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敌军派出十万铁骑,分作两翼,向我前军袭来!”
“报……后方出现敌军万余铁骑!”
卢俊义得报后微微一笑:“种老将军真是老当益壮……武松、鲁智深,你二人以刀盾兵为前阵,弓弩兵为后阵,阻挡骑兵攻势!”
“诺!”
“武开、李奇,你二人率火器营出阵,发射石弹,攻击敌军!”
“诺!”
“杨志、戚少商,率中军十万,接应前军!”
“诺!”
“时迁,告知后方的岳飞、韩世忠,抽调两万骑兵,回援前军!”
“诺!”
……
双方首次大规模交锋的情报传入武安殿,各位军政大员综合敌情我情,紧张商议,给出符合情理的战损,并将其分发给卢俊义、种师道两位大帅。
“报……董平损失铁骑三千余,现已撤退回营!”
“报……我骑兵大部遭遇敌方弓弩和石弹袭击,目前与敌刀盾兵鏖战!”
“报……我骑兵大部已损失万余骑!”
“报……我骑兵大部已损失三万余骑!”
种师道眉头一挑:“这怎么可能!命令攻击骑兵,全数退回!”
下完命令之后,老将军发问道:“董将军,那边说你损失三千余,这可能吗?”
董平想了想道:“末将认为很有可能。西夏骑兵虽强,但我们的骑兵也不差。我们跟北边金国的贸易往来很多,每年都会补充良马进来。骑兵数量上虽然不及西夏,但质量方面已经追上来了。”
“原来如此。只是西夏骑兵冲击步兵,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损失三万余?”
“应该是弩兵发挥的威力。现在军械所做的弩机,已经能有当年神臂弓的全部威力了。”
听闻此言,种师道不禁点了点头。
在西北驻扎的武松,曾经向种师道展示过新式弩机,确实是威力惊人。
“如此看来,我方无法对卢俊义的重兵集团产生威胁。石秀、杨雄,你二人率军五万,死守夏州!”
“诺!”
……
首次接触之后,卢俊义命令大集团按照原有的速度,继续前进。
“报……我前军死伤四万余,敌军损失骑兵三万!”
“报……敌将董平已经退走,我军损失八百余,敌军损失三千余,后勤辎重无碍!”
卢俊义暗自思忖一番:“看来大军阵前,多少得放一点骑兵……西边有动静没有?”
“报大帅,没有!”
“好,继续前进!”
……
种师道看着地图上的标注,突然之间,又开始下令。
“灵州守军全出,向夏州靠拢!”
“剩余的七万骑兵,于灵州、夏州之间设置埋伏!”
“左厢神勇军司,全军立即撤退!”
西夏国在河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据点,正是灵州、夏州。
只要攻下了灵、夏二州,其他的河东据点,诸如静塞军司、左厢神勇军司,皆可一鼓而下。
卢俊义用五十万大军攻打夏州五万守军,种师道虽然明知不敌,但还是要救一救的。
他如此布置,也是在为防守灵州做前期准备。一旦夏州失守,灵州就是卢俊义的下一个目标。
……
得到信息的卢俊义,并没有对西边的变化做出应对。他指挥队伍,继续按照原计划推进。
终于,夏州城被五十万大梁将士,围了个水泄不通。
军械所最新研制的青铜巨炮,终于觅得机会,张开了恐怖的獠牙。
600斤的巨石,砸落在夏州的城墙上。仅仅一轮齐射,南城墙就被轰塌了。
卢俊义的行军速度奇慢无比的原因,便与这几门青铜巨炮脱不了干系。
仅仅用了半天时间,五万夏州守军,全军覆没。
守军俘虏和人口,被押送至大梁境内。
种师道大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夏州怎么陷落的这么快?”
