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新朝便以‘梁’为国号,诸位以为如何?”
吴用的提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历史上曾经存在很多梁国,其中最着名的当属西汉时期的梁国封国。
而梁山以“梁”为国号,也是对自己山寨的一种纪念。
大梁帝国的国旗,也采用山寨一直沿用的“替天行道”杏黄旗。
大梁帝国的国歌,被王小飞钦定为脍炙人口的《好汉歌》。
各种服色礼仪的制定,则要听从堪舆家们的建议,他们搞起这种事儿,都一套套的。
总之,推翻一个国家很困难,建立一个国家照样很困难。
像国家标志之类的事务,制定起来还算较为容易。
而大梁帝国要采用何种官僚制度,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像北宋那样冗杂的官制,是万万不能再施行下去了。
……
王小飞和吴用、柴进、萧让、裴宣、柳正商议许久,又将晁朴之、辛赞等士林领袖召集起来,群策群力,思考对策。
最后决定,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蓝本,创建带有大梁帝国特色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门下省,是为皇帝服务的顾问团,可看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侍从机构,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中书省,是以丞相为首的全国政务中枢,有掌管机要、总领百官、发布政令之权。
尚书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负责执行诏令。
……
经过认真考虑,大梁帝国的首脑人物们最终议定,保留门下省、中书省。
中书省作为政务中枢,对丞相负责。
门下省作为内朝机构,对皇帝负责。
而将尚书省分管的六部,予以更为细化的改革。
其中兵部直接改为中央国防部,负责一切战事的统筹指挥。
国防部长由大梁帝国皇帝王小飞直接担任,同时任命卢俊义为国防次长,协助皇帝的工作。
除了中央国防部,王小飞还将中央情报局及锦衣卫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如此做法,也成为日后大梁帝国的惯例。
几乎每位皇室成员,都成为了骁勇善战的战士。
……
除了兵部以外,刑部、吏部、礼部、户部、工部的职权,则进行了细分,改为外交部、司法部、交通部、教育部、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城建水利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中央银行等12个部门。
除了上述12个部门以外,还增设了4个特别部门,分别是:医务署、军械署、科学院、宗教署。
总共16个部门,各司其职,将各项事务贯彻下去。
……
中央各部的官署划分,终于完备。
大梁帝国的首任皇帝王小飞,签署了各位重臣的任命书。
吴用担任中书令,成为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闻焕章、公孙胜,分任中书左右侍郎,协助吴用的工作。
萧让担任侍中,即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
裴宣则成为首任外交部长,负责外事、谈判、接待使节等事务。
最高检察院交由柳正负责,城建水利部交由陶宗旺负责,农业部交由宋清负责。
鬼脸儿杜兴成为首任央行行长,扑天雕李应执掌商务部,小旋风柴进执掌财政部。
其余各部门的负责人,则从各地选拔官吏,进行掌管。
……
文臣议定之后,武将系统也必须安排到位。
南征北战期间,涌现的大将数不胜数,皇帝王小飞经过考虑,一口气任命了十八位帝国元帅,四位海军元帅。
其余将佐,则统统任命为帝国上将,品级相同。
如此一来,也避免了各位大将之间的争功,影响内部的团结。
十八位帝国元帅的名单如下:
卢俊义、林冲、花荣、岳飞、张清、韩世忠
戚少商、董平、时迁、燕青、李猛、庞万春
鲁智深、杨幺、杨志、朱武、武松、徐达
四位海军元帅的名单如下:
李俊、张荣、阮小七、刘梦龙
与此同时,全国的部队统一整编,共有六十万左右的兵力。
其中陆军五十万,海军十万,大小战舰近七千艘。
这些部队,都是经历过战火磨砺的精兵强将,随时都能拉出去吓唬敌人。
当然,大梁帝国的野心,可不仅仅满足于吓唬敌人。
最终的目的,自然是将周围所有的敌人一一铲除。
……
终于,帝国筹建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备。
堪舆学者们选择的良辰吉日,也已经到来。
在济州府郊外,筑起了一座宏伟的高台。
替天行道的杏黄色大旗,冉冉升起。
梁帝国的首任皇帝王小飞,从宋帝国末代皇帝赵桓手中,接过了象征皇权的玉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围的梁山好汉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经过南征北战,消灭了无数敌人之后,一个崭新的,以梁山命名的崭新国度,终于建立起来。
她的未来,要比孱弱不堪的宋帝国,更为耀眼。
……
济州府,政务院。
各位帝国的精英,聚集起来,商议接下来要处理的几件大事。
虽然有了新的官位,但大家互相之间,还是亲热无比,并未有多么生疏。
“皇帝驾到!”
