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1章 针灸论道临战局
    老王听出了老吴话里的意思,这是想让元彬露一手啊。

    他心里暗自思忖:老吴这老狐狸,是想借元彬的口,探探这小子的底细。

    不过,元彬这小子看起来深藏不露,说不定真有两把刷子。

    想到这里,老王脸上堆满了笑容,转向元彬:“元彬小友,你刚才提到的‘针灸神术’,可是你家传的绝学?不如趁着大家都在,跟我们分享分享?”

    元彬一听,心中警铃大作。

    他初来乍到,对这些修仙界的前辈们知之甚少,贸然展示家传绝学,万一被人觊觎,岂不是引火烧身?

    他连忙推辞:“王老前辈过誉了,小子只是略懂皮毛,哪敢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

    老吴见状,也帮腔道:“元彬小友,你太谦虚了。老王也是一片好意,想让你跟大家交流交流,共同进步嘛。再说,你刚才那番话,可是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啊。”

    元彬心中暗叹:看来今天是躲不过去了。

    他思忖片刻,决定只讲一些理论知识,点到为止,绝不轻易展示真正的针法。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既然各位前辈如此盛情,小子就献丑了。我所学的针灸之术,注重的是经脉和穴窍的开阖时辰。正如大家所知,人体经脉与天地灵气息息相关,每个时辰,不同的经脉都会有不同的开阖状态……”

    元彬侃侃而谈,从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讲到三百六十五个穴窍的开阖时间,又结合修仙界的常识,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利用针灸之术,调理体内灵气,提升修炼效率。

    他言辞清晰,逻辑严密,展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和自信的风采。

    然而,在座的各位修仙前辈,对元彬的发言却反应不一。

    有些精通炼丹的修士,对针灸之术一窍不通,听得云里雾里,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

    有些擅长符箓的修士,则认为元彬的理论过于繁琐,不如符箓来得简洁高效,因此也并不在意。

    还有一些精于剑道的修士,更是对这些旁门左道嗤之以鼻,觉得浪费时间。

    更有一些精于针灸的老师傅,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门派,各自传承着不同的针法。

    他们一边听着元彬的讲解,一边在心中默默地进行比较和批判。

    有的认为元彬的理论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有的觉得元彬的针法过于简单,缺乏深度;还有的则怀疑元彬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元彬察觉到了众人的反应,心中也有些忐忑。

    他明白,在修仙界,流派纷争是常有的事,自己的针灸之术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并非易事。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认真地讲解,力求将自己的理论阐述清楚,让大家明白针灸之术的真正价值。

    他深信,只要自己的理论足够扎实,实践足够有效,就一定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

    他开始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法进行治疗。

    他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如何利用针灸之术,克服修炼瓶颈,提升修为境界。

    他甚至还提到了几个疑难杂症的治疗案例,详细分析了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展现出了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术。

    他讲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彩。

    原本嘈杂的会场逐渐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也逐渐集中到了元彬身上。

    一些原本漫不经心的修士,也开始认真倾听,思考着元彬话中的道理。

    一些精通炼丹的修士,开始思考如何将丹药与针灸结合起来,提高治疗效果。

    一些擅长符箓的修士,开始琢磨如何将符箓与针灸配合使用,增强治疗效率。

    甚至连那些原本对针灸嗤之以鼻的剑修,也开始对这种能够调理身体,提升修为的奇特技艺产生了兴趣。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一种求知欲和期待感在蔓延。

    随着元彬的深入讲解,几个精于针灸的老师傅,他们的眼睛开始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元彬讲得兴起,滔滔不绝,他将自己多年来对《灵枢·经脉》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剖析开来。

    他尤其着重讲解了十二经脉在特定穴位上的微妙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针刺手法,调动人体经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几位浸淫针灸数十年的老师傅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原本抱着审视的态度,此时却不自觉地掏出手机开始录音。

