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2章 回路清奇
    “陛下,这是第二批简化的汉字,请您过目。”

    编书局局长赵明诚,又来找皇帝汇报工作了。

    他的老婆李清照,怀孕生了小孩,目前正在坐月子,所以就只有他一个过来汇报。

    “听说你们家新添了一个女儿?”

    “是啊,冬天生的,我们给她起名叫冬冬。”

    “嗯,不错不错,回头让皇后给冬冬赏点儿东西。”

    “谢陛下!”

    王小飞仔细看了看第二批的汉字,赵明诚夫妇的工作,完成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吧,你们汇编的各路书籍,往后都用此等简化文字来书写。你们夫妻二人在士林中威望颇重,简化汉字的推广,就靠你们两个和辛学士了。”

    “请陛下放心,简化文字已经在中原地带流传开来了,很受广大士子的欢迎。使用简化文字书写和学习,要比以往的繁体文字舒服太多,一些私塾先生也开始向蒙童教授这种文字了。”

    “私塾?对啊,还应当从基础教育入手,进行推广。刘能,你去把教育部的康成叫来。”

    “好的陛下。”

    内侍刘能刚跑出去几步,又被皇帝叫住了。

    “陛下,您还有什么吩咐?”

    “嗯,你再把城建水利部的陶宗旺,财政部的柴进,科技院的李奇,军械所的武开一同请来。”

    “好的陛下。”

    不多时,几位部门重臣悉数来到了上书房内。

    “康成,国家开办的私塾和各级学校,今后全都改为简体汉字教学,这件事你要落实下去。”

    “呃……陛下,是不是有点太急了?”

    “你觉得急了?”

    “臣和赵学士商议过此事,可以缓慢推进,先从京畿附近开始试点,完全推广,估计要五年左右才行。主要是各地的教材参差不齐,而且会使用新型文字的人也不多。”

    “也好,给你调拨一笔经费,将京畿附近的私塾先生集中起来,统一培训。”

    “是,陛下。”

    说完了推广文字的事情,皇帝又从书柜中抽出一张地图。

    “请诸位过来,是跟大家商议一件大事。朕想修筑一条道路,将济州、汴梁、洛阳三地相互连通。将来如果修筑完备,还可一直连通到长安和太原。有了这样一条路,国家的物资转运速度,将大幅提高。”

    攻夏之战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战略物资的转运,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大问题。

    将来边疆一旦发生战事,救急物资和部队能否及时触达,关乎着战事的成败。

    实际上,相关的问题加以延伸,逐渐形成了一个名为“帝国极壁”的理论。

    帝国极壁理论,讨论的是古代王朝有效统治的疆域极限问题。

    一个古典国家统治范围的极限,是该国军队出发100天左右能到达的地方。

    在这一范围内,帝国能够实行直接统治。

    超出这一范围,国家将失去直接统治能力。

    军队的行军速度是一方面,后续物资的转运速度是另外一方面。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功败垂成,最终就是输在了后勤上。

    如今大梁帝国虽然取得了西北战争的胜利,但若想将西北完全纳入掌控范围,这条大路是非修不可的。

    得益于大梁海军的迅猛发展,当此之时,向南部沿海地域运兵,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通过陆路经略西北,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

    “陛下,如此浩瀚的工程……还是需要谨慎啊!”财政部的小旋风柴进,马上就跳出来劝皇帝了。

    攻打西夏到底花了多少钱,别人不知道,柴进可是门儿清。

    说句实话,大梁国库之中,现在只有一年不到的税收了,这也是皇帝王小飞果断叫停战事最重要原因。

    现在皇帝又要起一个大工程,柴进觉得自己一定要站出来说说了。

    皇帝只好出面安慰一下自己的财政大臣,给他打打气。

    “老柴啊,你别急,这条道路真要修起来,估计没个十年八年是不成的,咱们慢慢修就行。”

    柴进想了想,可能十年之后,自己已经累死在任上了,烂摊子完全能丢给后人,所以也就不心急了。

    “老陶,你给咱们算一算,修这么一条主干道,以现有的技术,一共要多少人工,多少时长?”涉及到专业问题,还得由专业人士进行解答。

    “陛下,且荣臣算上一算。”九尾龟陶宗旺兴奋地掏出本本,用炭笔算了起来。

    得知皇帝的大计划,诸位大臣之中,最开心的就属陶宗旺了。

    当年构筑了河北五百里长城的总工程师,近些年一直都在做修修补补的活儿,非常无聊。

    现在终于有了新的大任务,陶宗旺觉得自己事业的第二春要来临了。

    “陛下,如果按照目前最好的工艺,修筑宽度四丈的路面,将济州、长安、太原相连,以百万人工计算,需要十三年的时间,方可筑成。”

    “十三年?”

