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2章 小鸡叽叽,小鸭嘎嘎
    林淼站在衣柜前翻找衣物。

    兄弟俩刚从郑家杀完猪回来,沾血的外衣脱下来发现手肘处不知何时划了个口子,武宁凑到他身边看,自告奋勇地说他来缝!

    林淼闻言顿了顿,没说什么,贴心地找出针线交给他。

    两人还有好几件衣物都破口需要缝补,都找出来放在椅背上,房里缝衣服的人难得安安静静地没缠着他说话。

    换好衣服后林淼走到武宁身边看,破口处歪歪扭扭爬着一排缝合的线,布料四周因为缝合处不平整跟着皱皱巴巴。

    武宁尴尬挠头,他自己也觉得丑,但他不许林淼觉得丑,强行质问:“缝成这样你还穿出去吗?”

    林淼有什么办法:“穿。”等人偷偷松口气时,他忍笑说:“可别人会知道是我夫郎缝的。”

    这大喘气吓得武宁瞬间把烫手的衣服丢到一旁,这不行啊!

    没嫁人前他和大黄成日在山上跑,衣服鞋子被树枝随时刮破已经习以为常,是阿娘给他缝补好的,没想到嫁人后这些也轮到他来做了。

    要不拿回山脚给阿娘帮忙缝补?

    武宁叹气:“不行啊,阿娘会说我的。”

    没头没尾的,林淼却能猜到他的想法,就说:“让小爹缝吧,我们兄弟的衣裳之前是小爹缝的。”

    “不行!”武宁立马拒绝了,小爹定是愿意的,但是他会不好意思啊,林淼都成亲了这个针头怎么就这么难捏住啊,心烦。

    林淼揽住他肩膀,想了想说:“要不拿去给素姨缝?就当照顾她的针线活生意了。”

    这个提议倒是让武宁犹豫了一下,素姨人也很好,不爱扎堆说人闲话,只是、只是、武宁转头看林淼不是很乐意地说:“你都成亲了”

    他家汉子的衣裳才不要别人缝,武宁就不信自己缝不好了,他站起来把衣服团吧团吧裹成一团,拿上针线篮子说:“我去找月哥儿,你是不是要去水田看鱼苗,你去吧!”

    林淼嗯一声仰头看人,坐在原位没动。

    武宁见他没说话,想了想突然笑嘻嘻丢开手里的东西走到他跟前弯腰,林淼在他亲上来时笑着张嘴,两人亲了一会儿。

    “月哥儿!”

    两房相连的厨房没人在,倒是林秋在前院应了一声,武宁探头喊了小爹,把篮子和手里的衣服放在椅子上拿过菜刀走出去和他一起剁菜叶子。

    林秋:“月哥儿去石碾房磨玉米粒了,一会儿就回来。”

    好吧,武宁也不着急,他挺高的个子蹲坐在小板凳上,“小爹,让我来吧,地上的都剁了吗?”

    林秋闻言坐到旁边继续剥老菜叶,“都剁了吧,也没多少,拌鸡食两顿就吃完了。”菜地里最早种下的一批菜苗已经长成,林秋今早把能吃的几样菜都拔了回来,吃完腾出位置再种。

    他们家在河边没有菜地,在后院养羊的猪圈后面有一块窄窄的地用来种菜,先前在林秋的精打细算下菜苗一茬跟着一茬种,够一家人平日吃,两个孩子成亲后家里人多了,这块巴掌大的地显然就不太够。

    好在林淼建新房划地时把小菜地附近的边角地方一并划进来,两个后院合在一起方方正正,这两日正挖地堆泥扩大菜地。

    林秋温声问:“宁宁,晚饭小爹做,让月哥儿歇一歇,你想吃什么?”

    他这两个儿夫郎,一个率直活泼,心事不过夜;一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做事周到,六口人一起生活两个多月没起过争执。

    林秋觉得自己上辈子定是烧了高香才换来后半辈子的幸福美满。

    他有体贴心疼自己的丈夫,孝顺的两个儿子,和睦的两个儿夫郎,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武宁埋头剁菜叶,说:“小爹,我吃什么都成。”

    这话叫林秋听了想笑,宁宁和石头一样真是吃什么都香,看他大口吃饭的样子都忍不住跟着多吃一碗,“你们带回来的大鱼还剩最后一条,趁新鲜杀了,今晚就吃鱼吧。”

    “鱼好吃!我来杀鱼。”

    林磊挑着两箩筐从地里挖来的土走进院里,这是用来填后院菜地的土,那地不是耕地,泥土太贫瘠,还得养一养。

    担子看着很重,随着步伐一颠一颠地,林磊快步绕去后院,他刚离开不久,月哥儿就回来了,“小爹,宁宁。”

    武宁起身接过他肩上的玉米碴子麻袋三两步放回厨房,出来听见月哥儿对小爹说:“我在路上遇到素姨问我你在不在家呢,说她等会儿来找。”

    话刚落音,就听小树在篱笆墙外喊道:“秋叔!迎月哥武宁哥。”

    几人往院子外面看去,只看到方素站在院门口,再仔细一看,小树趴在篱笆墙缝隙间朝人打招呼呢!

    武宁走到他跟前隔着篱笆墙往下看,大笑道:“小孩儿多吃点饭吧,还没有篱笆墙高呢!”

