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章 耧车新生与灭亡
    方稷蹲在田埂上,手指深深插入泥土。

    清晨的露水浸透了他的裤腿,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爬上来,但他浑然不觉。掌心里的土壤呈现出病态,像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

    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不用回头也知道是李老栓,那独特的、右脚比左脚重三分之一的步伐,他已经能分辨出来了。

    "小娃,咋这么早?"老农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乡音,像一把钝锯子在木头上摩擦。

    他蹲下身,粗糙的大手抓起一把土,动作比方稷熟练十倍。"你说滴对,这地啊,跟人一样,饿狠了就没力气生孩子,别人不支持你,俺支持你。"

    方稷心头一暖,这几天陈建军故意不来帮忙也不让别人来,基本都是方稷和李老栓一行人在开垦,这个没念过几天书的老农民,用最朴素的方式救这片土地。

    他突然想起自己导师办公室里挂的那幅字:"农道至简"。

    看着李老栓佝偻的脊背,他知道这个弯着腰在农田里讨了一辈子生活的老人,他深爱着这里。

    这几天方稷发现,耧车还很落后,自己也许可以先给大家把力所能及改造的耧车改好。

    "李大爷,咱们队里的耧车。"方稷拍掉手上的土站起身来:“我之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改好过一辆,效率更高。”

    李老栓眯起眼睛:"咋?要改祖宗传下来的家伙什?”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领着方稷往仓库走去,背影像一棵被风雨扭曲的老松树。

    仓库是间低矮的土坯房,门轴发出垂死般的呻吟。

    昏暗的光线里,一架古老的耧车靠在墙角,木质部分已经黑得发亮,金属部件锈迹斑斑。方稷蹲下来仔细检查,发现排种器的开口磨损严重,导种管也歪歪斜斜的。

    "这耧车比我爹岁数还大。"李老栓用烟袋锅敲了敲耧腿,"每年播种都得三个人忙活,一个扶耧,一个拉牲口,一个撒种子。就这还老是断垄、堆籽"

    方稷的手指抚过耧车上的岁月痕迹。

    那些被无数双手磨出的凹痕,那些反复修补的接缝,都在诉说着农人千百年来不变的艰辛。他突然觉得鼻腔发酸,在实验室里研究精密播种机时,何曾想过还有人在用这样的工具与土地搏斗?

    "能改。"方稷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给我两天时间,我能让它效率翻倍。"

    李老栓的烟袋锅停在半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当真?"

    "当真。"方稷指向排种器,"这里加个调节板控制下种量,导种管用竹片重做,最重要的是"他四下张望,突然眼前一亮,墙角堆着几块废铁,看形状像是拖拉机轴承的残件。

    李老栓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突然咧嘴笑了,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你小子,眼睛够毒啊!那是前年报废的轴承,王队长舍不得扔"

    接下来的两天,方稷像着了魔似的泡在仓库里。

    白天跟着大田劳动,收工后就借着夕阳的余晖改造耧车。

    李老栓不知从哪找来把钢锯和铁锤,还偷偷拿来半瓶珍贵的煤油,这是队里留着点灯用的。

    "使这个。"李老栓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块磨刀石,"我爹传下来的。"

    方稷接过石头,指尖触到上面经年累月磨出的凹槽。他突然想起自己实验室那套德国进口的工具,每一件都闪着冷冰冰的光。而现在手里的这块石头,承载着多少代农人的体温?

    第三天傍晚,当方稷终于把最后一个轴承滚珠装进改造好的排种器时,仓库门吱呀一声开了。

    "成了?"李老栓的声音有些发抖。苍老的他佝偻着端着盏煤油灯进来,身后跟着五六个三队的老把式。

    方稷抹了把脸上的油污,点点头。在跳动的灯光下,古老的耧车焕发了新生,木制主体依旧沧桑,但关键部位都加装了铁质配件。最显眼的是排种器,原本简单的木槽现在变成了精密的双排滚轴结构,还带着可调节的金属挡板。

    "这这能用?"一个缺了门牙的老汉怯生生地问。

    "试试就知道了。"方稷扛起耧车,发现比想象中轻很多,轴承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摩擦。

    试验选在了试验田旁边的小块空地。听说要试新耧车,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连王铁柱都背着手站在田埂上。方稷注意到陈建军挤在人群最前面,脸上写满了不屑。

