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0章 徐荣轨迹、太平暗流
    徐荣现在是三百石的羽林郎,数年后可能再升迁,进平叛军队成为领兵一曲的军侯是可能的,如此上官的目光更容易注视到他。

    董卓若是发现徐荣的指挥才能,定然会用他。

    能从军阀走到顶级权臣的人,没点识人用才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董太师死后,李傕郭汜能破长安再掌朝堂,就说明了两人的能力,更说明了太师用人的眼光。

    魏安一边和徐荣聊着,一边心中想着怎么把徐荣推荐给老丈人何苗。

    只是徐荣的志向是建功立业,在何苗身边基本上很难有出战的机会。

    若是没有战场磨砺,怕也没有日后能击败曹操、孙坚的徐荣。

    只是若是让这个有潜力的猛人从眼前溜走,魏安又心有不甘。

    心中默默思量,如何对其拉拢。

    与白身的黄忠、典韦等人不同,徐荣如今已经是三百石的羽林郎,想要拉拢他,难度比较大。

    “对了,徐荣是辽东人,不受籍贯回避制度的影响,可来南阳任职。”

    魏安心中渐渐有了方向。

    南阳多山贼水匪,游贼也不少,正可大用。

    “郡尉是当地大户,且是六百石高官,一步到位有些难。”

    “南阳诸县皆是大县县令,徐荣非举孝廉,想一步到位成为主官,也是有些难。”

    “再有掌军之位,那便是县尉。”

    “平氏县是三等县,县丞县尉皆二百石,徐荣如今三百石,降职不太妥。”

    “大县县尉、县丞四百石,算升迁了。”

    “孙坚能做县丞,徐荣自然也能做得。”

    “徐荣此次护卫有功,那便建议准岳丈给徐荣在左近大县推荐一个县尉的职位。”

    “届时黄巾乱起,也有个强援在侧,若是徐荣有难,我或可再施恩义拉拢此人。”

    徐荣仍毫无察觉地偷看着踏焰,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却即将因魏安的谋划而发生巨变。

    ···

    冀州,安平郡,广宗县。

    谁能想到,广宗县是太平道总坛所在,城内军民尽数是狂热的太平教众。

    “二弟,名单整理的如何了?”

    张宝回道:“大哥放心,弟已从力士中派出得力之人去各方掌管名单,与各方渠帅业已说明。

    名单重新编撰成册,今有明暗两册,日后新教众八成会入暗册,只有两成入明册。”

    张角听后满意地点头:“若如此,至甲子年,明暗之册将会差二十万众。”

    见张角看向自己,张梁忙道:“已经让教中死忠猎户寻找隐秘之地,钱粮、军械等已陆续转移,只是届时或可转四成。”

    张角点头,目光中透露着深邃。

    “我教数年积累,四成之数足用了,其余六成,便留在原处。”

    张梁急道:“若是留在原处,怕是要被士族等截获,近日,暗探觉察有人窥视各乡亭村落。”

    张角哈哈大笑,道:“无妨,若要取之,先予之。若被截获便暂放彼处,麻痹其众,有刺奸在,届时破除堡邬再取回。”

    “大哥英明。”

    “将南阳、冀州所购马匹分散交于各郡渠帅、执事。”

    张梁急道:“大哥,若是分散马匹,骑兵便再难得”

    “钱粮可藏,马匹难隐,便如此吧。”

    张宝脸色难看的说道:“大哥,南阳上报,平氏出了可使田地高产之物,又是那”

    张角点点头,“我已知晓。”

    “如今汉帝令人广布,在天下各郡试种,不若,我等令人破。”

    张宝话没说完,便被张角打断。

    “蠢。便是天下粮食增产,士族如往常一般兼并田地,流民依旧层出不穷。

    我教根基在流民,魏氏之功与我等何干?

    前番魏氏之方纵然使我教少了些死忠,然其对天下生民有大功。

    我创太平道,是为百姓谋生路,岂能如此胡乱作为。

    此事若成,千秋之功,我太平道若如此无容人之量,不明大是大非,如何得立黄天!”

    张角一番怒喝之下,张宝有些战战兢兢。

    再对张宝告诫道:“二弟,此次,你切勿自作主张,否则,定坏我教以虚避实之策,甲子日近,当谨慎为上。”

    在张角严厉的目光中,张宝讪讪点头答应,允诺以教务为重,绝不私自动手。

    ···

    洛阳城内,北宫之中,刘宏手中拿着一份奏章,目光之中却是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这是太尉杨赐上奏处理太平道的建议。

    杨赐的意见是送流民归籍,捕杀太平道的领头之人,否则怕是日后太平道强盛后会引起国家骚乱。

    刘宏看完奏章,回想起当初自己年幼,在光华殿学习《欧阳尚书》的场景。

    那时候给自己讲课的,就有老师杨赐。

    刘宏微微摇了摇头,将杨赐的奏表搁置一旁,继续翻阅其他的奏表。

    一个小黄门从宫外匆匆走进来,“陛下,越骑校尉有表上奏。”

    “念。”

    “喏!”

    听小黄门念完之后,刘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当即令道:“准何苗所请,令冀州、益州官吏协助,试行种植并上报,让尚书令将此事纳入上计之中。”

    “喏!”

    小黄门应声退去传令。

    ···

    昔日的太常府已变为今日的司徒府。

    中平五年六月,太常袁隗再度任司徒。

    这是继熹平五年任司徒后,袁隗第二度任三公职位。

    三公还包括太尉、司空。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教育,司空管政务。

    但从东汉立国开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因此三公的实际权力大大下降。

    不过背黑锅顶雷的事经常由三公来做。

    例如天灾人祸。

    曹操的爹曹嵩花上亿钱买了个太尉职位,上任不到半年,因汝南出现黄巾被撤职。

    然而,成为三公非但需金钱,更需深厚的资历。

    袁隗如今就是一个资历雄厚官场老炮。

    此时的司徒府,正在谋划如何为士族夺权。

    袁绍激昂陈词,眼中闪烁着智慧之光:“大皇子子凭母贵,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大皇子占得先机,何进纵使拜师杨公,亦不能掩其屠夫之身。

    其人长袖善舞,与各方交好,于宗室无害,陛下定然重用之,外戚为大将军,已是惯例,我等可助其掌权,先诛宦官,大事可成。”

    喜欢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