王小飞进来之后,以吴用、卢俊义为首,十几位重臣躬身行礼。
这也是帝国议定的新礼节,三品以上官员面见皇帝,不用跪拜,鞠躬致意即可。
那些可恶的繁文缛节,只有浪费时间的功效,而无任何实际的用途。
“都坐吧,李俊来了没有?”
“陛下,我在这里!”
“嗯,你们海军的事情比较简单,张起风帆,迅猛出击,将安南、暹罗、吕宋全部拿下即可。”
“诺!”
“那些地方的青壮一半留下,一半装船,运到江南四省,让他们开荒种田。过个三五代,他们便是我大梁的臣民了。老吴,相关事宜你跟朱武蒋敬他们商量一下。”
“好。”
“接下来是第二件事,河北的长城。老陶,现在还剩下多少了?”
“中间的都修好了,就差两边的最后六十多里。”
“给你调集三十万民夫,今年能否完工?”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件事,裴宣,你跟西军那边,谈得怎么样了?”
“进展不是很顺利,还是得把军队派出去,吓吓他们,估计才肯好好跟我们坐下来谈。”
听闻此言,王小飞皱了皱眉头。
以种氏家族为首的大宋西军,占据陕西要地,目前还有接近二十万的兵力,不可小觑。
如果能和平地争取过来,肯定是最好的结局。
现在的大势已经非常明朗,也不知道那边为什么一直犹犹豫豫。
“智深长老,你当年是西军出身,要不你去试试看?”
“好嘞,洒家便走上这一遭。”
“具体怎么谈,咱们再仔细聊聊……”
……
大梁帝国建立的消息,传到了天下各处,其中也包括西军掌握的陕西路。
中原逐鹿的时候,西军方面一直都比较低调,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现在中原大战已经结束,种师道和他麾下的二十万西军,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鲁智深为正使、裴宣为副使,率领500人的卫队,带着大梁帝国皇帝的亲笔书信,奔赴陕西路,与西军高层展开谈判。
西军方面不敢怠慢,种师道亲自出城相迎。
“鲁达拜见老钟经略相公!”
“哈哈,十几年不见,你这厮居然做了和尚。”
“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快请进咱们的,咱们到里面谈。”
整个谈判过程,倒是颇为顺利。
西军上下所犹豫的,其实是军权的归属问题。
随着北宋末年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日渐薄弱,整个陕西路基本上都是西军将领说了算。
如今改朝换代,西军上上下下,能否保持以往的权利和地位,是西军高层最关心的问题。
“经略相公不必担心,我们也知道西军的难处。如果陕西能够顺利归附我大梁治下,西军的军权仍归种家军掌握。大梁十年之内,不在陕西路设置官衙。陕西路的民治大权,仍归西军所有。”
听到大梁官方给出的承诺,西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可以说,大梁给出的价码,还是十分公道的。
虽然有十年的期限性质,但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西军上下捞最后一把了。
对于地方军阀的那点鬼心思,大梁帝国高层心里,也是清楚的。
如今帝国草创,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要等王小飞去处理。
就目前来说,西军还是一枚可资利用的棋子,没必要将其赶尽杀绝。
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掌控整个陕西路了。
到那个时候,西军是留是裁,不过是地帝国中枢一句话的事儿了。
“不过有件事,还望经略相公能够予以配合。”
“智深长老但说无妨。”
“我们大梁计划在八年内平灭西夏,所以今后一段时间,陕西路将会是整个天下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统兵作战、运筹帷幄诸事,还望经略相公能够参与进来。等时机成熟,灭夏的大军统帅,便交给侵略相公负责。”
种师道听闻此言,双目精光爆射。
“你们真的要灭夏?”
“当然,只要拿下西夏国,西北的草原和牧场,便能为我中原掌握。咱们的骑兵部队,就不愁战马的来源了。种老将军,如此彪炳史册的光辉战绩,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要错过呀!”
种师道叹了口气:“西夏国兵多将广,他们的皇帝李乾顺也不是易与之辈。我与西夏征战多年,总是败多胜少。想要平灭西夏,谈何容易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