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
京城南郊,京营校场。
黎明前的天幕仍挂着几颗残星,仿佛是未眠的守夜人,眨着疲惫却明亮的眼睛。京城外的校场上却已灯火通明,无数火把将夜色撕开,犹如一条燃烧的火龙盘踞在大地之上。
数万铁甲在晨光熹微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冬日的寒霜,透着令人胆寒的杀气。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鼻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白雾,一团团升腾而起,又迅速消散,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
李景炎身着明黄龙袍,金线绣就的祥龙在袍上张牙舞爪,尽显皇家威严。他立于高台之上,身姿挺拔如松,俯瞰着脚下整齐列阵的大军。
“陛下,各路大军已集结完毕。”兵部尚书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李景炎身前,恭敬地躬身禀报:“主力军共计两万五千人。”(皆九大学府征召,历朝代精锐将士)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被这宏大的军容所震撼,也不知陛下又从哪,又征召出那么多百身着红色铠甲的百战精锐之士,这些军士亦如当初京城兵变那般凭空出现的百战穿甲军一般,皆无源处可查。
李景炎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阵列最前方那道挺拔的身影——皇甫嵩一身玄铁铠甲,那铠甲厚重无比,在火光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蓝光,仿佛是来自幽冥的战甲。
猩红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在这冰冷的军阵中格外醒目。这位北路军大将军手持一杆丈八长枪,枪尖寒芒如雪,正是当年平定黄巾之乱时所用的“破军”。枪杆上还残留着昔日战斗留下的痕迹,每一道伤痕都诉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皇甫将军。”李景炎的声音在校场上空回荡,字字铿锵有力,仿佛带着无形的威压:“北路红莲教众盘踞黑山已逾三月,据报其主力不下一万,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所述……”
皇甫嵩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坚定而洪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是对天地的誓言。身后的亲兵们也被他的气势所感染,齐声高呼,声浪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
李景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缓步走下高台,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龙袍在风中飘动,宛如一朵金色的云霞。他亲手扶起皇甫嵩,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此便好,记住,红莲教首脑务必生擒。”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传递着对皇甫嵩的信任与期许。
“臣,领旨!”皇甫嵩声音洪亮,引得身后亲兵齐声应和,声震云霄。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直达天际,让天地都为之震颤。
李景炎转向南侧阵列。与北路的肃杀之气不同,南路军的装备更为轻便,士兵们多着皮甲,腰间配着环手刀。那皮甲虽然不如玄铁铠甲那般厚重,但却更加灵活,适合在复杂的地形中作战。
阵列前方,卢植一袭青袍,身着铠甲,腰间悬着一柄古朴长剑。那青袍随风飘动,为这紧张的军阵增添了一丝儒雅之气,而铠甲又彰显出他的威严,两种气质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卢爱卿。”李景炎走到卢植面前,语气中多了几分温和:“南路,商路不可断绝。朕要你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他的眼神中满是关切,深知南路局势的复杂性。
卢植深深一揖,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臣已命人准备安抚流民的粮草,并拟定了招抚红莲教普通教众的章程。只要不是首恶,愿意归顺者可既往不咎。”他的声音不急不缓,条理清晰,展现出他卓越的谋略与智慧。
“善。”李景炎点头,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但切记,对那些负隅顽抗者,也无需心慈手软。”他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透露出帝王的果断与威严。
“臣明白。”卢植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这是臣连夜拟定的《安民十策》,请陛下过目。”竹简上还带着他的体温,可见他为了这份策略付出了多少心血。
李景炎接过竹简,略一翻阅,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的详细方略。每一条策略都切中要害,思虑周全。他合上竹简,拍了拍卢植的肩膀:“有卿如此,朕心甚慰。”
朝阳终于跃出地平线,第一缕金光洒在校场上,为整个军阵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李景炎重新登上高台,面对数万余将士,声音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大燕的勇士们!红莲妖教祸乱天下,蛊惑我大燕子民,更与境外势力勾结,意图颠覆社稷。今日尔等出征,非为一己之功名,乃为天下苍生之安宁!”
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校场上鸦雀无声,只有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将士们加油助威。每一面战旗都代表着一支队伍,代表着一份责任与使命。
“凡立功者,必重赏!若有临阵脱逃者——”李景炎目光如电,扫视着每一位将士,那眼神仿佛能看透他们的内心,“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炸响,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万岁!万岁!万岁!”三军齐呼,声浪震得远处树林中的飞鸟四散惊逃。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能撼动山河。
李景炎挥手示意安静,声音坚定地说道:“时辰已到,出征!”
