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五十二章 草蜻蜓,标准灵石(4K)
    “零食?”

    有人耳背听错,继续追问,怀疑赵青是要展示某种行军口粮的新突破。

    赵青嘴角微扬,懒得纠正:“直接看就是了。”光屏画面稳稳落下,像一片无声的雪花,把众人的好奇全都粘在了半空。

    没有想象中的阡陌纵横、水田映月,更没有荷锄老农、耕牛慢行。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数十座巨大的、覆盖着透明琉璃质感的穹顶的……“大棚”?

    它们连绵成片,静静排列在广袤的平原上,表面宛若流淌着一层极淡的、近乎无形的“铅色雾气”,镜头穿过某处特意设计的通气管道,在掠过入口的百来叶晶莹符片后,便来到了这弧形穹顶的内部。

    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稻株,均种植于看似毫无土壤的白色箱体上,呈网格状分布。

    稻穗已然饱满,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青黄交织之色,黄是沉甸甸的谷粒本色,青则仿佛是从稻壳内部透出的、凝而不散的微光。

    此刻正值深夜,大棚内却并非漆黑一片。

    穹顶之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大夜弥天”,深沉如墨,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

    然而,在这深黯天幕之上,一轮璧月高悬,其光澄澈如水,柔柔地泻下,被穹顶折成千万缕银丝,照得稻穗上的那抹“青”更加剔透,活像镶嵌了无数细碎的翡翠。

    “呱……呱……”

    几声略显突兀的鸟鸣打破了宁静。

    循声望去,只见大棚边缘的支架上,停着几只……嗯,造型奇特的“乌鸦”。

    它们浑身逸散出肉眼可见的、带着融融暖意的淡金色光晕,如同一个个微缩的小太阳,无声地驱散着棚内棚外的寒意。

    “这种火鸦倒是罕见,”拓跋无愁辨认了好一会儿:“照明兼供暖?棚子的薄膜和符阵是为了防止元气流失?从而达到冬日生长之效?”

    “反季种植?越冬栽培?我以前也在典籍上看过此类记载,通常运用的是燃蕴火、引温泉的手段,耗资不菲,只为满足达官显贵吃食炫耀之欲,供荐新味,仅一园之地,维系温室,岁费竟数千万不止!”

    “按此理推而广之,若想大规模种植,即便由大势力乃至王朝承担,亦属沉重的支出,”战摩诃也接口道,眉头微蹙,“纵然这‘火鸦’比燃火引泉高明些,省了些人力,但……”

    “但或许只是为了模拟最适宜‘灵稻’的环境,”唐欣不满地打断道:“很多灵花灵草都是这样,有着极为苛刻的培育要求。想让它们在人工种植下亦茁壮成长,避免凋零,总得多付出些代价,正如这‘温室’之法。”

    “大棚示范区。”

    赵青笑着纠正道,“学名‘璇玑恒温灵蕴棚’,除了基础的保温功效外,还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气雾栽培和滴灌系统。”

    随着她的介绍,画面拉近,聚焦于一株稻株的根部。

    只见其根系并非深扎泥土,而是悬垂在一个布满细密小孔的白色箱体中,隔着不透光的箱体外壳,其内有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乳白色雾气缓缓升腾,轻柔地包裹着每一根须根。

    正是“灵根悬玉牖,雾霭养真元,不假坤舆力,璇玑自洞天”!

    “听上去有点意思。”拓跋无愁仔细瞧了瞧,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落后了时代的发展,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农业技术。

    不过在他看来,衡量起此类作物的具体价值,有个指标始终是最关键的:“……这‘稻穗’发光不假,但看起来颇为稀疏,植株间距也大,亩产几何?一季能收多少?”

    赵青还没回答,战摩诃的注意力却被光屏角落里一个更古怪的玩意儿吸引住了。

    只见田地边缘,一个不起眼的低矮莹亮石台上,两架小型无人机正悬停其上,四片旋翼无声转动,机腹下方悬挂着复杂的符文传感阵列,机背上却驮着个古怪的东西——青瓷花盆!

    盆里并非空空如也,而是生机勃勃地长着一丛翠绿欲滴、叶片如剑的小草!

    小草无风自动,隐隐吞吐着微不可查的剑气锋芒,似在与石台周边的符线相呼应。

    “这是什么?”

    他指着那花盆无人机,一脸错愕,“背着花盆飞的……仿生蜻蜓?我怎么觉得,光屏影像的摄取者,就是另一只这样的‘蜻蜓’?而且是草在操控着它?”

    “‘乱丛生’的剑意罢了。”

    赵青默认着解释道:“我对剑冢的传承进行了些改进,令其具备了小范围编制意境、传递频率,运行‘剑经程序’的能力,且‘草蜻蜓’的数量越多,并联共享信息后的智慧也就越高。”

    “它们主要负责维系、调节灵稻的气场波动,引导植株跟外界元气法则的谐振共鸣,操控棚区的聚灵阵势,且兼巡逻和一些杂务,可以完成低阶修行者的例行工作……”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画面中,其中一架花盆无人机轻盈地飞向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金光渡鸦,机腹下方弹开一个小舱口,精准地抛下一小块……嗯,看着像是风干的肉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乌鸦熟练地一伸脖子,叼住肉干,满意地“呱”了一声,身上的金光似乎都更亮堂了些,显得精神抖擞:“加餐!就加班!”

