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的民用电报,如同一条条无形的、温暖的纽带,将大宁帝国广袤疆域上的亿万子民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张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不仅传递着亲人间的思念,更在无形之中凝聚着一种名为“家国”的更为强大的向心力。
然而,对于“追光”项目组的领袖,那位总是能从“已知”之中窥探到“未知”的三弟张文远而言,他知道,电报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殆尽。
它不仅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小情”,更能承载关乎国计民生、甚至是与天争命的“大道”!
---
大宁启元三十年,夏。
京城,皇家格物学院,“追光”实验室。
张文远正站在一幅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巨大、也更加精密的“大宁全舆图”之前。这幅图不再仅仅是标注了山川与城池,更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帝国各地的气候与物产:
——北境,苦寒,多风雪。
——西域,干旱,少雨水。
——江南,湿润,多梅雨。
——而那漫长的东部沿海,则更是每年夏秋之交都必然会遭受一种名为“风信子”(台风)的毁灭性天灾!
“三哥,”刚刚才从东海巡航归来的张开山,指着地图上那条从外海一直延伸向江南腹地的、用血红色标记出的“风信子”历史路径,脸上带着几分心有余悸的后怕,“你是没亲眼见过那场面……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便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那海浪卷得比咱们泉州港的城墙还要高!咱们那艘‘镇远号’铁甲舰,重达数万斤,在那天威面前都如同一片小小的树叶,差点就被掀翻了过去!沿海的那些渔村更是十室九空!无数的渔船被卷得粉碎!无数的百姓被巨浪吞噬!实在是……太惨了!”
张文远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却如同最锐利的鹰隼,死死地盯住了地图之上那几个与“风信子”路径息息相关的关键节点:
——遥远的、位于外海之上的“琉球”藩国。
——帝国东部沿海的“舟山”前哨水寨。
——以及最终风灾登陆的江南腹地。
他发现,每一次的“风信子”其路径虽然看似变幻莫测,但其从“生成”到“登陆”却总有一个三到五日的时间差!一个充满了“格物”智慧却又堪称“疯狂”的伟大构想,如同最璀璨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的思维天穹!
“二哥,”他猛地转身,抓住张开山的胳膊,眼中迸发出一种比研究出“无线电”时还要更加狂热、更加神圣的光芒!“你说……若是我们能提前知道这‘风信子’何时来?何地来?其势又有多猛……那我们是否就能让那千千万万的渔船提前归港?让那百万沿海之民提前转移?将一场本该是毁天灭地的滔天大祸……消弭于无形?”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张开山的脑海中轰然炸响!他呆呆地看着三弟,看着他眼中那闪烁的、如同神明般的光芒,彻底被自己这个弟弟那“再与天争”的磅礴气魄给深深地折服了!
---
三日后。
一份由张文远亲笔所书,并有内阁首辅张小山与兵部、户部、工部、探海总署等所有核心衙门联合副署的《关于请求建立帝国一体化气象观测及预警网络之万言疏》,被呈送到了皇帝宁宣宗的御前。
疏中,张文远以无可辩驳的逻辑与详实的数据系统地阐述了他那个足以“再与天争”的伟大构想:
第一步:布网。
奏请皇帝下旨,在帝国广袤的疆域之内,从东海之滨到西域戈壁,从北境雪原到南疆雨林,利用现有的“军民电报站”大规模地设立标准化的“皇家气象观测站”!
第二步:观测。
由格物学院统一设计并量产一批全新的“格物神器”:
——有可以精确测量风向与风速的“风信鸡”与“转轮风速仪”。
——有可以测量降雨量的“标准量雨器”。
——更有那个由元圣张大山亲自点拨、可以通过水银柱之高低来预判天气晴雨变化的终极神器——“晴雨表”(气压计)!
并由皇家电报总局为所有观测站配备最优秀的译电员。
第三步:汇总与分析。
所有观测站必须在每日的“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将本地的“风、晴、雨、雪、云、气压”等所有关键数据通过“加密电报”无条件地实时汇总到京城,并在京城成立一个全新的、由格物学院算学司与钦天监联合组成的、专门负责处理这些“天道密码”的最高机构——“皇家气象总司”!由他张文远亲自挂帅!
