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6章 理想与羁绊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的早茶厅里,吴鸿光正用银质茶匙轻轻搅动一杯大吉岭红茶。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洁白的桌布上,映得骨瓷茶杯边缘泛着金光。

    吴鸿光穿着丝质晨袍,正在冲泡一壶正山小种。茶香氤氲间,他抬头看见王昆鹏站在门口,微微一笑:"来得正好,水温刚好九十度。"

    王昆鹏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卡其裤,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小。他拘谨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被老师叫去谈话的学生。

    "吴先生,您找我?"王小明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藏青色学生装,局促地站在桌边。

    "放松点。"吴鸿光推过一杯茶,"就当是朋友聊天。"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和而愉悦:"坐,小明。尝尝这儿的叉烧酥,全香港最地道的。"

    茶汤澄澈透亮,在骨瓷杯里泛着琥珀色的光。王昆鹏拘谨地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活像个面对行业泰斗的紧张学生。小心地抿了一口,眼睛微微睁大:"好香方老师呢?"

    "去参观港大的实验室了。"吴鸿光推过一碟晶莹剔透的虾饺,"我特意没邀请他——想单独和你聊聊。"

    茶过三巡,吴鸿光突然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照片:"看看这个。"

    照片上是座现代化的玻璃建筑群,坐落在碧蓝的海湾旁。王昆鹏翻看着,瞳孔微微扩大——那是东南亚某国的尖端农业实验室,规模远超国内任何科研机构。

    "我们在槟城的基地。"吴鸿光语气平静,"有全球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荷兰进口的温室系统,还有"他指向最后一张照片,"专属的试验田,种植从世界各地收集的珍稀作物种质资源。"

    王昆鹏的呼吸明显加快了些:"这这得花多少钱"

    "科学不该被金钱束缚。"吴鸿光微笑,"只要你愿意,下个月就能在那里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王昆鹏用叉子戳着蛋糕:"方老师对我很好"

    "当然,他是位好导师。"吴鸿光轻笑,"但科学无国界,不是吗?"

    王昆鹏的眼睛随着翻页越来越亮,但很快又黯淡下来:"可我还没毕业"

    "学历只是张纸。"吴鸿光合上文件,"以你的天赋,三年内就能有世界级发现。"他忽然倾身,"知道吗?你总能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天才朋友。"

    阳光穿过茶雾,在两人之间投下细碎的光斑。王昆鹏低头盯着茶杯:"您很怀念他?"

    "他是我见过最纯粹的人。"吴鸿光的声音罕见地柔软,"眼里只有真理,不为任何主义动摇。"他顿了顿,"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他最终选择了忠诚,而非真理。"

    侍者撤下茶具后,吴鸿光取出盒古巴雪茄:"试试?"

    王昆鹏摇头:"不会抽"

    "好习惯。"吴鸿光自己剪开一支,"慕云也不抽,说影响味觉灵敏度。"他点燃雪茄,突然问:"有女朋友吗?"

    "啊?"王昆鹏耳根瞬间红了,"没、没有"王昆鹏好奇地问:"您的孩子多大了?"

    吴鸿光似乎被这个突兀的问题逗乐了:"怎么,觉得我该儿女绕膝?"

    "就是"年轻人局促地推了推眼镜,"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总该有人继承"

    "理想比血脉更值得传承。"吴鸿光望向窗外,"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小明?"

    王昆鹏摇头。

    "因为你眼里有光——和慕云当年一模一样。"吴鸿光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温度,"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活着只为温饱,少数人追求财富权势,而极少数人"他直视王昆鹏的眼睛,"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

    服务员过来添茶,打断了片刻的沉寂。吴鸿光趁机转移话题:"我要是有个女儿,肯定招你做女婿。"

    王昆鹏差点被茶水呛到:"您、您别开玩笑"

    "认真的。"吴鸿光笑道,"不过很遗憾,我这辈子注定孑然一身。"

    "为什么?"

