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使团的人都穿着素白的衣服。看起来使团似乎走了很远的路,整个使团的成员都灰头土脸的,素白色的衣服也因为一路灰尘变成了乌涂涂的。
和百越、夜郎的人需要通译不一样,这个白衣使团的人不需要翻译,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很古奥的中原发音,以长安的口音来看,有一点生硬,但是能听懂。听起来像是河南郡那面人的口音,但是更硬一些,字好像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在蹦一样。
使节的所携带的文书是在一个青铜盘上的。看起来是比较古老的大篆……甚至比大篆还要古老一些。
张苍识得这些文字。
使节团由典客引导,先见了张苍。呈上这个青铜盘作为信物和国书,并且汇报自己国家的请求。
饱读诗书的张苍认得这种文字,这是比大篆还要古奥的一种文字。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这东西能有几百年了吗?
“你们是箕子国的人?”
“是,我们来自箕子国。”使团的首领行了一个古礼。
“这个盘,是古物吗?保存的还是很新的……”张苍饶有兴味的看着这个铜盘。看上去黄澄澄的。是经常擦洗抛光吗?几百年的同期还能这么亮,很少见啊。
“不……不是,这是我们出行前,我王刚刚铸造的,盘上的文字就是我王的国书!恳请上国出兵救助我王。”
“箕子国啊!我以为这个国家早就不存在了呢,几百年没听说过你们的消息了……”
“自周武王封先君箕子以来,箕子国世代相承,迄今传四十一代……”
“你们现在的王是哪位?”张苍问重点。
“我们的王是准……”
“子准是吧?”张苍问。
“是!”使臣惊讶于这位秦国丞相居然知道自己王的姓名。
“殷人姓子,箕子是商人的王族,纣王的叔叔,自然姓子,箕子全名就是子胥余。”涉及到历史名人的身世情况,张苍是门儿清的。
“胥余正是我国的文圣王……”使臣面露肃然之色。
“唔……”张苍翻来覆去看这个盘子,想了想:“那么你们的国名现在是叫朝鲜国还是箕子国?”
“地名朝鲜,国乃箕子……”使臣恭谨的回答。这一路西来,没有人知道这个地处朝鲜的箕子国的来历,这位身材肥胖皮肤白皙的丞相却把箕子国的来历、位置说的如此清楚。使臣不敢有一点含糊。
“这就对了,那么贵使东来,所为何事啊?”
“闻说上国以秦代周,我国国王准特命臣下前来道贺!”使臣说。
“秦代周已经很久了,你们才来?”张苍哼了一声:“说实话吧!”
“这……”
张苍看着这个白衣使臣,觉得这个人很讨厌,明明脑子里转着歪心思,却这么吞吞吐吐的,怎么这么讨厌呢?
“如果贵使就只是来道贺,那就回馆驿住下,等我皇帝有空的时候,安排你朝觐。”张苍说着,就把这个铜盘放到一边。
“张丞相,我国国王被秦臣所迫,箕子国自先贤文圣王箕子传续至今四十一代,就要断绝了,恳请上国主持公道,不绝我国社稷存续!”使臣跪伏痛哭。
秦帝扶苏三年,朝鲜国使来朝,求皇帝兴兵解围。
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是周朝封国最东方的国家,远在辽东以西。箕子国乃是殷商的后裔,周灭殷商,所以箕子国和周王朝是有血海深仇的。周朝建立,并没有对殷商遗民赶尽杀绝,在中原地带留下了一个殷人之国——宋国,在极东方地区,封殷商贵族领袖箕子于朝鲜。史称箕子朝鲜。
周王朝从周武王到周赧王,历时790年,箕子朝鲜存续至今,经历41代,历时超过850年,在周朝封国之中,箕子朝鲜还真是一个长命的封国。当然,传续41代这种说法,全是使臣自己的说法,这个国家具体的历史,张苍倒也不能辨别其真伪。
箕子朝鲜派使臣来长安求助的原因是,一个来自中原地区的武将,攻打朝鲜国,朝鲜国顶不住了。
详细问询,张苍才知道,这位所谓的中原武将,其实是燕国的一个武人,叫做卫满,天下大乱、燕国覆灭,卫满逃亡辽东,跟着土着野人继续向东,到达了朝鲜,因为卫满曾经做过燕国武将,也算是能力与文化素养都非常高的那种人才,就赢得了朝鲜国王子准(箕准)的好感,被封为博士,又给了卫满数百里封地,令卫满守卫朝鲜北方疆域。
结果卫满势力发展壮大,前不久卫满兴兵南下,夺了朝鲜王城王险城(平壤),国王子准南逃朝鲜半岛南方的韩地,自号韩王。
但是北方朝鲜(卫满)势大,韩国(子准)无法抵抗,这才想起来历史上的宗主国,于是铸铜盘为信物,遣使携文皮黄金等礼品,前来长安求见天子,希望天子主持公道,驱逐卫满,恢复朝鲜国疆土。
张苍敲了敲这个铜盘,声音还是挺清脆的。
使臣立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袱,膝行至张苍面前,放到张苍的几案上,小包袱在几案上发出咚的一声,挺沉,是金子。
张苍心道:我只是敲敲盘子,看看你国的铸造工艺如何,你把我当成敲竹杠的了吗?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