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41章 最年轻的茅奖获得者
    当天,季宇宁和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组约好了录制他那两首歌曲的时间。

    另外也和华夏广播电台的马大姐约好了这两首歌的录音时间。

    他这次回来,时间还是比较紧张,所以这些工作都要抓紧。

    晚上,回到家。

    和老娘说起来下午去京城大学的事儿,说起他捐建的那5栋建筑。

    “宁宁啊,前一段时间,水木的一个老领导来咱们家,说是来看看我们。跟我和你爸说来说去,说到你给京城大学捐了5栋建筑。

    我和你爸就没吭声。”

    季宇宁一听,闹了半天,他们京城大学的隔壁邻居,也盯上他这个大金主了。

    “妈,上半年,还有去年,也有水木的人跟我说过,希望我回母校看看,我当时都没反应过来,母校,就是水木的附中。

    我也没吭声。”

    季宇宁说着,他也觉得好笑。

    “当年我在母校,学校领导就看着我和建国建军哥仨儿挨打,没任何反应。

    我倒是不怨现在的母校,但有些人现在居然还在学校,就像垃圾一样。

    这么多年了,学校自己也不处理垃圾,那让我回母校看什么,看垃圾吗?”

    若干年后,季宇宁把这件事写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那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看垃圾吗?》。

    “还有当年在水木的时候,那些人到咱们家抄东西,我那时候11岁了,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眼睛看的真真切切。

    那就是抢东西啊,什么东西值钱拿什么,而且是什么都不放过。

    现在有些人还跟没事人似的,在学校里晃悠。活得蛮滋润的。

    现在他们让我们回学校,无非是为了他们自己。

    而他们不愿意处理以前的那些人,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老娘听了,抿嘴直笑。

    “还是我儿子看得明白。

    行了,宁宁,不提这些事儿了。

    今天廖公跟你爸说,老人家想见见你,估计就是12月中旬这些天,希望你这次回来领奖,先别着急走。”

    季宇宁点头。

    他明白,估计是因为9月份他成为北美福布斯400富豪榜排名第五的富豪的缘故。

    12月14日,周二。

    上午,季宇宁来到了北影厂。

    进到院子里,他首先看到院子里已经堆放了不少的木材,这是从南方进的一些木材,就是为了在北影厂院子里搭景荣宁街使用的材料。

    他没想到厂子里的效率还挺高,资金到位以后,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已经把设计图做出来了,这搭景的材料就已经开始到了。

    “小季啊,这个荣宁街搭景,我们估计明年差不多就可以开始,估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单单这个荣宁街的造价,我们估算至少是220万。”

    汪厂长指着院子里先期运到的这些大木头,对季宇宁说道。

    季宇宁点头,这个数字差不多。

    前世北影拍电影《红楼梦》,建造这个荣宁街,是在86年动工,87年竣工,总计花费300万。

    当时红楼梦开机拍摄,也是在1987年5月。

    “那个上沪青浦大观园,我们前一段沟通的也不错,他们也很愿意配合咱们这个《红楼梦》的拍摄。

    用作我们红楼梦电影和电视剧的外景地以后,未来他们的这个公园,也会打出知名度的。

    嗯,他们的具体工程进度也会加快一些,现在正在做的是怡红院那部分。

    可能最快后年也会完工。”

    “现在最忙的,除了陈逸云,杨占佳他们美术组。

    还有就是谢导和老谢他们编剧组。

    小季啊,电影《红楼梦》这六部八集现在意见比较统一,我们找的一些红学方面的专家也比较认可。

    嗯,但是电视剧这36集现在意见分歧比较大。”

    季宇宁看了看汪厂长递过来的红学专家名单和历史顾问名单。

    红学专家请的有:冯其庸、胡文彬、丁维忠。

    历史顾问是朱家缙。

    “汪厂长,历史顾问没问题。

    红学专家要不再加上俞平伯,周汝昌和我们学校的吴祖缃。”

    这才是季宇宁心目中的专家名单呢。

    12月15日,周三。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大会堂的小礼堂举行。

    全国的作家、文学编辑、文学青年等600人到会。

    周老爷子在现场作了一个讲话。

    会上还发表了巴老爷子的一个祝词,老爷子提出,小说创作要“深一些、新一些”。

    颁奖的时候,是6位获奖者一起上主席台,然后一起领奖,然后,转身,一起面对台下,然后就是拍照,大家笑一下。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莫应丰的《将军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季宇宁的《芙蓉镇》。

    这六部获奖作品的排序,就是上述的排序。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排在第1位,而季宇宁的《芙蓉镇》是排在第6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前几天季宇宁就已经知道了,第一届获奖的作者的顺序,不是按照得票多少决定的,而是协商定下来的。

    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排在第一位,原因是要提倡文学及时反映时代的生活。许茂正是反映那个年代的农村问题、农民生活。而《芙蓉镇》有一些小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形象似乎不够典型,不是很规范的人物,所以放在6部作品的最后。

    这六部作品最终入选,说是无记名投票,实际上也是最终协商,所以也没有明确的票数。

    这六部作品中,后世最出名的,还是那部《芙蓉镇》。这部作品后来被很多人称为是“能留下来”的茅奖作品。

    而像《将军吟》、《冬天里的春天》,后来基本上就没有听说过了。

    颁奖台上,最年轻的是季宇宁,他才26岁。

    前世,直到季宇宁穿越的时候,茅盾文学奖获奖的作者,最年轻的是40岁,就是前世那位《芙蓉镇》的作者,岁数最大的是90岁。

    所以,季宇宁同志,不仅仅是首届茅盾文学奖六位作者中最年轻的,他也是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这也是他穿越到这一世创造的一个记录。这个记录未来估计也不会有人打破了。

    季宇宁在颁奖舞台上,拿到的是一个挺大的获奖证书,还有一个奖章,好像是紫铜的,上面刻着沈老爷子的侧影头像。

    季宇宁走下主席台,坐在座位上,打开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是一个硬质的封面,打开后,左侧盖着一个章,印文是“百花齐放”4个字。

    右侧印着红丝竖栏,从右往左竖版印着印刷体。

    上面写道:

    “经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评定,季宇宁同志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获第1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2年12月15日。”

    在主任委员的下面,盖着巴老爷子的印章。

    其中的作者和作品是用毛笔书写的。

    喜欢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请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