    “怎么可能那么久?”

    “哎呀,这得花多少钱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位重臣开始了窃窃私语。

    皇帝王小飞沉思片刻,随后说道:“不就是十三年嘛,朕等得起。从今往后,修路将会是一件常态化的事情,不仅要修这一条路,将来还要形成道路网络,修它一二百年,将整个天下全部连接起来。”

    听闻皇帝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几位大臣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怎么?修路不好吗?要想富,先修路。朕的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天下的物资和人员都将流动起来,商业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繁荣,最终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无法估量的。”对于这件事,皇帝似乎很有信心的样子。

    “老陶,你刚刚说的最好的筑路工艺,是怎样的?”

    “呃……首先要做好道路勘验,接着在修筑的路段挖一道深壕,至少挖够两丈深。随后在深壕中填入大石,作为第一层路基。大石之间的缝隙,用石灰黏土填充稳固。再在大石之上,铺一层碎石,作为第二层路基。最后一步就是路面的构筑了,主要用黏土铺设,使路面保持平整。道路最好能高出地面,两边设置梯度和水渠,雨天的时候可以排水。”陶宗旺说得头头是道。

    柴进有些怀疑:“老陶,难道这天底下的道路,都是这么修的?”

    陶宗旺立即矢口否认:“当然不是。敢这么修路的,古往今来只有一人,那便是将天下臣民当牲口使唤的始皇帝嬴政。”

    王小飞道:“老陶,咱们现在有火药之利,能够炸开石山,算上这个因素,会不会修筑的快一些。”

    “呃……很有可能,但要试验过之后,才能知道。”

    “朕以前听说过一种建筑材料,是使用石灰和其他的几种材料混合的粉末,加水之后可以凝固成石头一样的硬度,名为水泥。”

    “水泥?”

    “不错,就是这个名字。具体的配方朕不清楚,只知道有一样是石灰。李奇,你们科技院的课题又要加一项了,利用石灰和其他材料进行混合,看能否研制出水泥来。”

    “陛下……臣听您的描述,似乎有点像石灰砂浆。”陶宗旺突然想到了一物。

    “估计跟石灰砂浆不太一样。这样吧,你们城建局和科技院合作,多多试验,看能不能搞出来吧。”对于这件事,王小飞其实不是很确定,所以只是提出思路,让古代的科学家逆向推演。最后能做到哪一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即便最后不使用水泥,按照陶宗旺刚才所说的筑路方法,也能造出不错的道路出来。

    “好了,这件事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急于一时。老陶,你先派出一路人马去勘探路线,具体的施工……可以先在济州和青州之间,尝试构筑一条道路,方法就按照你说的来。你手上的工程队,现在有多少人?”

    “回陛下,只有三万余人。”

    “国防部最近新招了一批兵员,共十万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交给你去修路吧。西北那边的大军也回来不少,朕让江北大营和荆州大营,给你再分别调五万人过来。”

    “好,有了二十万人,济州和青州之间的道路,只要一年就能修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打仗的时候,就把部队当工程队来用,特别方便。

    “其他的没什么了,大家都回去忙吧。”

    “陛下,臣还有一事。”

    “你说。”

    “前日军械所的武大人过来找我,说他那边的熟铜不够了,要找我调拨一批。但熟铜要用来铸币,银行那边也不够用,武大人这边用的多了,天下百姓就没钱用了。这个问题,还望陛下圣裁。”

    以目前的铸造工艺,制造大炮的材料,多为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

    以铜为材质,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火炮的寿命也比较长。

    但是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皇帝提醒道:“咱们之前闹钱荒的时候,使用的那种羊皮币,还能不能流通?”

    柴进愣了愣:“已经过去快十年了,百姓现在都用的制钱,当年的事情恐怕早就忘了。”

    “无妨,捡起来接着用,让铜币和羊皮币混合流通,匀下来的铜,就交给军械所使用。除此之外,全国各处的铜矿,立即派军队保护起来,昼夜开采,尽快提升铜的产量。”

    “好,臣这就去安排。”

    “说起羊皮币,老柴,咱们现在和金国的边境贸易,情况如何?”

    “贸易额一直都在增长,前些年金国不肯把好马卖给咱们,现在也肯卖了。咱们这边每年遗留下来的旧粮食,除了酿酒之外,也要卖给北边一大部分。”

    “很好,旧粮食没什么用,能卖的就全都卖了,继续扩大与金国的贸易规模。”

    大梁帝国建国之后的数次征伐,增加了不少的产粮地,再加上南部梯田的建设,现在国家是不缺粮的。

    正因为此,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的酿酒业蓬勃发展,每年还能往外输出很多粮食。

    “就这样吧,老柴,你将近三年和金国的贸易情况汇总成报告,朕要看一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