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5章 后天?不行!
    三十里风区是从吐鲁番前往南疆途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危险地带。

    所有人在进入风区之前必须提前完成所有的吃喝拉撒工作,篷布全部加固系紧,所有人腰间都连着一根绳子,禁止任何人随意起身或者探头出去。

    驾驶室里的驾驶员再次换成了宝根。

    因为他的心理素质最好。

    在进入风区之后,大脱粒整个车身走在大风里瑟瑟发抖、叮当作响。

    篷布如同发疯般的想要脱离车体,似乎有无数恐怖的东西想要穿透篷布冲进车里来。

    宝根的额头见汗,副驾驶的刘干事此刻也一声不吭,死死的抓住车把手。

    要不是大脱粒够重,宝根甚至怀疑整辆车都会被大风给掀翻。

    昨夜下的雪在大风的鼓动下变成一片片雪雾,这是本地特有的风吹雪现场,将能见度降低到了五米左右。

    大脱粒开得如同挪动的蜗牛。

    三十里风区,大卡车摇摇晃晃的挪动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驶出这里,也宣告正式离开了吐鲁番盆地。

    (2007年经过这里的火车都被大风吹翻过。)

    他们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停车,把补给点送的包子热了热当做晚饭解决,然后一路向西南开往鱼儿沟方向。

    那里是进入阿拉沟河谷的入口。

    好在今晚的月色不错。

    连续换了两个司机,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他们终于抵达了鱼儿沟。

    这里真正的居民只有几百个哈萨克和维吾尔牧民,是一个小的几乎在地图上不存在的聚居地。

    但在进入这里的时候,宝根整车人都被哨兵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本该人烟稀少的鱼儿沟此刻却停满了车辆、到处都是施工帐篷和地窝子(六七十年代东北、西北知青冬天上山、施工住的全是帐篷,敢不敢信?我原来也不信,直到查了很多资料和回忆录,这才晓得当年的苦根本不是我们理解的苦)。

    借着车灯,宝根还看到了建委三局的招牌。

    看来这里也是三线建设的核心地点之一。

    大脱粒被放行,但必须远离三线建设的营地,于是宝根让人把车停在了一座唐代的烽燧下方。

    胡乱睡了一夜,宝根在早上七点多被冻醒过来。

    但外头还是一片漆黑。

    不过不远处的营区已经亮起了好些灯火,他甚至还能看到其中最热闹的地方似乎是食堂。

    宝根和半睡半醒中的刘干事打了个招呼,跳下车溜达了过去。

    也算他的运气好,在人家营地门口还真被他看到了一张熟脸。

    当年和林叔一起在善后小组工作过的一位叔叔。

    这位陈叔后来也进了建委三局,和林叔的关系还不错,只是比林叔早一年调走从事三线建设,没想到他居然来了这里!

    “陈叔~!”

    看到宝根带着两个人端来的半锅热粥、几十个馒头和一盘咸菜,刘干事惊讶着笑了起来。

    “你小子人面可真广,在这里都能蹭到这么好的东西。”

    某个民兵二话不说抢了个馒头先咬了一口,眉开眼笑。

    “这热乎的馒头就是香,咱们跑了多少趟任务,这次还是第一次在这里吃上热乎饭。”

    时钟指向九点,加满柴油的大脱粒再次上路,缓缓的开进了阿拉沟河谷。

    阿拉沟河谷为东西走向、长达210公里的一条狭窄河谷,最窄的地方仅仅能通过一辆卡车。

    谷口鱼儿沟的海拔只有2200米,但在另外一头的奎先达坂海拔居然高达4280米。

    车子行驶在河谷内的简易牧道上,一路摇摇晃晃。

    不少知青都好奇的探出头来看着天空上的那一线天奇观。

    两边山体几乎高出河谷八百到一千米,让人觉得卡车正行走在一处地下世界里。

    “这里的山崖还算是比较低的,”跟车的民兵再次开始给知青们科普,“前头最高的两侧山崖落差起码有1000米以上。”

    巨大的山体落差导致前天的风雪几乎没有影响到河谷内部,谷内的积雪不算很厚。

    “运气不错。”

    刘干事在冰面上跳了跳,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轻松。

    “往年运气不好的时候,这里的雪能有一米厚。”

    “我记得有一回车队在这里被堵了一个多星期。”

    他在跟正小心开车缓缓驶过冰面的宝根闲聊。

    其他的知青和民兵都已经提前提着行李走过冰面到了对岸。

    直到大脱粒的轮胎驶上河岸那一刻,宝根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刘干事呵呵一乐。

    “别松懈,前头还有二十七条河面要过(没夸张),慢慢来。”

    卡车在河谷里开到第六天才抵达出口处的奎先达坂。不是因为车速不够,而是所有人需要阶梯性适应逐渐升高的海拔。

    这些天里所有人都被粗暴的禁止做个人卫生,例如洗脸、擦身子。

    而且所有人在进入风区之前就开始服用红景天。

    在抵达河谷出口后,刘干事还惊疑了一回——这一车人里居然一个高反的都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没在这里停留,直接驱车直奔乌拉斯台沟。

    这五十公里的山路全是下坡路,宝根开得很爽,后头的众人也翻滚得很爽,只有梅志强一个人没吐。

    五十公里,海拔从4280米直接降低到2200米。

    当卡车驶入巴伦台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捡回来一条命。

    巴伦台有驻军,他们被安排在空出来的营房休息了一晚。

    刘干事出去了一趟,用自己的介绍信找驻军补充了部分柴油和食物,同时还带回来了一位军队干部。

    “这位是驻军的李同志,也是咱们在托克逊遇到的李干事的弟弟。”

    “他会跟咱们的车去一趟喀什。”

    刘干事显然很看重这位李德生同志。

    “知青同志们,鼓掌啊,这位可是我们最优秀的汽车兵之一!”

    宝根立即带头鼓起掌来。

    他正发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天山峡谷悬崖路,那个地段可是堪比青藏悬崖路的。

    李德生很感激这一车人,要不是他们出手相救,自己和姐姐可能已经天人相隔,所以这次他一定要把这一车人安全的送到目的地。

    这次他还带了自己的一个战友,也是八年之前的汽车兵。

    他们开起车来那叫一个快,至于稳嘛。

    哇~~~。

    连壮如牛的梅志强都吐了一路。

    开车快就是好,第二天便在库尔勒追上了车队。

    12月20日,载着百多名新来知青的车队在夕阳的余晖里缓缓驶入了什喀城。

    车队负责人松了一大口气,拿着铁皮喇叭宣导着。

    “大家可以在营地里休息一天,整理一下内务和个人卫生,但是不要外出,后天开始办手续。”

    浑身灰扑扑的宝根听了呵呵一乐。

    后天?

    那可不行,必须明天就给办了!

    喜欢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请大家收藏:()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