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7章 鸿都门学背后的纷争与抉择
    魏安再等了片刻,才与王盾从库房出来。

    看到周范,笑着问道:“周兄,无数人信奉太平道,更是将符咒符水奉为良丹妙药,周兄为何拒绝那孙仲。”

    周范手指点了点魏安,道:“贤弟何故明知故问,如此操弄人心之道,为兄唯敬而远之尔。若与之相交,怕是要祸及家人。”

    “周兄英明。“魏安笑着回应。

    这周范,显然也是知道太平道的伎俩。

    宁愿受穷,不立危墙之下,算是明智之人。

    两人谈话之间,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身形消瘦的老妇人扶着门框缓缓走出。

    周范脸上有一丝紧张,忙迎上去扶住她的手:“母亲,为何不躺着歇息。”

    魏安见状,忙上前见礼:“小子魏安,见过老夫人。”

    周母却焦急的摆摆手,也顾不得无礼,只是急声问周范:“我儿果真罢郡学,要去应那魏家塾师?”

    周范上前扶着母亲,点点头。

    周母顿时泪如泉涌,哭道:“我儿三岁识字,五岁诵文,你大父,你父皆对你寄予厚望。如今我儿却被我这老朽之身拖累,我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周范闻言大惊,忙跪下恳求,周苗、周乐氏、还有周妙也都出来跪下苦苦哀求。

    听到可爱的孙女一遍遍喊自己大母,周母将她抱起来,只是哭的一个撕心裂肺。

    周范红着眼眶,磕着头说道:“母亲,大父、父亲相继故去。

    昔日与大父、父亲相交之好友亦不再往来,族中亦不曾助力。

    儿生的丑陋,只有恩师对儿才学颇为赞赏。

    如今恩师也已然身故,再未有一人举荐儿入太学,亦无有郡、县明主辟除孩儿。

    且,有一事儿尚未告知母亲,若儿尚在郡学,便要被郡守举荐入鸿都门学,成为那宦官爪牙。

    儿实不愿,不想死后无脸见列祖列宗。”

    说罢,周范继续磕头恳求母亲保重身体。

    听了周范的一番话,魏安心中五味杂陈。

    鸿都门学虽然是宦官主持建立的,实际上是皇帝为了对抗经学士族垄断人才而设立的。

    因为经学便是那几本书,被几个团体垄断,解释权都归他们所有,许多人学经学只能求教于这些团体,因而某些人便能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而鸿都门学是以专科院校的形式教学,培养的可以说是文学士人。

    而且鸿都门学入学之前也是需要考校入学者才学的。

    从鸿都门学毕业之后,是可能被委以重任的。

    鸿都门学算是破除了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政策藩篱。

    从周范的话语中,魏安感受到了经学士人对舆论的强大掌控力以及对民间的深远影响。

    宦官掌朝中之势,对乡野,依然是力有未逮,皇帝任重而道远啊。

    在家人的劝解下,周母渐渐停止了哭泣,脸上依然带着哀伤,被女儿和儿媳搀扶着回了房间。

    想来周范从郡学退学对她打击很大。

    “魏贤弟,见笑了。”周范苦笑道。

    魏安目睹此情此景,内心也感慨万千,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安慰。

    忽然间,他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兄,人生之路多曲折,然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你万不可就此颓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闻听此言,周范微微一怔,随即低声重复着魏安的话。

    他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定而明亮,眼神中也闪烁出希望的光芒。

    周范用力眨了眨泛红的双眸,对魏安深深地行了一礼,感激地说道:“多谢贤弟,范谨受教,定铭记在心。”

    魏安心中一暖,暗想这周范果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连忙扶起周范,真诚地说道:“周兄言重了。我与周兄一见如故,虽非深交,却也有几分相知。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愿与周兄共勉之。今日所言,不过是一些粗浅之见,若能对周兄有所启发,便是我的荣幸了。”

    周范闻言,深深的被魏安的话触动。

    他感到自己的内心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充盈,那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魏安看了眼周母的房间,问道:“周兄,伯母之病?”

    “哎。”周范叹了口气,刚去的愁绪又上心头:“母亲乃气逆之症,非旦夕可愈,需长期调养,如今我从郡学退籍,母亲心气难平,怕是迁延日久。”

    感慨一番,忽然想到家中已经断药数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贤弟,家中已断药,我这便去为母亲取药。”

    魏安自然不会觉得对方在赶自己走,便借机告辞:“若如此,弟便告退。”

    随后两人约定好魏安三日后会派人来接周范去魏家村讲学。

    坐进车厢后,让王盾赶车往孙仲走的方向驰去。

    “赵弘、孙仲、韩忠具是张曼成手下的大将。”

    “如今孙仲是平氏执事,若寻机将他杀了,届时黄巾之乱平氏县没了领头人,或许我魏氏一族能安全些。”

    魏安沉思间,车厢外面响起了敲击声,这是与王盾约定的信号。

    孙仲正欲往县城的太平医馆,忽然感受到脖子有股寒意。

    当即站住身形,抬头警惕的看向四周,右手握住了刀柄,看似随时有拔刀出鞘之意。

    最终孙仲的目光投向了从身边驰过的一架马车,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情。

    孙仲想到自己走南闯北之所以数次死里逃生,都是靠这股感觉。

    那辆马车,为何会让自己如此惊惧?

    而此刻,魏安坐在车内,通过车窗的缝隙看清了孙仲的样貌。

    看到孙仲全神戒备的表现,魏安内心有些诧异,想不到孙仲的警惕性这么强。

    或是自己无意间泄露的杀气被对方觉察到了。

    这人怕是在某些方面天赋过人,不愧是太平道执事,比那黄绍、黄良等人要强的多。

    将孙仲的形象特征都记下后,魏安轻轻的将车窗合上。

    “王盾,回村吧。”

    “喏。”

    ···

    去时马车拉着重物,回来轻了数百斤,马的脚程快了不少。

    靠近村子,却远远听到有人在叫骂。

    魏安让王盾停下车,仔细一听,原来是在骂自己。

    打开车帘,远远望去有七八个骑士堵在村口。

    喜欢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