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0章 波浪垄的奥秘
    东郊的麦田在暮色中泛着青铜色的光。方稷一瘸一拐地走在田埂上,铁柱举着从老乡那借来的马灯,灯光在麦浪上投下摇晃的光斑。

    "就是这片!"方稷突然蹲下,顾不得脚疼,伸手拨开麦丛。铁柱看到垄沟果然不是笔直的,而是像水波纹一样蜿蜒起伏。

    "这能抗旱?"铁柱学着方稷的样子摸垄沟的弧度,掌心传来泥土的湿润感。

    方稷掏出卷尺测量垄距:"波浪结构能减少风蚀,夜间露水顺着曲线渗入根部"他突然顿住,鼻子凑近麦叶,"你闻。"

    铁柱嗅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拨开麦丛,发现垄沟里零星撒着些晒干的植物碎屑,像是某种野生薄荷。

    "沙——沙——"

    麦田深处传来有节奏的摩擦声。铁柱浑身绷紧,下意识挡在方稷前面。一个佝偻身影从麦浪中直起腰,手里的镰刀反射着月光。

    "哪来的贼娃子?"声音沙哑得像磨砂纸。

    马灯照亮一张沟壑纵横的脸,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左眼蒙着白翳,右眼却亮得吓人。他腰间别着个布袋,露出几株刚割的杂草。

    方稷连忙掏出工作证:"大爷,别误会,我们是农科院的,我们的农技员程磊应该在咱们村,我们是来和他了解抗旱麦子推广情况的,在车上看见咱们这个波浪地垄,特意下来学习您的波浪垄"

    "哼!"老汉镰刀往地上一杵,"你们来的技术员还说俺瞎搞!学习什么?"

    铁柱注意到老汉的解放鞋缝着厚布补丁,但鞋底纹路清晰,像是新换的。更奇怪的是,他裤腿上别着七八个不同颜色的布条,每条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方稷却盯着老汉的镰刀,刀柄上刻着精细的刻度,像把测量工具。"老乡,这垄距是按斐波那契数列排的吧?"

    老汉独眼突然睁大:"懂数学?"

    "不太懂。"方稷指着波浪的弧度,"就是觉得像,只知道一点皮毛都不算。"

    月光下,老汉的独眼亮得像发现了宝藏。他忽然转身钻进麦田:"知道一点就不孬,来,跟俺来!"

    穿过半里麦浪,眼前出现个窝棚。芦苇秆搭的棚顶上压着防水布,上面整齐排列着石块,铁柱后来才知道那是防雹的。窝棚前用树桩支着块黑板,写满粉笔字和公式。

    方稷看到这个窝棚也是很震撼,没想到田间竟有这么热爱数学的人。"大爷我叫方稷,这是我的学生张铁柱,您怎么称呼啊?"

    铁柱拿着东西冲大爷点头示意。

    "韩三亩。"老汉用镰刀在地上划出自己名字,"俺就这三亩薄田。"

    窝棚里堆满自制的观测工具:竹筒做的雨量计、葫芦改造的湿度检测器、甚至还有用自行车链条和齿轮组装的简易播种机。最惊人的是墙上那幅手绘地图,标注着每块地的墒情、产量和病虫害记录。

    方稷的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纸页:"您这么多数据,太珍贵了。"大爷认真的记录着田里的变化,改进它。

    大爷摆摆手,"就是随手记的草稿,你要是有用你拿走。"

    方稷有些激动,"大爷,我们现在一直在做农业推广,您这又懂技术,又有实践经验,您看您有兴趣吗?"

    "没兴趣,俺就念过三年冬学,算不上懂技术。"韩老汉从灶膛扒出两个烤红薯,"你们那技术员我也合不来。"

    方稷知道大爷说的是程磊,就是不知道大爷和他有什么冲突。

    当韩老汉展示他改良的"波浪垄+薄荷间作"防虫法时,方稷突然单起一页在笔记本,刷刷写下几行公式。

    "风速折减系数蒸发量"韩老汉的独眼随着公式移动,突然拍腿大叫,"俺就说缺这个参数!"

