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97章 心有信仰忘中秋;白露秋分登高山
    诗曰:

    隐居修行超憧憬,

    中秋佳节攀高岭。

    秋风不觉单衣冷,

    旷野深山修行瘾。

    第三百九十七回:心有信仰忘中秋;白露秋分登高山

    你是秋风

    令人元明清朗、通体舒泰

    你是枫叶

    令人忘却年龄、唯剩浪漫

    你是杉树

    令人挺直脊背、正道前行

    你是茂草

    令人智慧葱茏、郁葱勃发

    你是巨藤

    令人攀登圣地、增无限勇

    你是野果

    令人散发清香、引人注目

    你是干柴

    令人温暖流和、贡献自身

    你是清泉

    令人濯濯清目、延人慧命

    你是磐石

    令人定力增然、稳如泰山

    你是蕉叶

    令人英姿飒爽、遮风挡雨

    你是草药

    令人除却尘病、续入佛命

    你是山神

    令人安心稳神,保宙护世

    ——《现代圣僧传》插曲第九首:你是贡献

    在秋风热情醠然地送来这首《你是贡献》之歌时,张碧柳踏上了探路之程。

    中秋节这天,张碧柳回到了父母家里。

    也就是张碧柳早先和珠子看中的那三座大山脚下不远的地方。

    放下身上带给父母的东西,没来得及跟父母多说几句话,张碧柳就跟父母说,好久没爬山了,城里面没有高山,今次回来是特意去爬山锻炼身体的。

    尓后,张碧柳只带一个水杯和手机就往大山拔腿而去。

    连她母亲追在她后面连连叫着她,要她带两个月饼爬山的时候吃都来不及回答母亲。

    张碧柳这回倒是比较清醒,知道自己对现在那几座高山不熟悉,不知道高山上有没有水,爬山是最消耗体能的,需要大量喝水。

    故,她抓起一个杯子就走。

    到时去山脚下找个地儿装泉水喝。

    她当然是记得要带着手机的,她此去探路就是为了想和红荷师父再续道缘而出发,带着手机到时在高山顶上方便和红荷师父联系。

    正是中秋时节,介于白露与秋分节气之间,田野还未现萧瑟之景象,丝毫没有那种萧条的氛围。

    倒是四处呈现一派农家丰收的盛况。张碧柳可没有时间看人看事观秋观景,她的心儿早已飞到了那高山之顶。

    垂缕饮清露,梢尖探阳光。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张碧柳恍如隔世。

    她都有点怀疑之前自己是不是精神错乱而日夜不分,迷惑颠倒?

    看,这世间是多么美好!

    秋风像热情的阿里山姑娘,挽着张碧柳的胳膊一起登山;

    阳光像使人上瘾的麻辣烫,裹着张碧柳的脚步向岭而行;

    野花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古灵精怪,频频向张碧柳招手。

    野蜂像变幻莫测的旋风小子,转眼就跟张碧柳捉迷藏;

    落叶像婚礼进行曲中的红地毯,辅着张碧柳走路轻儿舒舒;

    小石子像溪水中的螃蟹一样,稍稍露一下面儿就跑了;

    野草像少年红领巾一样,呼啦啦列队欢迎张碧柳……

    啊,久违了,暖融沁人的乡间情怀!

    张碧柳贪婪地吸着乡间的新鲜空气,把浊气吐出,再吸。

    吐故纳新,原来令人如此妙然……

    张碧柳抬眼望去,都快到山脚下了,已经观不到这三座大山的全貌。

    稍一楞神,观着这些庞然大物,矗立在眼前,张碧柳顿时感到自身的渺小。

    以前,张碧柳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踌躇满志,老觉得自己将成大器之材,甚至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变得伟大起来。

    可不是嘛,学佛的人,如果修得好的话,以后成佛了,那不就伟大了吗?!

    可如今站在这高耸入云的大山脚下,觉得自己实在是连蝼蚁都不如。

    这么庞大的三座大山,一时半会是爬不完的。

    只打算着今天中秋节半天的时间,张碧柳能爬上一座高山顶上就不错了。

    映入眼帘第一座高山,这座山张碧柳从记事起总共只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小时候提着大竹笼子割野草。

    那上面野草蓬蓬丛生,十分茂盛,青翠嫩绿,露水灵灵,都快堪称仙草了。

    用这高山上的“仙草”喂养出来的家猪,皮白骨粗,肥美胖硕,反应灵敏,走路快捷。

    年冬再把家猪制作腊肉。

    飘雪天时,挂在火炉烟囱旁边,炉火的火气熏出来的腊肉,“嗤啦嗤啦”冒出来一溜一溜的亮晶晶的香浓猪油,生生的让闲坐在炉火边儿上的来客馋涎欲滴。

    当然,张碧柳现在早已经不吃荤腥,改为食全素了。

    张碧柳不杀生的,故不忍再养家猪。

    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大多数也不养猪,个个只顾忙着赚钱乐奔享受。

    第二次是跟着玩伴爬去山上拔小笋。

    这第一座高山上到处是小竹子,每到春分时节,野笋漫山遍野。

    爬山上去时,一不小心就踩着了根根脆笋。

    张碧柳只跟人上去过一次,所拔的小笋回来还多得背不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仙味禅味与法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那么多小笋,张碧柳只去拔过一次。

    何以故?

    皆因第一座高山座落在连绵的山中间,山顶很高,但是山是背阴形状,不向阳,一天之中很少有阳光照射得到,当地叫阴山。

    就算是六月盛夏天去那座山,也是荫凉得很,冷得打颤。

    故当地人很少有一个人去那座山上的,人人走到那里都被凉得有点怕怕的。

    这座山的山脚下灌木丛生,荆棘遍地,有些荆棘长得比树还高。

    这山脚下的水份充足,通年湿湿的,故这山脚下的各种野生藤植都长得肥大壮硕。

    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野藤爬满了整个树间。

    这样的地况,最适宜蛇类居住。

    蛇类最喜欢沟壑荆棘之地,这是它们的天然居所。

    因为蛇类喜阴,沟壑荆棘之地少有人打扰,它们居住在这种隐阴之地欢天喜地。

    不过从未听过远近村民说有在此地发现过大蛇的。

    自然界中,蛇是有灵性的动物之一。

    因此,大多数的蛇都修行。它们渡劫,就是想投胎变人身。

    小蛇,一般是跟着大蛇修行。

    大蛇,有点修为的,都会避开人类。

    但纵使知道是这样,张碧柳还是怕蛇。

    不论是有蛇之地还是没蛇之地,张碧柳都怕得腿肚子打颤。

    别说真的看见蛇,就是光想想会有蛇,张碧柳都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气来,双脚半天不敢往前迈步。

    平时倘若一想多了有蛇的事,好像感觉住在城里的房间里都会有蛇出现一样。

    真是草木皆兵!

    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仙味禅味与法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