    方素来问问林家有没有小鸡仔,想和他们买两只回家养,武宁的话真是说到她心坎里了,夏天村里没什么人找她做衣服,空闲下来便想养几只鸡给小树补身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平日在村里走动的人家不多,林青和林辉三天两头在别村做席面,家里也没养鸡;族老那边的人家就算了,他们也不乐意瞧见自己上门。

    田地租给林家后两家人偶尔能说上几句话,月哥儿给她搬来凳子,方素坐下说:“先前家里养的两只去年办丧席都杀了,这会儿天热了想买几只回家养,若是能养活,吃蛋吃肉都好。”

    林秋说确实是这样,可他家没有小鸡崽呀,想了想他说:“要不我和你去郑家一趟!”

    “我记得嫂子养了不少母鸡,或许有新孵出来的鸡崽。”

    郑大娘迎人进门,听闻来意拍掌笑道:“有!哎呦叽叽喳喳叫得可热闹了,你看看吧!”

    鸡群在篱笆空悠闲地来回走动,光是带崽的母鸡就有三只,雄赳赳的大公鸡有两只,它们羽毛色彩绚丽,头顶鸡冠鲜红硕大,半大不小的鸡乍一眼看去数不清数目。

    不远处有一黑一黄两只狗趴在地上,隔着竹篾墙目不转睛盯着鸡,见有生人靠近立马起身大声吠叫,鸡群吓得四处散开,小鸡崽惊慌地跟上母鸡,叽叽喳喳热闹得很。

    自从有了篱笆空地,家里的鸡就跟雨后水塘里的浮萍一样疯长起来,一窝窝孵蛋。

    母鸡中有一只就是秋哥儿送来的呢!

    这是方素在村里见过家养数量最多的鸡,她惊叹:“太厉害了,这么多鸡还养得这么好。”

    郑大娘心里很是得意,她回身指指孟辛说:“不是我,是辛哥儿那孩子料理的咧!”

    浇菜打扫,喂狗喂鸡,煮猪食捡鸡蛋等后院的活孟辛都做得很好,自从他能帮上忙郑大娘省心不少。

    三个大人去看鸡,小树和孟辛蹲坐在门槛上说话。

    小树看到郑大娘用竹篾罩子试图分开母鸡和鸡崽,鸡崽逃散混在一起,很快又各自跑到母鸡身边,他有点好奇:“辛哥儿,有三只母鸡呢,小鸡是怎么分得清楚哪一只是它们阿娘?”

    孟辛被问住了,他摇头说不知道。

    草集上鸡崽卖五文钱一只,郑大娘四文钱卖了五只给方素。刚破壳两到三天的毛茸小鸡崽若是没有母鸡照料不易成活,郑大娘给的是翅膀已经长出飞羽的小鸡。

    “嫂子,这只是不是公的?”林秋递过手里的小鸡给她看。

    郑大娘仔细观察羽毛,摇头说不是:“小公鸡翅膀收起来比较长,羽毛整整齐齐一层;小母鸡翅膀收起来比较短,身子圆乎,羽毛是分层的。”

    林秋只好放开手里不停叫唤的小鸡,再继续找。

    方素从鸡罩子里捞出一只继续问道:“这只呢?”

    鸡群动荡叫唤,豌豆和黑豆在篱笆空地对面干着急,视线不停追着乱跑的鸡,可惜只能看不能追。

    三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到一公四母,养在一起将来长大了母鸡也能抱窝。

    方素付钱感激道:“真是谢谢了,鸡笼子等会儿我让小树跑一趟。”

    母子俩回家后先把小鸡一只只拿出来,养在铺了干草的鸡窝里。

    五只圆乎嫩生的小鸡在干草上走来走去叽叽叫唤,方素不仅没有觉得它们吵闹,反而因为家里多了这点吵闹动静而欢喜,心头生出新的希望。

    她忍不住伸手探进鸡窝摸了摸小鸡,暖烘烘热乎乎的,很有活力。

    两人欢喜盯着小鸡看,半晌后小树说:“阿娘,我喜欢小鸡。”

    方素舒心笑道:“娘也喜欢。”

    她暗暗决定,割草种菜怎样都好,这几只鸡她一定要养大,之后家里想吃鸡蛋也不用和人买了,儿子也有鸡肉吃。

    郑家院门再次被敲响,小树来还竹篾鸡笼,两个小孩相互告别后,郑大娘拉着孟辛说,“辛哥儿喂鸡辛苦,铜板拿着,等钱货郎来了买点喜欢的玩意儿。”

    她往孩子手里放了五个铜板。

    钱货郎每次来村里叫卖,孟辛都跟着小孩儿围上去凑热闹,但他却不曾开口央求家人给他买东西。

    孟辛摇头不要,他快快地把钱还给大娘,两只手背到身后说:“家里都有吃的,粥粥哥有给我买。”

    郑大娘再次把铜板放到他手里,笑问:“那你想不想给粥粥哥买?”

    孟辛干活得到了奖励,他心心念念的粥粥哥在白石滩也收到了一笔钱。

    这天,周舟和铁头在浅滩附近捡石头。

    浅滩冲上来很多圆溜溜的小石头,漂亮好看的就得耐心去找寻。

    冬天河面下降露出白沙那会儿更好捡,可惜他当时一心系挂爹娘,没有心思,这两日闲了就想来看看。

    两人弯腰徘徊已久,周舟不让铁头靠近水边,他只能隔老远喊道:“这颗漂亮!”

    “哪颗!哪颗?”周舟提着篮子跑来。

    铁头张开手指:“这颗啊!”小孩儿肉乎的手心躺着一颗褐色光滑的石头,表面附着一个个黑色纹印小圈。

    哪里漂亮?周舟看完皱眉斜了铁头一眼,神情幽怨不满。

    这缺牙小孩儿喊好几次了,结果捡的全是这种颜色暗沉形状奇怪的,比如这颗,一看就像癞蛤蟆的后背!才不好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