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1章 农业没有秘诀
    农科院的试验田被烈日烤得发烫,张明站在田埂上,看着工人们将一袋袋印着英文的白色粉末倒入施肥机。他的几个跟班围在旁边,脸上写满了得意。

    "看见没?美国进口的土壤改良剂,一亩地光成本就要八十块。院里特批的经费,全用在我们项目上了。"

    王志刚笑的得意:"张哥,这次咱们用的可是最先进的配方,方稷那边还在用老掉牙的沤肥,简直笑死人!"

    不远处的另一块试验田里,陈雪忧心忡忡地看着手中的账本:"方工,他们用的改良剂是美国货,据说一亩地成本要八十块咱们的有机肥,产量真的能比得上吗?"

    方稷正蹲在地上检查肥堆,闻言头也不抬:"让他们折腾。"他扒开肥堆表面已经腐熟的秸秆,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盐碱地最怕急功近利。"

    陈雪咬了咬嘴唇。她在方稷手下干了三年,见过太多次这个看似固执的男人创造的奇迹。

    "可是"陈雪还想说什么,却被一阵刺耳的笑声打断。

    张明带着他的跟班们晃了过来,故意大声说:"方总工还在玩泥巴呢?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用人畜粪便种地?"他踢了踢方稷脚边的肥堆,立刻嫌恶地后退两步,"臭死了!你们退伍老兵田这是要种庄稼还是养蛆?"

    方稷慢悠悠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对张明的挑衅充耳不闻。他转向皮肤晒得黝黑的小战士:"去把三号田的测土数据拿来,我看一下ph值变化。"

    张明被无视,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刘芳见状立刻帮腔:"方工,您这肥堆里该不会加了什么'秘方'吧?"

    方稷这才抬眼看了他们一眼,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现代农业讲究科学,哪来什么秘方?不过——"他指了指肥堆,"这里面确实有宝贝。"

    张明嗤之以鼻:"一堆垃圾能有什么宝贝?"

    "战士们的智慧。"方稷平静地说。他弯腰抓起一把腐熟的肥料,黑色的有机质从他指缝间漏下,"这是退伍兵们按野战炊事班的方法堆的肥。厨余垃圾加秸秆,严格的比例,精确的翻堆时间。"他顿了顿,"成本几乎为零。"

    张明脸色更难看了。他最讨厌方稷这副永远从容不迫的样子,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他。"零成本?"他冷笑,"那你就等着零产量吧!科学种植是要投入的,穷酸样!"

    说完,他转身就走,跟班们赶紧跟上。只有技术员小王落在最后,偷偷回头看了眼方稷的肥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特意找到张明,"张工,"技术员小王犹豫着开口,"我昨天路过方工那边,发现他们的麦苗长势"

    "小王!"刘芳厉声打断,"你该不会是去偷学他们的'先进经验'了吧?"她故意把"先进"二字咬得极重,引来又一阵嘲笑。

    小王涨红了脸:"我就是路过"

    张明眯起眼睛盯着小王:"记住你是哪一队的。这次项目关系到我们整个团队的声誉,别让我发现有人吃里扒外。"自从上次在食堂被李教授当众训斥后,他想让方稷滚出农科院的执念更深了。

    陈雪抱着一叠资料匆匆走来,正好听见这番对话,此刻眉头紧锁:"张工,你们这样背后议论同事不太好吧?"

    张明挑了挑眉:"哟,方稷的小跟班来了?怎么,你们那堆厨余垃圾发酵得怎么样了?需要我赞助几个防毒面具吗?"

    陈雪气得脸颊泛红,但想起方稷平日的教导,强压下火气:"方工说过,农业不是竞技场。我们追求的是可持续、低成本的种植方案,不是一时的高产数据。"

    "听听!"张明夸张地摊手,"多么高尚的情操啊!可惜院里考核看的是产量和效益,不是你们那套情怀。"他故意提高音量,"对了,听说你们连测土仪都舍不得买?还在用那套'看、闻、摸'的土办法?"

    陈雪咬紧下唇不再争辩,远离这些整天只会说方工是非的小人。

    夜幕降临,试验田里只剩下虫鸣。方稷打着手电,一株一株地检查麦苗长势。月光下,他的苗子虽然不如张明田里的高大,但茎秆粗壮,叶片厚实。

    突然,田边传来"咔嚓"一声轻响。方稷手电光一扫,照出了蹲在田埂上的小王。

    "我、我就是好奇"小王结结巴巴地解释,"方工您们这边得地没施化肥,苗咋比我们的还壮?叶色还更绿"

    方稷笑了笑,蹲下身扒开麦苗根部的土层:"因为我们在'养土',不是'催苗'。"手电光下,无数蚯蚓在腐熟的秸秆间蠕动,形成一张活的地下网络。

    "看,这才是最好的土壤工程师。"方稷轻声说,"一克健康的土壤里有上亿微生物,比任何进口肥料都金贵。"

    小王瞪大眼睛:"可是张工说,现代农业就是要高效率、高投入"

    "高效率没错。"方稷站起身,"但高投入不等于可持续。我们搞农业科研,最终是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他望向远处张明试验田里整齐划一却略显单薄的麦苗,"土地和人一样,急不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说:"方工,其实张工他父亲给院里打过招呼,要求优先保证他项目的资源。"

    方稷表情没有丝毫波动:"我知道。"

    "您不生气?"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方稷站起身,"农业不是军备竞赛。我们追求的是农民用得起的方案。"拍拍小王的肩膀,"回去吧,别让人看见你在这儿。"

    小王匆匆离开后,陈雪从阴影处走出来:"您就这么把秘诀告诉他?万一张明"

    方稷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工棚,张明和他的团队还在加班加点分析数据。"农业没有秘诀,"他轻声说,"只有对土地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他们真能学去,反倒是好事。"

    每一株麦苗都是他的战士,而他要做的,就是为它们创造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不是用昂贵的进口药剂,而是用最朴实无华的方法,唤醒土地本身的生命力。

    远处办公楼里,张明正透过窗户盯着田里那点微弱的手电光。他手里攥着一份刚拿到的检测报告——方稷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比三个月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装模作样"张明咬牙切齿地低语,一把将报告揉成团扔进垃圾桶。他转身对正在整理数据的刘芳说:"去联系美国那边,再加订200斤改良剂!我就不信赢不了他这个土包子!"

    刘芳犹豫道:"可是预算"

    "怕什么?"张明冷笑,"这次秋收评比,院里会请省里的专家来。只要产量上去,让方稷滚蛋,花多少钱都值!"

    而在试验田里,方稷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株长势特别好的麦苗系上红绳。这是他要重点观察的样本。夜风吹过,麦浪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土地最本真的秘密。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