲摒除杂念悟道,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天理何在?本心何寄?此路已到绝境,进退维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守仁独坐石室,望窗外凄雨,万念俱灰,心如死水。

    他感到已至穷途末路,再如何挣扎也无法突破那层壁障!

    正当他心若寒冰之际,门外骤然响起爽朗笑声,瞬间划破死寂!

    “伯安先生,久违了,看您气色,想来一切安好!”

    王守仁闻声抬头,只见一位青衫客卓立门前,身后数人相随。

    门口那人,正是赵凡。

    王守仁站起身来,虽然没见过,却觉对方气度不凡。

    “敢问阁下……”

    赵凡笑道:“我叫赵凡,早听说过先生的名声,今天终于见到,实在荣幸。”

    “这些是我的家人和朋友。”

    王守仁赶紧抱拳,

    赵凡又道:“伯安先生,听说你最近一直在思考‘格物致知’这事。”

    王守仁听了一愣,随即答道:

    “赵先生真是看得通透,这里面的道理我还没彻底搞明白。”

    赵凡微微一笑,“其实圣人之道,从来不在远处。”

    “先生,这个‘心’字,才是全部关键。”

    王守仁想了想:

    “心是人的主宰,万事发于其中,一切念头由此生发,这是儒家不少前辈常说的道理。”

    赵凡答:

    “你说的是基本意思,真正的关键还没抓住根。”

    “有一句话,我请先生静下心仔细去体会。”

    “天地很大,但只要念头向善,良知不丢,寻常人也能做到圣贤。”

    王守仁心头一震,原本如雾团团围困的念头,仿佛一瞬间全都看得明白了。

    “一念向善,良知不灭?”他轻声一遍又一遍咀嚼,神情中眼前亮了许多。

    赵凡接着说:“先生格竹,格的是外物,找的是外理。”

    “殊不知,真正的‘理’,不在竹中,不在物外,正在先生这颗心中!”

    “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所谓格物,非格那外在之物,而是扫除自心私欲障碍,恢复心的本体光明,此即致良知!”

    “良知,人人本有,不假外求!依良知而行,便是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本体,原是一体!”

    赵凡每一字,每一句,都如洪钟大吕,重重擂在王守仁的心头!

    喜欢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请大家收藏:()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