    "当你见过最壮丽的风景,就很难为路边野花驻足。"吴鸿光轻轻摩挲着雪茄,"婚姻、子嗣,这些世俗的羁绊,只会分散追求理想的精力。"

    窗外,一艘邮轮鸣笛驶过维多利亚港。王昆鹏望着海面,轻声问:"值得吗?"

    "看到那个了吗?"吴鸿光指向港口起重机,"那里明天会卸下一批巴西大豆——含有我团队研发的抗虫基因。"他的眼中闪烁着狂热,"我的理想,是让全球农田都种上我的种子。"

    午餐后,吴鸿光带王昆鹏参观私人图书馆。在珍本区,他取出一本皮面笔记本:"慕云的实验记录,1965年。"

    王昆鹏接过本子的手微微发抖。翻开扉页,一行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基因没有阶级性。——王慕云 1965312"

    "他一直坚信科学应该超越政治。"吴鸿光轻抚书脊,"如果当年跟我走"

    王昆鹏突然指着书架:"那是什么?"

    角落里摆着个水晶盒,里面是株干枯的麦穗。

    "慕云最后寄给我的样本。"吴鸿光的声音突然沙哑,"抗寒基因载体,他称之为'希望'。"

    王昆鹏凑近观察,麦穗上还系着褪色的红绳。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这是父亲生前最爱的打结方式。

    "说起来"吴鸿光突然转向他,"你老家是哪的?"

    "河、河北。"王昆鹏条件反射般回答,随即补充,"但我生在南京。"

    "南京好啊。"吴鸿光若有所思,"南京市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午后,两人沿着维多利亚港散步。咸湿的海风拂过,吴鸿光突然停下脚步:

    "考虑得如何?"

    王昆鹏低头盯着自己的皮鞋尖:"我我需要再想想。"

    两个人上了吴鸿光的车,吴鸿光亲自开车送王昆鹏回酒店。奔驰车沿着海岸线行驶,落日把两人的侧脸染成金色。

    "不必现在答复。"吴鸿光转动方向盘,"下周我会去新加坡,如果你想通了"他递过一张机票,"头等舱。"

    王昆鹏盯着烫金的机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疤痕。

    "吴先生,我"他犹豫片刻,"我从小就就没有父亲,是我母亲独自将我带大的,看到您我也觉得很亲切,我想问您,如果,我是说如果您是我的父亲,您希望我怎么选?"

    车猛地刹住。吴鸿光转头,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刀:"你父亲?"

    "我是说"王昆鹏慌乱地解释,"如果我父亲还在,他会同意我出国吗?"

    沉默良久,吴鸿光突然轻笑:"他会让你追随真理。"

    车重新启动时,王昆鹏注意到吴鸿光握着方向盘的手——骨节发白,像是要把某种情绪捏碎在掌心。

    当晚,酒店洗手间的隔间里,王昆鹏用微型发报机向北京发送加密信息:

    "鱼已咬钩,请求执行'雏鹰计划'。"

    五分钟后,回复传来:

    "批准。切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王昆鹏冲掉电报纸条,抬头看向镜子。镜中的年轻人眼神坚定,再没有白天的犹豫彷徨。

    吴鸿光站在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象牙白的国际象棋棋子——"王"。

    秘书轻声汇报:"查过了,王小明确实是北农大研究生,档案无瑕疵。"

    "太完美了"吴鸿光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中央,"完美得像是上天专门为我准备的礼物。"

    窗外,一架飞机正掠过维多利亚港上空,朝着东南亚方向飞去。

    吴鸿光站在落地窗前,手里握着杯威士忌。身后的书桌上,摊开着王慕云1966年的最后一封信:

    "鸿光兄:种子已托人带出,望善用之。我辈学人,当以苍生为念。——慕云绝笔"

    吴鸿光举起酒杯,对着万家灯火轻声说:

    "老朋友,你的儿子比你聪明。"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