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6章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修路的收工饭,猪肉是家里杀猪后直接切的,郑老爹随儿子拿,少赚点也好过去肉市高价买。

    一鸡一鸭一百文;方素家一箩筐的菜三十文;有田婶子家的豆腐两板三十块,九十文;曹酒头家的浊酒四十斤三百文;杂粮面三十斤够做一百五六十个馒头,两百一十文;鸡蛋在村里找人买了五十个七十五文。

    郑则送去樵歌沟的东西共八百零五文。

    花不少钱周舟问:“你那天怎么不留下吃饭?”

    村里挺热闹,郑则说要走的时候,顺子那小孩泪眼汪汪,也就阿勇村长不知道,等他反应过来,估计会后悔没盯紧人。

    “我和阿勇吃过就够了。将来要在他们村收笋干,太亲近不好说事。”

    周舟似懂非懂,不过那天爹爹没劝郑则留下,应该是赞同他的做法,如此一想便放心了。

    钱匣子原有一吊又两百三十三文,加上卖鱼钱,扣除所有花费后,余下四吊又两百六十三文。

    “不用修路后,终于能重新攒下钱了。”

    周舟满意地把最后一个铜板穿好麻绳,整整齐齐四吊钱摆在钱匣子里,剩余的两百多文就这么散着放,平日买东西用。

    郑则把账本叠好收进梳妆台,牵过周舟去水盆洗手,收拾好两人才躺回床上。

    夏天盖惯了缎面小薄被好好叠在床的一侧,他拉开薄被打了个滚儿,裸露的双臂舒服贴在凉丝丝缎面上,舒服叹道:“还是这个床睡得舒服~”

    郑则脱了寝衣坐在床边,提醒他:“可千万别当着爹娘的面说。”

    “我才不傻,我只和你说好不好,郑小则~”

    赚钱开心了,躺着舒服了,周舟就开始闹娇黏人,拉过郑则的大手抱住不放,哼哼唧唧喊人小名。

    大手顺势把他拉过来。

    前两天周舟在水田没站稳摔了一跤,郑则昨晚查看多灾多难的地方,一点事没有。

    但有人看着看着,就咬上了。

    没在水田摔疼,在别处闹了疼。

    周舟慌张往床铺里躲:“不给!”

    郑则哼笑着把人抓回来,并保证说:“我就看看。”

    狼来啦!

    这话一点也不可信了,“你昨晚也这么说!”

    “昨晚是昨晚,今晚是今晚,快。”周舟哪里躲得过郑则呀,没怎么挣扎就被人捞到怀里,小衬裤一扯,饶是郑则看了多次,再次看到仍会暗暗挑眉吸气。

    有时候犯牙瘾也不怪他……

    郑则查看一番,最后拍拍,拉上裤头满意道:“不肿了。”

    “都怪你才肿,我摔跤都没肿。”周舟抓过他的手咬了一口,咬完又在齿痕上黏糊地亲了亲。

    这点力气不疼不痒,郑则摸摸夫郎脸蛋低声哄道:“别怪我了,想要你抱抱我。”

    周舟一听这语气立马躺好,十分大方地朝人伸手。

    郑则吹灯落帐,像婴孩找娘一样精准找到夫郎怀抱,结结实实埋在馨香脖颈。

    “小则,你是宝宝吗。”周舟每次被他这么一趴,总会生出想要呵护他亲亲他的柔软想法,宝宝小则

    然后转念又一想:郑老板怎么这样呀,羞人!哈哈哈哈~

    “嗯”郑则先前汉子心态作祟,还会争辩“什么宝宝,我是你相公”,如今根本无所谓。

    房门一关,谁知道他私下怎样,反正他赖在夫郎怀里越来越得心应手、理所应当。

    这也和周舟的纵容脱不开关系。

    黑暗里,胸膛相贴,心跳渐渐趋于一致,周舟抱住他宽阔的后背一下一下捋顺轻拍,皮肤温热摩擦,两人都在拥抱中获得宁静平和,踏实安心。

    平凡又幸福的夜晚。

    此时,村里有三户人家也尚未入睡,且都在算钱。

    林家,月哥儿抬手仔细护着油灯,一步一步挪到厨房,放在饭桌上,灯光映亮了一家四口的脸。

    自从两座房子的厨房打通后,家里讲事就爱挪到这个宽敞明亮的位置,晚上也习惯了。

    卖鱼的钱在阿水去山脚前就已经算过,一家人养鱼辛苦大半年,林磊今晚给两位阿爹说说情况。

    林磊把串好的五吊铜钱摆在桌上,铜钱哒啦响,两位长辈惊讶,林秋:“都是卖鱼卖的?”

    林磊难掩高兴:“嗯,一共卖得五吊又四百三十文。”

    他们家四亩水田,捞鱼一千二百多条,送去酒楼两百五十条鲤鱼鲫鱼赚了两吊钱,剩下在河尾村码头七文钱一斤卖了三吊多钱。

    除去鱼苗成本九百多文、给郑则哥的两百文,利润也有四吊多。

    林成贵轻轻捶桌懊悔:“哎呀还是没经验,今年的小鱼苗有不少翻白肚明年咱们养仔细些,争取折损少些。”

    月哥儿的睫毛阴影映在脸侧,他轻声说:“咱们几家人都挣着钱了,明年村里应该有不少人一起养。”

    林成贵却是很乐观:“稻谷不也人人都种嘛,没事。”

    林磊想了想把兄弟俩的打算说出来:“爹,小爹,这次是郑则哥照顾我们,牛车运送和卖鱼他都尽心出力,他也忙,明年不能再麻烦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和阿水打算用这钱买一架牛车,明年训小牛拉货。”

    这话一出,几人脸上都难掩雀跃,那可是牛车啊,村里就没几户人家有牛车他们家如今竟能商量着买了。

    牛车能运稻谷,能运鱼,林成贵就说:“买!钱不够咱用卖粮食的钱买。”

    四人敲定家庭大事时,武家这头也在说卖鱼的事。

    卖鱼得了一吊零几十文钱,除去鱼苗两百文,利润有八百多文。

    一亩水田养鱼的收入对武家来说只是个添头,武阿叔颇为财大气粗,大手一挥对儿子说:“呐,你养的鱼,钱你自个儿收着吧!”