    “呱!加班辛苦!肉干管够!”另一只鸦嚷。

    “……”战摩诃嘴角抽了抽,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被刷新了一下下限。

    草……会开飞机?还给鸟送外卖?这都什么跟什么!

    至于渡鸦会说人话之事,倒是不足为奇了。

    “好了,说回正题。”赵青把画面重新拉回全景,指着那连绵的光穗海洋,“拓跋元帅刚才问产量?嗯,目前试验阶段的亩产嘛……”

    她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斤?”战摩诃试探着问,心想这发光稻子看着稀拉,但毕竟是珍贵的灵稻,产量低点也正常,值得投入这么多资源。

    赵青摇头。

    “三千斤?!”唐欣惊呼。这简直是神迹!

    赵青依旧摇头,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亩产三十来斤。”

    “什么?!”三人异口同声,拓跋无愁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夺少?”

    这产量,别说跟中土沃野千里、亩产动辄数百斤的粟米相比,就是比最贫瘠的旱地杂粮也远远不如!连喂鸡都嫌少!

    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符阵、甚至改造生物,就为了亩产三十斤稻谷?这比最奢靡的皇家暖房种反季瓜果,还要离谱百倍!

    简直是拿金锄头种地,种出来的还是稗子!

    连一直表露信心的唐欣都忍不住开口:“前辈,这产量……是否过于……嗯,精益求精了?”

    他差点把“惨不忍睹”说出口。

    看着众人脸上那“您是不是被人骗了”或者“这项目该砍了”的表情,赵青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说的是‘灵石稻’,种出的当然是‘灵石’!谁告诉你们是收稻谷了?”

    “啊?”这三人再次懵圈。

    灵石稻,难道不是用灵石来辅助种稻的意思?农作物居然还能长出石头来?

    赵青似乎很满意他们脸上的错愕,轻轻一点悬浮的光屏,瞬间将其分成了两半。

    左半边画面,依旧是大棚内青黄交织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右半边,则切换成了一个微观动态模拟图:一枚放大无数倍的稻谷。

    其颖壳在特殊的光谱下,呈现出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微小结构。

    它们镶嵌着无数极其微小的、形态各异的透明结晶!有的像微缩的扇子,有的像细小的哑铃,有的如同完美的圆球,在元气显微的视野下,闪烁着钻石般璀璨的星点光芒!

    “看这里,”赵青指尖划过右屏,“这些,就是稻壳中自然形成的‘植硅体’。”

    “植硅体?”唐欣疑惑地重复这个陌生的词汇。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硅元素后,在体内形成的微小二氧化硅颗粒。”

    赵青解释道,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家常:“硅,就是……制作琉璃、水晶的主要成分,寻常砂石里最多的那种东西。”

    “就像某些贝类会长出珍珠层,某些藻类会形成硅藻壳一样,所谓植硅体,亦是植物的一种‘骨骼’或者‘铠甲’,它们在体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用来支撑身体、抵御病虫害。”

    “哦!懂了!”

    战摩诃恍然大悟,“像我们北疆的‘沙棘草’,叶子硬得能割手,里面就含了不少砂子!”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赵青点了点头:“一枚成熟的灵石稻叶片,可产生约五万个这样的微小扇型或哑铃型植硅体。叶鞘、颖壳等组织亦富含此物。”

    “寻常稻米,我们费心费力去壳,为的是得到里面可食用的胚乳。然而,对于灵石稻而言,这些被丢弃的‘壳’与‘渣’、糠秕……”

    赵青顿了顿,看着拓跋无愁和战摩诃眼中逐渐亮起的、混合着震惊与恍然的光芒,轻笑道:“……才是真正的‘果实’,是‘灵石’的胚胎!”

    模拟图景再次变化。

    左侧画面中,堆积的稻谷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聚拢、提纯,最终在烈焰中熔炼、凝聚,形成了千百块一寸见方、晶莹剔透、泛着淡青色微光、有如经过标准切割的石块。

    “亩产三十斤麸糠?”战摩诃下意识地换算,“那……那能提炼出多少灵石?”

    赵青微微一笑:“这三十斤,指的是提纯后的标准灵石重量,不过只能划入下品之列。”

    “下品灵石?”拓跋无愁追问:“何为下品灵石?内蕴元气几何?等阶怎么划分?”

    在剑王朝世界,灵石并非是某些修仙小说中必备的通货,修士的专属货币单位,而是泛指诸多品类灵矿的产物,也包括了不少异植异兽死后千万年、逐渐沉淀生成的化石。

    一般称之为晶石,其内部差异极大。

    不光在性质和主要功用上,有符晶、法晶、念晶、介晶等的区分;价值方面,更是天壤之别。

    便宜的,一斤蕴含稀薄杂气的低等符砂不过百来钱,大些的坊市都能收购;贵的,一枚蕴含精纯本源之力的稀世奇晶,价值数万金不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