朱武笑道:“标下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等军棋推演结束之后。老将军便可一睹我青铜巨炮的峥嵘。”
……
夏州陷落之后,大梁军队开始清理周边的西夏军镇。
小村落里面居住的西夏百姓,也被军队集中起来,运入大梁境内。
整个河东之地,被卢俊义占去了一半。
紧接着,五十万大军继续组成重兵集团,向种地道的大军压去。
种师道不敢恋战,一路退守,最终放弃灵州,全军退入了河西之地。
大梁灭夏的第一阶段任务,就此结束。
卢俊义并未立即渡河攻打兴庆府,而是停了下来,于灵州长驻。
两年之后,整个河东被大梁彻底消化,五十万大军在黄河结冰之际攻入兴庆府,西夏亡国。
……
军旗推演结束,结果虽然对大梁极为有利,但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吴用提出来,如果将西夏国的居民全部内迁,所造成的隐患和财政压力,将会是空前的。
王小飞想了想,最终拍板。
决定将老弱妇孺内迁,而将他们的精壮男子,全部派往海外的吕宋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夏国的领土,必须征发汉民,进行掌握。
而征发民众外迁的重任,便落到了中书省的头上。
说到底,战场作战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战后的重建和融合。
但现在到处都需要人,如果在一年后开启对夏作战,吴用他们一时半会儿搞不到这么多的内迁人口。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王小飞做出决定,暂缓攻夏,给中书省一些操作的空间。
三年之后,等国家储备了足够的外迁人口,再对西夏动手,便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北边患问题。
……
计划制定完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执行了。
而大梁的新年即将来临,王小飞特意下旨,让西北过来的将军们留在济州府,大家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这一年已经是大梁立国的第四个年头了,国家的实力一直在稳步增长,虽然只是在南边开拓了一小块疆土,但三年之后,将西北纳入版图,大梁闪转腾挪的战略空间,就显得非常可观了。
北方的济州府在过年,南边的吕宋岛也在过年。
虽然相隔万里,但风俗习惯方面,还是一样的。
尤其雨季的结束,李俊和张荣麾下的将士们,终于可以开始自由活动了。
将本土送来的人丁进行改编和训练,大梁海军派驻在吕宋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人。
而除去士卒之外的后勤保障人口,和一些士兵们的家眷,大约在十五万人左右。
李俊和张荣抓紧时间,率领大军继续南下,终于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将整个吕宋岛梳理了一遍。
在梳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靠近南边,土着居民就越多。
而大梁海军最早登陆的地点,恰恰是土着居民最少的地方。
在吕宋岛的南边,又是一大群岛屿,大大小小,星罗棋布,足有好几百个。
越过这几百个岛屿之后,便是另一个大岛,名叫棉兰老岛,和吕宋岛的面积差不多大。
李俊和张荣商量了一下,决定趁着即将到来的雨季,对吕宋岛新纳入的土着居民进行改造,让他们学会种植作物和造船。在第五个旱季的时候,由李俊驻守吕宋,张荣率领大军,攻占棉兰老岛。
说攻占显得有些过了。当地的土着居民热情好客,又没有什么战斗力,称其为接收,比较合适。
……
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李俊写的奏章,终于呈递到大梁皇帝的御案之上。
得知吕宋岛被全盘清理,王小飞甚是高兴,中午还多吃了几碗吕宋那边产的稻谷。
经过连续四年多的摸索,大梁海军的将士们,终于熟悉了吕宋岛的气候,并且在农学士子们的帮助下,开拓了广阔的水稻种植面积,在粮食方面达到了自给自足,并且还能给本土送来很多粮食。
除了旱季之外,雨季的时候,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也能种水稻,只不过产量没有旱季来得高。
王小飞惊喜地发现,大梁在海外有了一个大粮仓。
而且在下一个旱季,他们即将接收棉兰老岛,经过一番改造,又会是一个大粮仓。
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在南方投入资源,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而且攻伐占领南部岛屿的难度,只有与北方蛮夷作战的三分之一不到,甚至更低。
接下来的战争策略,基本上就是向南发展,向北进攻。
下午的时候,王小飞给李俊写了回信,鼓励他们继续接收那些物产丰饶的大岛,对土着居民的态度也要和蔼一些,因为接下来本土要对西夏用兵,需要进行汉民外迁的举措,一时半会儿腾不出人手往南边派了。这些土着居民,将是李俊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力来源。
在攻占西夏之后,那些西夏国的精壮男女,将会被统一组织,分批次地运送到吕宋岛,补充李俊那边的人员缺口,进一步帮助大梁海军建设海外殖民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道路是光明的,现在是没人的。但以后肯定会有人,而且还会有很多很多的人。
写完回信,皇帝躺在御书房的床上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外面有小朋友的玩耍声。
王小飞出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大儿王贲,以及燕青的儿子燕云寿、杨志的女儿杨彩彩,在一起开心做游戏。
燕云寿的年纪和王贲差不多大,现在都是三岁,杨彩彩比他们大一岁。
王小飞陪着孩子们玩了一会儿,门下省的郎官跑了过来。
“陛下,刘将军到了。”
“让他来朕的书房。”
“是!”
……
海军元帅刘梦龙,大梁海军的另一位实权将领。
在张荣、李俊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同时,刘梦龙、阮小七的主要职责,是驻守弯弯岛。
经过三年左右的征兵、练兵,他们将麾下的兵卒数量,从三万人提升到了七万。
吕宋岛前期的开拓,在后勤方面的支撑,也主要是刘梦龙、阮小七二人在做。
现在,大梁帝国皇帝,准备给他俩加加担子,让他们去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