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2章 孙坚陨落
    话说孙坚等人早已对扬州垂涎三尺,正盘算着找个什么借口离开袁术,独自前往扬州创业。

    结果袁术就派人来,要求孙坚立刻动身,去取荆州。

    理由很简单,南阳主权。

    袁术虽然主要在豫州活动,但是他是从南阳出来的。

    南阳之地又是连接京都的关键之郡,还他的老窝,所以袁术绝对不会放手。

    而刘表从进入荆州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将南阳纳入他的奋斗目标,荆州之地岂能有缺。

    如此一来,刘表和袁术自然就卯上了。

    随着兖州曹操的壮大和孙坚的蠢蠢欲动,袁术在豫州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他必须做出改变。

    所以,袁术采纳了杨长史的建议,来一招驱虎吞狼。

    孙坚等人虽然目标在扬州,但能趁着攻打荆州之际,借道荆州取扬州也是可以的。

    毕竟荆扬两地乃长江上下游也。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孙坚率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众将,出兵三万,打着守卫南阳的旗号,征讨荆州。

    刘表得知消息,立刻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一路高歌猛进,击败黄祖,强渡汉水,兵锋到了襄阳城前。

    当初刘表将治所迁到襄阳,据地就是要图谋南阳,如今反倒被袁术大军逼迫。

    见孙坚来势汹汹,蒯良建议刘表暂避锋芒,闭门不出。

    同时,蒯越又建议刘表通知黄祖,让他连夜出城调集士兵,务必要守住襄阳。

    襄阳乃荆州咽喉之地,襄阳城破,荆州诸郡便危在旦夕。

    黄祖也不敢懈怠,火速出城,一连数日召集人马再战孙坚。

    可惜,孙坚战力始终要高于黄祖。

    加上孙坚大军气势高昂,势如破竹,黄祖大军早已心生恐惧,尽显颓废。

    因此,第二次战事又只持续了数日,黄祖便大败而走,逃到岘山之中。

    岘山位于襄阳城南面,山高林密,是襄阳南面的天然屏障。

    其他不说,就黄祖选得这个地方,那是相当不错。

    孙坚想要擒拿黄祖,得费点精力。

    这时候,孙坚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追击黄祖,直到彻底击败,二是回过来接着包围襄阳城,乃用围点打援的方式继续消耗。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坚应该要选择后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围点打援。

    襄阳城就算再高,那也有消耗完的一日,加上襄阳城外河流众多,水淹城池也不是不可以。

    同时,还能向袁术索要军粮,袁术为了刺激孙坚与刘表的火拼,自然会大力支持孙坚,有利于孙坚大军日后的独立。

    若是荆州其他援军赶来,孙坚完全可以半路截击。

    如此不出数月,襄阳城必破,荆州必定落入孙坚之手。

    可惜命运弄人,孙坚一手好牌却选择了越过襄阳城继续追击黄祖,活生生把背后的补给线暴露给了刘表。

    就算前部孙坚将黄祖彻底击败了,后面刘表也会出奇兵断其粮道。

    届时不用数日,孙坚大军必败。

    既然选择了继续追击,孙坚必须讲究一个快字,务必要在刘表反应过来之前返回襄阳大营,否则真的成了孤军。

    黄祖也恰好利用了孙坚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岘山中埋伏。

    等到孙坚进入岘山之后,黄祖便命人半山腰截击,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正中孙坚。

    一代英豪,急先锋、破虏将军孙坚中箭身亡。

    突如其来的意外,意味着孙氏军团此行的目的已经失败,对于未来扬州的幻想也已经破灭。

    荆州的危难被黄祖部下的暗箭化解。

    或许这是孙氏家族冥冥中的注定,孙坚如此陨落,其子孙策未来也危难于暗箭。

    正当孙氏军团都处于悲伤之际,有一个人却乐坏了。

    那人便是袁术。

    孙坚在,他没办法出手直接抢夺传国玉玺。

    如今孙坚陨落,那传国玉玺不就等于直接送到他手上了。

    还没等程普、韩当等孙坚旧部领军返回,袁术便已带着人冲到了孙坚府上,逼迫他的夫人交出传国玉玺。

    孙坚刚勇,其夫人自然也是勇毅之人。

    不管袁术如何胁迫,愣是没有交出传国玉玺。

    孙策当时十七岁,与其弟孙权都跟随在袁术左右,见状想要奋起反抗。

    好在程普等老将及时赶到,化解了这次矛盾和风险。

    他劝孙策,此刻孙坚尸骨未寒,大仇未报,众多将士又寄生袁术门下,当忍辱负重,再寻时机。

    这几位都是孙策的叔叔伯伯辈,说话自然有分量。

    过了两日,长沙人桓阶,上刘表那里要回了孙坚的遗体,并书信给了孙府。

    众人一谋划,便示意孙策主动出击。

    次日,孙策上门给袁术表明态度,并献上了传国玉玺,同时请求告假,将孙坚尸首送回老家吴郡,葬在曲阿。

    孙策本想要借着送上传国玉玺的机会,要回其父亲孙坚旧部,可惜袁术并没有同意。

    他只好孤身一人,前往曲阿,为其父守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直到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中为止,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扬州之争也就此告一段落,最终是由下邳陈瑀领了扬州牧。

    袁术的触角也开始朝着扬州伸展。

    话说毛玠应聘成功,将兖州的治所定在了鄄城。

    回来之时自然风光无限,曹操出城相迎,就差拉着毛玠的手说,你就是他曹操的大救星啊!

    之后的事就十分自然,毛玠凭借的面试高分,获得了曹操青睐,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毛玠在袁绍那里吹的牛也成了现实。

    依照惯例,州牧确定治所之后,下一步便是要实施州内的人事调整。

    州内那些门阀士族还有大小官员能接纳曹操为州牧,自然是希望曹操来了之后能给他们发一波福利。

    这个福利可以有高有低,但必须是阳光普照。

    不管多小,都得照顾到。

    光从面上看看,便是一份艰巨的任务,兖州这么大,门阀士族众多,想要照顾周全绝对是难事。

    但是这样的任务曹操不愁,因为他手下有一个内政天才荀彧。

    只是此刻荀彧的官职还仅仅是曹操帐下的司马。

    司马相当于曹操的参谋,为大小事宜出谋划策。

    其实这个时候最合适荀彧的位置应该是别驾,其次合适的职位应该是功曹从事,主要负责人事。

    但东汉末年向来都是文武官职混合,曹操军中二把手应该是夏侯渊、夏侯惇、曹仁等家族兄弟,让荀彧担任别驾不利于军中团结,担任功曹从事便意味着将荀彧交到了朝廷手中。

    思来想去,曹操还是没有给荀彧这个位置。

    他找到荀彧,宽慰荀彧:“文若之才,可录尚书事,操铭记在心,他日若能成就霸业,定将朝廷众务交于先生之后。”

    随后,他将人事调整的任务交到荀彧手中,叮嘱:“此事关系兖州稳定,当慎重。”

    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郑重接过任务。

    喜欢曹操那些事请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