战鼓擂响,咚咚咚的鼓声如惊雷般震撼着大地,每一声都仿佛敲在将士们的心上。号角长鸣,那尖锐的声音划破长空,仿佛是出征的号角,激励着每一位勇士奋勇向前。
皇甫嵩翻身上马,动作矫健如鹰。他长枪一指北方,大声喊道:“北路军,出发!”
铁骑如洪流般涌出校场,扬起漫天尘土。那尘土遮天蔽日,仿佛是大军出征的序幕,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卢植则缓步走向自己的战车,步伐沉稳而坚定。他转身向李景炎深深一揖,而后登车而去。南路军步伐整齐,虽无北路那般气势汹汹,却自有一股沉稳如山的气势。
——————
云州,端城。
残阳如血,染红了端城残破的城墙。城楼上“圣”字大旗猎猎作响,在腥风血雨中翻卷,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池刚刚经历的惨烈屠戮。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帐幕之上,忽明忽暗。红莲年教教主叶玄风端坐主位,那根象征圣教权威的法杖斜倚在身旁,顶端的红宝石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仿佛一只嗜血的眼睛。
叶玄风立于主帅帐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晚风掀起他玄色长袍的下摆,似有暗流在无声翻涌。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众人面容忽明忽暗。
“教主,端城已在我教掌控之中。”话音如淬了冰的刀刃,划破帐内凝滞的空气。
说话的是教中护法萧杀,他踏过门槛,黑色劲装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只是城中粮草仅够大军支撑半月,若不尽快扩充领地、获取物资,怕是难以维持。”
一道红色身影如风般飘入帐内,护法燕无双抬手轻抚鬓角,火红的衣袂扫过帐中众人。她眉眼间尽是妩媚与狠厉,烈焰般的红唇勾起一抹冷笑:
“萧护法所言极是。周边郡县富饶,若能拿下,不仅粮草无忧,更可扩充教众,增强我教实力。”她的话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野心,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莲教席卷四方的盛景。
叶玄风微微颔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帐中众人,最后落在军师左沐云身上。这位身着灰袍的谋士身形消瘦,唯有那双眼睛熠熠生辉,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能看穿这乱世的迷雾,洞察一切阴谋诡计。
“军师,依你之见,我教当如何行事?”叶玄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上位者的威严。
沐云上前一步,袍角带起一阵轻响。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缓缓铺展在案上。地图上,周边郡县的分布、地形、兵力部署等信息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山川河流的走势都纤毫毕现:
“教主,诸位护法。周边共有六郡十二县,其中间江县最为富庶,且守备薄弱;而平南县的平南关则是战略要冲,若能占据,便可进可攻、退可守。”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语气不紧不慢:“只是平南关有重兵把守,强攻恐难奏效。”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而且,我教刚经历端城之战,虽说大获全胜,但教众缺乏训练,兵甲不足,攻城器械更是少有,若贸然出兵,恐难有胜算。”
“那依军师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萧杀皱起眉头,眼神中满是焦急。
沐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宛如运筹帷幄的老狐狸:“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攻打附近的怀安县。我们接下来,可先派小股教众伪装成流民,潜入周边郡县,散布消息,称红莲教乃救民于水火的圣教,为百姓带来希望与温饱。同时,暗中联络当地不满官府统治的势力,许以重利,让他们作为内应,不断蚕食周边各郡县,使其孤立无援。”
燕无双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扰乱敌军军心,又能为我教争取民心,待时机成熟,便可瓮中捉鳖,断其粮草,一举拿下平南关。”
叶玄风沉思片刻,目光深邃如渊:“就依军师所言。不过,现在更重要的是,获取粮草和物资,壮大实力,再图谋平南关。”
“教主英明!”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
“萧杀,你率领一万流民,佯装攻打平南关,吸引,牵制敌军注意力。但切记,不可真的强攻,只需虚张声势即可。”叶玄风目光坚定地看着萧杀,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
萧杀抱拳领命,声音铿锵有力:“属下遵命!”
“燕无双,你带领三千精锐,暗中潜伏在周边,若关上守军出击,便一举攻关。务必速战速决,不可拖延。”叶玄风又对燕无双说道。
燕无双眼神凌厉,宛如出鞘的利刃:“是!定不辱使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