    夜深了,韩老汉说他自己住,索性就把方稷和铁柱带回去了,小院子里虽然清贫,但是难得的干净整洁。

    铁柱在院里洗菜做饭,刚刚回来路上铁柱就毛遂自荐晚饭他做,韩老汉听了也不推辞,就说锅具都在明面上,让他随便用。

    韩老汉用镰刀在地上画图,方稷则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方稷的数学不是很好,但是方稷比较善于思考,问的问题都很在点子上。

    "该敷药了。"铁柱小声提醒,做好饭正在晾凉,铁柱想给方稷敷上药,这样睡觉前就可以再换一贴药。

    方稷这才想起脚伤,可药包早用完了。

    韩老汉瞥了一眼,突然从窝棚后扯来几株野草,嚼碎了敷在方稷脚踝上。清冽的草药香顿时弥漫开来。

    "紫花地丁,加上它好得更快。"老汉的糙手灵巧地包扎着。

    铁柱也很惊讶,没想到这老汉也懂医。

    三人蹲在屋头吃红薯粥。韩老汉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是十几粒异常饱满的麦种。

    "波浪垄育的。"他像展示珍宝般托在掌心,"比普通种多两排麦粒。"

    方稷的勺子啪嗒掉进碗里。他小心接过麦种,对着晨光观察:"穗轴结构改变了这可能是自然突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突变。"韩老汉神秘地眨眨独眼,"俺用野燕麦杂交的。"他指向远处一片不起眼的杂草,"那家伙耐旱抗虫,就是穗小。"

    方稷越是和韩老汉聊天越是觉得,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被困在这三亩田呢?心里有疑惑就问了,"韩老哥,您懂这么多,我们真的很需要您这样的人才,不用您调离当地,就是在阜阳周边和阜阳做农业推广。"

    老汉看着方稷,没有回答是否加入,只说起了以前,"当年县里保送俺去洛阳工学院"他的声音突然卡住,像被什么噎住了喉头,"没去多久就爆发了战争,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生活终于要好起来了。"

    窝棚外传来夜虫的鸣叫,远处有狗吠声划过夜空。方稷轻轻合上铁盒,却发现盒底刻着个模糊的"韩"字,刀痕很深,像是用尽全身力气刻下的。

    "内部的战争开始了,公社来人把俺爹绑在打谷场上。"韩老汉的独眼盯着煤油灯,瞳孔里跳动着火苗,"说俺家祖上雇过长工"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裤腿上的一块补丁,"其实就雇过几个麦客,农忙帮半个月。无非是我家的罪过那个定性的负责人,有些人,人手上哪怕只有一丁点权利,就变成了他们手里的刀。"

    "俺娘把嫁妆匣子里的银元全交了,还是没保住爹。"韩老汉坐墙角,"后来武斗,红卫兵说俺画图纸是走白专道路"他指了指蒙翳的左眼,"这眼睛,是被三角尺戳的。"

    窝棚里弥漫着陈年旧事的灰尘味,混着旱烟和铁锈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

    "您后来怎么"方稷的声音哑得不成调。

    "劳改农场改造了我十年。前些年平反,县里说要给安排工作。"他忽然笑了,"俺不想工作,俺就只要回了这三亩祖坟地。"

    方稷注意到墙角堆着的《堆垒素数论》,显然常被翻阅。

    "后来呢?"

    "后来啊?起初几年,做梦都在捅人。"烟斗指了指心口,"后来发现,恨像野草,越长越荒自己的地。只不过是心气没了,也懒得争了。"

    一只夜蛾扑向煤油灯,翅膀在灯罩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现在挺好。"韩老汉突然起身,从梁上取下个竹筒,倒出几粒麦种放在方稷掌心,"你看这麦粒,比什么都实在。"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