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3章 青苗危机
    李老栓捏着那张宣传单,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3毛钱一斤?"他咂摸着这个数字,又抬头看了看地里绿油油的麦苗,"这比熟麦子的价要高多了。"

    会计老张推了推断了一条腿的眼镜,压低声音道:"老李,这事儿透着邪性。麦苗割了,秋粮咋整?"

    "废话!我能不知道?"李老栓瞪了他一眼,烟袋锅在鞋底上磕得啪啪响,"可你看看村里这些老少爷们,谁家不欠着一屁股债?王寡妇家小子要娶媳妇,老陈家闺女等着学费"

    正说着,王二狗风风火火地跑来,解放鞋上沾满了泥浆:"李叔!我刚从县里回来,刘家村都割了二十亩了!小日本当场点票子,嘎嘎新的十元大团结!"

    老张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阵响:"按亩产2500斤算,一亩能挣750块?这抵得上三季收成啊!"

    "不行,得问问方技术员。"李老栓转身就往村委会跑,"他留的那个电话号码放哪儿了?"

    与此同时,方稷正在试验田里记录数据。助手小林急匆匆跑来:"方老师!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

    方稷放下记录本,小跑着回到办公室。电话那头传来王铁柱焦急的声音:"方技术员,小日本来收青麦苗,三毛一斤!您说这事靠谱不?"

    "什么?"方稷的声音陡然提高,"现在才抽穗期啊!"他弯腰捡起掉落的钢笔,泥水顺着白大褂往下滴,"绝对有问题!小麦乳熟期前收割,营养价值还不如秸秆。我马上向院里汇报。"

    农科院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投影仪映出的数据让在座的专家们脸色铁青。

    老院长敲着激光笔:"各位,日本去年进口青贮饲料均价折合012元/斤,现在出三倍价收青麦?这合理吗?"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我刚联系了在早稻田大学的朋友,他们国内是禁止割青麦的,必须上报农林水产省。"

    "简直是胡闹!"周部长气得摔了茶杯,"麦子没熟就割,秋粮怎么办?老百姓吃什么?"

    粮食局的孙处长擦着汗:"可农民自愿啊!一亩青苗抵三亩熟麦的价,拦都拦不住"

    "放屁!"老专家刘建国拍案而起,"日本人二战时就搞过'粮食统制',这是要断我们的根!"

    会议室突然安静。一直沉默的方稷站起身,这件事方稷特意从西藏坐火车赶回来,在黑板上写下两行触目惊心的数据:

    "1 日本年粮食自给率37

    2 本次收购量=东京三年口粮储备"

    "诸位,"他的声音冷得像冰,"谁相信这是巧合?"

    周部长立即部署:"小王,你马上下乡了解情况。我这就去向国务院汇报。"

    消息像野火般传开。刘家村的晒谷场上,西装革履的山本一郎显得格格不入。他操着生硬的中文:"诸君放心,我们带足了外汇券!当场结算!"

    王寡妇坐在村头大槐树下,成了消息集散中心:"听说了吗?老刘家割了五亩青苗,拿了小四百!"

    "我家那口子在供销社上班,说这买卖太划算了!"陈大娘一边纳鞋底一边说,"要是年年都能这么卖,谁还种地啊?"

    短短两周,华北平原上成片的麦田变成了光秃秃的茬地。农科院的小王骑着自行车下乡调查,吓得差点从车上摔下来:"天老爷啊!出大事了!"

    第二天,陈雪带着工作组赶到赵县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很多麦田已经被割得精光。

    "停下!都停下!"她抢过村支书的大喇叭,"国家紧急通知,禁止收割青苗!"

    人群骚动起来。一个赤膊汉子挥舞着镰刀:"凭啥?老子自己的地想咋整就咋整!"

    王技术员举起检测报告:"老乡们!日本人是在找"

    "滚蛋!"有人扔来土块,"专家就会耍嘴皮子!"

    眼看要失控,老赵突然跳上拖拉机:"乡亲们!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刚来信说——"他抖出一封信,"去年苏联人也在割青苗!结果秋天粮价涨了五倍!咱们千万别上了这些龟孙的当!"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几个已经签了合同的村民开始窃窃私语。

    县广播站里,方稷对着麦克风耐心解释:"麦苗确实含叶绿素、钾、镁等元素,但成年麦粒的营养价值更高。"他翻开《中国粮食成分表》,"比如蛋白质含量,青苗只有12,而成熟小麦高达13"

    《民众日报》头版紧急刊发调查报告:《警惕"青苗收购"背后的粮食安全危机》,文中披露:

    "日本商事通过多层代理,已收购华北地区23万亩青苗。苏联远东地区同期出现类似收购案,导致1980年小麦减产40。"

    国家连夜下发红头文件:"严禁未成熟粮食作物出口,违者以危害国家安全论处!"

    县公安局的审讯室里,山本的假发套歪在一边。局长老陈把一叠照片摔在桌上:"你在河南、山东都干过同样的事!说吧,谁指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误会!纯粹是商业行为"山本额头冒汗,突然改用流利的中文,"我们公司是做健康食品的"

    "健康食品?"老陈冷笑一声,推过一份检测报告,"我们在你收购的青苗里检测到了特殊标记物,这是要做什么?基因采样吗?"

    山本脸色瞬间惨白。

    三天后,李老栓蹲在自家麦田边,看着那些被镰刀划伤的麦苗,心疼得直抽抽。王二狗垂头丧气地走过来:"李叔,咱们是不是差点闯大祸了?"

    老会计老张叹了口气:"要不是方技术员"

    "行了!"李老栓猛地站起来,烟袋锅指向远处正在补种的工作组,"还愣着干啥?赶紧帮忙去!"

    夕阳下,村民们和农科院的专家们一起在田间忙碌。陈雪擦着汗走过来:"李大叔,国家决定给予地区专项补贴"

    "不要!"李老栓斩钉截铁地摆手,"是咱们自己糊涂,这钱不能要!"

    方稷抱着一捆秧苗走来,听到这话笑了:"李叔,等秋收后,咱们的新品种小麦,国家按三毛一斤收!"

    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老张的算盘又响了起来:"亩产800斤的话"

    "出息!"李老栓笑骂着给了他一脚,转头对方稷说,"方技术员,咱们得在田头立块碑。"

    "立碑?"

    "对!就写——"老李眯起眼睛想了想,让子孙后代都记住这个教训!"

    晚风吹过正在恢复生机的麦田,掀起层层绿浪。方稷望着远方,轻声说:"好,等秋收那天,咱们一起立。"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