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章 西京之战【三】
    天祚帝沉迷于围猎女色,不理朝政。

    萧奉先大权独揽,卖官鬻爵,大贪特贪,对于各部落压迫盘剥到了极致。

    等到阿骨打揭竿而起,他又为了粉饰太平,隐瞒战报。

    到了现在这种无法收拾的局面,天祚帝对他还是无比信任。

    大殿外一个侍卫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在萧奉先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萧奉先面有喜色,挥了挥手,歌姬们停止了舞蹈,鼓乐也停了下来。

    天祚帝兴致正浓,有些不满的看了萧奉先一眼。

    萧奉先急忙小步跑向前去,谄媚道:“大喜啊,陛下,大喜啊。”

    “嗯?”

    天祚帝已经有好久没有听到好消息了,也来了兴致:

    “何喜之有?”

    萧奉先急忙道:“长孙信突围出去求救,带来了八万骑兵,就在城外!”

    天祚帝听了大喜过望,急忙道:“长孙信现在在哪里?”

    “正在殿外等候陛下召见。”

    “赶快让他进来!”

    天祚帝已经激动的声音都带着颤抖。

    长孙信从殿外信步而入,对着天祚帝行了个礼,朗声道:“幸不辱命,达旦部和达密里部一共八万大军赶来勤王。”

    “其他蒙古部落还有十万骑兵在路上,全赖陛下天威,这次必定能够将女真人全剿灭在西京城下!”

    天祚帝听了这个消息高兴的无以言表,急忙对旁边的太监道:“赶快给爱卿赐酒!”

    他抬头看长孙信旁边还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相貌俊美,英武不凡。

    这人一身草原装扮,却不是草原面孔。

    萧奉先问道:“你身旁是何人?”

    杨元嗣上前道:“在下是宋境的商人,仰慕陛下天威,恨不能效力。”

    “此次有六万套铁甲,正好为陛下解忧。”

    长孙信也说道:“这位杨兄弟是我的故交,在宋国郁郁不得志,想来找陛下谋个前程。”

    天祚帝知道商人在宋国地位低微,不过现在他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

    那么就不能按常理推测了。

    他立即说道:“既然有心来投,先给你个节度使,以后论功行赏!”

    殿前群臣齐声称贺,又是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天祚帝重新精神抖擞,洋洋自得,好似顷刻间就能将女真人打个灰飞烟灭……

    回到府邸,长孙信问杨元嗣道:“如何?”

    杨元嗣笑道:“我本以为官家就够荒唐了,想不到人外有人。”

    长孙信叹了一口气,“但凡他能够有个人主模样,我也不必如此狼狈。”

    杨元嗣理解他的意思,毕竟能够安安稳稳的保住家业,谁又会拿全族的性命来赌呢?

    不过长孙信很快就调整了情绪,“耶律延禧的皮室军侍卫非常精锐,留守府有两条密道直通城外。”

    “家父以前任留守的时候我只知道一条,另一条却不知通往何处。”

    杨元嗣问道:“如果天祚帝逃出西京,他会去哪里?”

    “他这个人最是贪生怕死,只要城门一破,必然会马上逃走。”

    “契丹最后的退路也只有可敦城了,他必然会逃亡那里!”

    杨元嗣击掌道:“既然如此,那就不会让他逃走了。”

    花荣率领登州骑兵在城外待命,一人三马,加上草原上的猎犬。

    况且四周都是察合台的眼线和游骑,可以算是天罗地网。

    天祚帝只要出了城,断然没有能够逃脱的道理。

    现在该考虑的是不能让他落在金人手里。

    长孙信的大本营在城西的华严寺里,这寺庙有四百多间房屋。

    如此建筑规模着实惊人。

    长孙信暗中联络同族,慢慢的将长孙家族的人口都集中到寺中。

    华严寺的主持法号叫作智远和尚,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俗家姓氏是长孙。

    杨元嗣看着长孙信事无巨细,全都要亲自过问,很佩服他的谨慎。

    天祚帝派出内宫的太监检阅了察合台的骑兵,回报说甚是雄壮。

    萧奉先也亲自去看了,却是人马如云,女真骑兵已经退到了百里之外。

    天祚帝想着等耶律大石到来后,给阿骨打致命一击。

    这样不但可以一雪前耻,还能够重新振兴大辽。

    只是上天再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

    初三的夜里果然是月黑风高,长孙长虹带着三千死士做着最后的准备。

    长孙信虽然智谋绝伦,却基本上可以算作手无缚鸡之力。

    现在所有长孙家的人都在华严寺之内,长孙长虹留下了三百人护卫。

    长孙长虹是个七尺五六的汉子,身材上下一般粗,铁桶一般。

    他手里提着一柄开山大斧,十分沉重。

    长孙长虹对着杨元嗣拱手道:“久闻大名,今天晚上正好见识大王的神箭!”

    杨元嗣将赤弦弓拿在手中拍了一拍,淡淡说道:“好说!”

    刘十三在旁边帮腔道:“如此麻烦,照我说阿哥埋伏在大殿外,一箭射死那什么延禧爽快!”

    长孙长虹一呆,也找不出什么话来接茬,只能催促军卒们抓紧时间行动。

    长孙家的部队全部在左臂缠了一块白布,在黑夜中分外显眼。

    这样的醒目装束是为了避免在金军进城后误伤友军。

    大同城虽然没有宵禁,但是到了午夜时分,大街上也只剩了巡逻的军卒。

    长孙长虹一马当先,他手里拿着的是城门的换防文书。

    文书当然是伪造的,但是上面盖着枢密院的大印却是货真价实。

    这文书瞒不过守门的军官,应付街上巡逻的小队却是绰绰有余。

    果然那些提着响锣巡逻的小队都被骗过,因为他们是真的去换防。

    大同城有四座城门,每一座城门都有两个箭楼。

    箭楼上有两个军卒守卫着一座大警钟,如果有敌情敲响警钟,整个大同城内都能听见。

    守城门的百夫长见了长孙长虹满脸疑惑,问道:“你们深夜到此何为?”

    长孙长虹拿出文书摔在他身上,不耐烦道:“我怎么知道,这里自有萧枢密的文书,你自己看!”

    那军官也不恼,拿起文书仔细看了起来,满脸疑惑道:“这文书恐怕有些不妥……”

    “有个鸟的不妥?”

    刘十三按耐不住,提起铁棍将那军官的脑袋敲的稀碎。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转靖康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