    "我来扶耧。"李老栓当仁不让地抓住把手。老农布满老茧的手在崭新的铁件上摩挲,像抚摸初生婴儿的脸,那样小心翼翼又充满欣喜。

    方稷把种子倒入种箱,调整好下种量:"开始吧。"

    没有牲口,两个年轻社员主动套上绳套。随着"嘿哟"一声号子,耧车平稳地向前移动。奇迹发生了,种子均匀地落入犁沟,间距几乎分毫不差,再没有往日的断垄和堆籽现象。

    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叹。方稷蹲下身检查播深,发现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更令人惊喜的是,原本需要三个人配合的工作,现在两个人就能完成,而且速度更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了!"缺牙老汉拍着大腿喊道。

    李老栓停下耧车,粗糙的手指颤抖着抚摸那些铁件。老人突然转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方稷深深鞠了一躬。这个躬鞠得那么突然,那么郑重,方稷甚至来不及躲闪。

    "使不得!!"他慌忙去扶。

    李老栓抬起头时,方稷看见他浑浊的眼里闪着泪光:"方技术员,这耧车这耧车能少弯三百次腰啊!"

    这句话像柄钝刀,狠狠扎进方稷心窝。

    他想起这些天看到的景象:六七十岁的老人,弯成虾米一样的腰,一勺一勺往地里点种;半大孩子跟在后面填土,小手上全是血泡。

    而他改造的这个简陋装置,在现代农业机械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却能让这么多人少受些苦

    "还不够好。"方稷听见自己的声音哽咽了,"还能改得更好"

    王铁柱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用力拍了拍耧车的铁架:"方技术员,这玩意能多做几架不?"

    "能!"方稷还没回答,李老栓就抢着说,"仓库里还有三架旧耧车,废铁也够用!"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王铁柱,等他表态。大队长搓着下巴上的胡茬,半晌才说:"行,拨五个工分给你用。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方稷一眼,"这事别往外说,就说是老农自己琢磨的改良。"

    方稷明白这是保护。在这个敏感的年代,"技术挂帅"的帽子能压死人。

    当晚,方稷在油灯下画起了新图纸。他要把播种和施肥结合起来,设计一种简易的播种施肥一体机。门轻轻响动,李老栓猫着腰钻进来,怀里抱着个布包。

    "给。"李老栓打开布包,里面是两个煮鸡蛋。

    方稷喉头发紧。他知道这可能是李老栓攒了半个月的荤腥。

    "我"

    "别矫情。"老农把食物往他面前一推,"吃饱了才有力气。"他凑近图纸,突然指着施肥装置问:"这玩意能保证不烧苗?"

    方稷惊讶地发现,这个不识几个字的老农,居然一眼看出了最关键的技术难点。

    他连忙解释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李老栓不时插话,提出的全是实战中才会遇到的问题。

    两人越聊越投机,油灯添了三次油。

    最后李老栓打着哈欠起身时,突然说:"娃啊,你跟他们不一样。"

    "谁?"

    "那些城里来的知青。"李老栓在门口站住,"你是真把地当人看,也把俺们当人看。"

    月光从门缝漏进来,在地上划出一道银线。

    方稷摩挲着图纸,想起自己选择农学专业的初衷——不正是被大地那种沉默的坚韧所吸引吗?

    第二天清晨,方稷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仓库保管员老张头慌慌张张地站在外面:"不好了!耧车新改的耧车被人砸了!"

    方稷跑到仓库,眼前的景象让他如坠冰窟——崭新的排种器被砸得扭曲变形,轴承滚珠散落一地,调节板不翼而飞。地上用木炭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打倒技术权威!"

    李老栓蹲在残骸旁,像守着自己孩子的尸体,本就弯曲的脊背像被压得更弯了。

    王大队长赶到的时候,眼里燃烧着方稷从未见过的怒火:"查!查出来是谁,我活劈了他!"

    人群外围,方稷瞥见陈建军匆匆离去的背影。

    手里的拳头狠狠的攥起,心里明白这就是教员说的人民公敌!

    但是当下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不要灰心,方稷看着说:“咱们能造第一次,就能造第二次!大家别灰心。

    李老栓眼睛里仿佛又有了光亮,看着方稷:“娃,那就全托给你咧。”

    方稷重重的点头。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