第四步:预警与发布。
“皇家气象总司”在接收到全国各地的海量数据之后,将通过绘制“等压线图”、分析“云图变化”、总结“历史规律”等一系列全新的“格物”之法,去尝试对未来三日之内帝国各地的天气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通过《帝国日报》与民用电报网络向全天下发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这个充满了“大数据”与“科学建模”思想的宏伟蓝图彻底震撼了御书房内的每一个人!皇帝宁宣宗看着这份几乎是要将那高高在上的“老天爷”都彻底“算计”在内的奏疏,他再无半分的犹豫!
“准!”
“朕不仅要准!朕更要倾全国之力助文远建成此天网!朕要让这天下人看看!我大宁的‘格物’之道不仅能入地探矿,更能上天知命!”
---
一场旨在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伟大工程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上百座标准化的“皇家气象观测站”在帝国广袤的疆域之内拔地而起!一张覆盖了整个帝国的无形的“气象情报网络”奇迹般地被建立了起来!
大宁启元三十年,八月。机会终于来了。
京城,“皇家气象总司”那间挂满了各种巨大舆图和数据图表的“战争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报!琉球站急电!本地晴转阴,气压骤降!海面起长浪!风力正以惊人之势增强!”
张文远看着那从遥远的外海传来的第一份“预警”,他的眼中精光一闪!他猛地转身,在那巨大的舆图之上,用红色的朱砂笔在“琉球”的位置画下了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巨大气旋符号!
“来了!”
“传我将令!”他的声音冷静而又充满了力量,“命令!所有东南沿海观测站加密观测频率!每半个时辰汇报一次!”
“报!舟山站急电!风力已达八级!天降暴雨!气压持续下降!”
“报!泉州站急电!风力九级!海浪已越过堤坝!”
一道道包含了精准数据的情报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地从那张“天网”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张文远和他那支由数十名帝国最顶尖的“算学”天才组成的团队将这些数据迅速地标注在舆图之上。那只名为“风信子”的恐怖巨兽,其移动的路径、增强的速度、以及未来的走向,第一次被人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无比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在了眼前!
“我知道了。”
在经过了整整一日一夜的不眠不休的紧张计算与推演之后,张文远缓缓地直起了身。他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他的眼中却迸发出了如同神明般洞悉一切的自信光芒!他拿起朱砂笔,在那巨大的舆图之上,从那只已经成型的“气旋”中心画出了一条笔直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红色箭头!
箭头的终点赫然指向了帝国最富庶的苏州府!
“传我总司之最高指令!以‘元圣’与‘陛下’之双重名义,向江南布政使司及皇家探海总署东海舰队发布最高等级红色天灾预警!预三日之后午时,一场风力将超过十二级的超级‘风信子’将正面登陆苏州!请即刻组织所有船只入港,所有百姓内撤!!!”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由科学做出的天气预报!当这份足以决定数百万人命运的“预言”通过电波瞬间传达到江南之时,整个江南官场都为之震动!虽然他们依旧对此将信将疑,但出于对“元圣”与“皇帝”的绝对敬畏,他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执行了这份看似“荒诞”的命令!
三日后,午时。
苏州府外海一片风平浪静,甚至还出了一丝诡异的艳阳。就在一些早已不耐烦的官员开始私下里抱怨“气象总司”“危言耸听”之时,天黑了。毫无征兆地黑了。一片比黑夜还要更加深沉的、旋转的乌云如同天神发怒的磨盘,从东方的海平面之上以一种无可匹敌的姿态碾压而来!狂风,暴雨,巨浪……所有张文远在预警之中所描述的末日景象都一字不差地降临了。
然而这一次,迎接它们的不再是惊恐的人群和无助的渔船,而是一座早已人去楼空、严阵以待的坚城!
一场足以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巨大天灾竟真的被消弭于无形!
电报,这个诞生于实验室的“奇技淫巧”,在这一刻真正地升华为了可以庇佑帝国万民、可以与天争命的国之重器!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