    武宁倒很高兴,跟他爹确认:“真的?真给我拿?”

    估计是从前给爹娘收钱习惯了,没嫁人前,猎物打了不少,铜板一个没有。

    嫁人后武宁脑子也没转过弯来,还对阿爹让自己拿钱感到窃喜。

    武婶子对儿子这傻样儿感到无奈,干脆说:“不拿我收起来了。”

    武宁不敢废话,立马抓走桌上串好的铜板。

    一家人坐在堂屋,听得山脚虫鸣阵阵。

    武阿叔说:“三亩水田缴税后,留点咱们自家吃,若是有剩,卖了钱你俩也自个儿收着吧。”

    夫夫俩应下,林淼随即说起秋收安排。

    周向阳家里,孩子洗完澡睡眼惺忪跟在他阿娘脚边,困得摇摇晃晃,就等人睡觉了。

    “阿娘,还点灯干啥呀。”

    周爹夫妻关好院子篱笆门,锁好厨房,堂屋大门插上门拴,然后举着油灯回房。

    周向阳亦步亦趋。

    夫妻俩对视一眼,瞧见小儿子这样,就知道他又要耍赖了。

    周父盘腿坐在床上,拦住小孩说:“困傻了么是不是,回你房去睡觉了。”

    周向阳摇头摆脑地,有一点羞,但又不愿意自己睡。不让他上床去,他就一半身子趴在爹娘床铺晃脚,这么赖着。

    周婶子用布巾扫扫床铺这头,周向阳就挪到另一头,扫到另一头周向阳就挪回来,像只不停在床边打转的小陀螺,

    “你都九岁了,要是虎子和小山知道你还赖着爹娘睡觉,看你羞不羞。”周婶子说。

    “我才九岁。”

    周向阳趴了一会儿,趁爹娘说话不注意迅速爬上床,躲到床铺最里面。

    夫妻俩没理他,周父拿出林磊给的一吊多铜板,低声和婆娘说:“养鱼真能赚钱,有八百五十文的利润。”

    周婶子激动地接过钱串,就着油灯光仔细看,开始算起来:“不少了咱家没那么多田,若每年养鱼能多这份钱,等到小阳十七八岁,他成亲的钱就有了!”

    家里生活也能宽裕轻松些。

    周父感慨说:“咱们月哥儿找了个好丈夫,石头有点好事也没忘了咱。往后要跟小阳说,长大要帮着点他石头哥。”

    周婶子转头去看小儿子,几句话的功夫小孩已经睡沉了。

    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她商量道:“秋收结束后,咱们去割猪肉做一桌好菜,打点酒,喊月哥儿石头来家里吃顿饭吧!”

    周父很是赞同:“成。”

    今年天公作美,村民日日望天,不见一点下雨迹象,心中大喜。

    郑老爹去田里看了几次,稻谷金黄一片,稻穗沉甸甸。村里有人想要再等等,有人觉得已经到了最好时间,郑老爹就是后者。

    镰刀已经磨得足够锋利,稻谷已经足够饱满。这日他从田里回家,找上儿子就说:“割稻谷!”

    一家人全身心投入秋收。

    周舟今年没干厨房的活儿,有娘亲和阿娘做饭、有孟辛送饭送水,郑则和阿爹割稻谷,他和鲁康在边上甩稻谷脱粒、捆稻草。

    周爹自知帮不上,这节骨眼上他不敢出门添乱,就跟在妻子身后做点小事。

    村民在田间地头各处走动,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白天干活辛苦,傍晚早早歇息,也没人出门溜达撩闲。

    “舟哥儿,去地里呢?”

    “是啊,还没割完,回家拿箩筐。”

    “谁不是,我家赶紧赶慢这才割了两亩,哎不说了,得赶紧送饭干活。”

    整个村子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村民生怕活干到一半突然下雨,稻谷开始收割便一刻不敢停歇。

    割完就地脱粒,再用牛车拉走,四亩水田连干五天才割完。

    稻粒全部顺利运回家,一家人提着的心总算安稳落回肚子。

    幸得今年没有下雨预兆,不然父子俩得忙坏,麻袋全部搬到堂屋,卸完牛车两人累得直接坐在门槛上歇气。

    郑老爹望向远处风景,暗暗在想,光想买田不成啊!

    缓过劲儿来后,他朝儿子低声闲聊:“咱家到你这代是独苗,往后不能是了吧?”

    郑则觉得这话头起得莫名其妙,“哪儿能说准。”

    “咋说不准,你俩这么年轻,健健康康的,咱家如今有地有生意……不然你想交给谁?”

    你不也年轻过,你年轻时不也健健康康,你是只乐意要一个吗郑则腹诽,他没敢说出口,只转头无奈看了阿爹一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