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7章 深查
    省纪委调查组抵达县里的第二天,郑明带着两名组员直奔县水利局。

    他们没开吉普车,而是骑着县里配的"永久牌"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帆布包,看起来和普通办事员没什么两样。

    水利局的老楼还是五十年代建的,木楼梯踩上去"嘎吱"作响。档案室在二楼尽头,铁门上的绿漆已经剥落,门牌歪歪斜斜地挂着。

    档案员是个戴眼镜的瘦高个,正伏在桌上抄写材料,见有人进来,慌忙起身:"同志,你们是"

    郑明亮出工作证:"省纪委的,查点资料。"

    档案员扶了扶眼镜,喉结滚动了一下:"查、查什么资料?"

    "1979年以来的抗旱经费拨付记录。"

    档案员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衣角:"这个得王局长签字"

    郑明没说话,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张盖着红头文件的纸,轻轻放在桌上。

    《关于调阅抗旱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

    省纪发〔1980〕12号

    档案员的脸色变了,转身去开铁柜,钥匙串哗啦作响。

    账本很快找了出来,但问题也来了。

    郑明翻开1979年的账册,发现关键几页有涂改痕迹——原本"下拨各公社抗旱经费20万元"被蓝黑墨水划掉,改成了"5万元",旁边补了一行小字:"余款暂存专项账户"。

    调查员周振民取出放大镜,仔细查看墨迹。

    "新写的字颜色更深,纸张也有磨损。"他指着账页边缘,"原记录应该是一年前写的,涂改是最近半年内的事。"

    郑明点点头:"这笔'暂存'的15万,后来去哪了?"

    档案员额头冒汗:"这、这得问会计"

    "会计呢?"

    "去年病退了。"

    郑明合上账本:"带我们去会计室。"

    会计室的铁柜空空如也。

    "原始凭证呢?"

    档案员结结巴巴:"按、按规定保存五年后销毁"

    "可是现在也没到五年啊?"

    周振民突然蹲下身,从废纸篓里捡起半张草稿纸,上面有铅笔写的算式,隐约能看出"15万东风渠"几个字。

    "东风渠是什么工程?"

    档案员的腿开始发抖:"就、就是县郊的灌溉渠"

    郑明把草稿纸夹进笔记本:"走,去县农机厂家属院。"

    老会计孙炳坤的家在筒子楼三层。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右腿有些跛,见是生人,警惕地问:"找谁?"

    "孙炳坤同志?"郑明亮明身份,"省纪委的,想了解79年抗旱经费的事。"

    老人的手猛地攥紧门框,指节发白。沉默了几秒,他侧身让开:"进来吧。"

    屋里很简陋,墙上挂着毛主席像,五斗柜上摆着个老式收音机。孙炳坤给三人倒了白开水,杯子边沿还有茶垢。

    "就知道你们会来。"他苦笑一声,从床底下拖出个饼干铁盒,里面是几页泛黄的草稿纸,"真账在这儿"

    纸上密密麻麻记着流水:

    "7935 拨付抗旱专款20万"

    "7938 王局指示调出15万"

    "79312 转东风渠工程(张东风)"

    郑明迅速抄录:"张东风是谁?"

    "王局长的妹夫。"孙炳坤的声音发颤,"东风渠实际花了不到3万,剩下的"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原始凭证呢?"

    "早烧了。"老人苦笑,"王局长亲自盯着烧的。"

    周振民突然问:"为什么留底稿?"

    孙炳坤沉默了很久,最后指了指墙上的毛主席像:"我之所以病退就是被他们挤兑走的,他们的作为我不能苟同,但是我家人还都在这个城市,我又怕被报复,所以一直都没敢举报,留着这些证据,就是希望有一天,像今天一样有人找来调查这个事情。"

    第二天,调查组去了县郊的东风渠。

    所谓的"工程"不过是条三公里长的土沟,部分渠段已经塌陷。郑明蹲下身,拨开杂草,发现水泥标号明显不足,轻轻一捏就碎成渣。

    "查这个张东风。"他对周振民说,"再去邮电所查汇款记录。"

    县邮电所的老邮递员证实,王欢祥每月都往市里寄包裹。

    "沉甸甸的,说是土特产。"老邮递员回忆,"每次都是他秘书来寄,非要我手写登记,不肯用机打单。"

    "包裹单存根还在吗?"

    "在!"老邮递员从柜台底下搬出个木箱,"同志您看是这个。"

    泛黄的包裹单上,收件人赫然是"王副市长(转交)"。

    三天后,调查组突袭了县供销社。

    仓库角落里,他们找到了"特殊供应"的台账——王欢祥的秘书每月都来领取中华烟、茅台酒,全部挂账,三年未结。

    售货员小声说:"次次说挂账,就没见来清过。"

    郑明在招待所的台灯下写报告时,钢笔突然没水了。他拧开墨水瓶,发现瓶底沉着张纸条,是孙炳坤偷偷塞给他的,上面写着一串数字:"市建行7462账户"。

    证据链终于闭合。

    第二天,省纪委的加急电报发往北京。

    王欢祥被带走时,还在办公室喝龙井茶。瓷杯摔在地上,茶叶撒了一地,像极了东风渠边枯死的秧苗。

    新上任的水利局副局长赵志国是个转业军人。他上任第一天,就把积压的十几份打井申请全摞在办公桌上,最上面那份是张老汉的赵家沟申请,已经磨出了毛边。

    "这些,都批了。"他蘸着红墨水,在每份申请上重重地打了个勾,"抗旱如救火,拖不得!"

    秘书小刘捧着茶杯,欲言又止:"赵局,可经费"

    "先从局里办公费里挤。"赵志国头也不抬,"不够的我打报告去省里要。"他签字的手劲太大,钢笔尖在纸上戳了个洞,"告诉打井队,明天就开始动工!"

    赵志国说完就从屋里走出去,去了会计部,出了这样的事情,从上至下水利局都要做大审计,他作为新的负责人,必须了解容易出问题的支出项,和现在局里的主要开支!赵志国雄心壮志的想做出成绩大干一场!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