    元彬讲解的几个穴位运用,以及对经络的理解,对他们来说如同醍醐灌顶,许多过去模棱两可的地方,此刻豁然开朗。

    他们意识到,元彬的见解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实践和思考,其中蕴含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之前对元彬抱有偏见的人,此刻也纷纷改变了态度。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最初的轻视,意识到真正的能力并非由年龄和资历决定,而是源于对专业的深入钻研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元彬展现出的实力,让他们心悦诚服,将他视为真正的同行,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快步走到老施身边,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老施原本平静的脸色骤然大变,他眉头紧锁,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躲避什么。

    瘦小年轻人汇报完毕后,便悄然退至一旁,但老施的异样,并没有逃过其他人的眼睛。

    几位老师傅面面相觑,心中疑惑顿生。

    他们停止了记录,纷纷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能够让老施如此失态,想必不是小事。

    元彬也注意到了老施的异常,他心中暗自揣测。

    他知道老施在中医界德高望重,为人处世一向沉稳,很少有事情能让他如此失态。

    结合刚才那个年轻人的举动,元彬判断,很可能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

    元彬决定静观其变。

    他虽然对老施的遭遇感到好奇,但他明白,现在贸然询问并不合适。

    他相信,如果老施需要他的帮助,一定会主动开口。

    此刻,他选择继续保持低调,默默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试图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房间里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本热烈的学术讨论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沉默。

    众人都在暗中观察着老施,揣测着突如其来的变故。

    他们意识到,这平静的表面下,似乎隐藏着某种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老施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

    他明白,自己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他必须尽快处理好这件事,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

    他环视众人,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试图用平静的语气掩饰内心的波澜。

    他告诉众人,刚才收到消息,他的老友冀中在邻市参加一个中医交流会时,遇到了一些麻烦。

    听到“冀中”这个名字,几位老师傅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冀中是与老施齐名的中医泰斗,在业界享有盛誉。

    他为人正直,医术精湛,深受同行敬重。

    究竟是什么样的麻烦,能让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陷入困境?

    老施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给自己一些心理建设。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冀中这次去邻市,是为了参加一个中医擂台赛。

    “擂台赛?”众人低声议论起来,他们都知道,中医擂台赛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交流形式,旨在通过比试,促进中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但这种形式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功利,容易滋生攀比之心,不利于中医的和谐发展。

    老施的脸色更加阴沉,他沉声说道:“冀中…在擂台上…失利了。”

    此言一出,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众人面面相觑,都感到难以置信。

    冀中医术高超,经验丰富,怎么会输掉比赛?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些老师傅开始窃窃私语,他们猜测着比赛的对手,以及比赛的过程。

    有人认为,冀中可能是轻敌了,也有人怀疑,比赛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因素。

    老施看着众人议论纷纷,心中更加烦躁。

    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冀中摆脱困境。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准备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众人,并寻求他们的帮助。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犹豫了。

    这件事牵扯甚广,一旦公开,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屋内的空气凝滞,老施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得众人喘不过气。

    冀中打擂台失利,如今向他们求援,这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

    老施环顾四周,这些老伙计们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有惊讶,有疑惑,更多的是不满。

    他知道,去年冀中怯战,导致中医在与西医的交锋中颜面尽失,这件事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疙瘩。

    如今他们再次求援,无疑是在揭开这道尚未愈合的伤疤。

    “老施,这事儿棘手啊。”老吴率先打破沉默,他捻着手中的茶杯,眉头紧锁,“去年冀中的事儿,大伙儿都还记着呢。这回他们又来求咱们,咱们帮还是不帮?”

    老吴的话引发了众人的附和。

    老中医张伯重重地叹了口气:“去年他们怕担责任,临阵脱逃,害得咱们中医的名声一落千丈。现在他们自己搞不定了,又想起咱们来了?”张伯的语气里充满了愤懑,去年他亲自准备的药方,就因为冀中的怯战而付诸东流,这让他至今耿耿于怀。

    “是啊,这口气谁咽得下去?”另一个老中医李大夫也愤愤不平,“咱们要是再帮他们,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歪风邪气?”

    老施明白大家的顾虑,他心里也憋着一股火。

    去年冀中的行为确实让人寒心,但如今中医的整体声誉受损,如果这次再输,后果不堪设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