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45章 再续生命守护约
    焦土上的橙影:再续生命守护约

    “探索号”穿越马六甲海峡时,湿热的风裹着若有若无的焦糊味扑面而来。萧凡指尖摩挲着背包里的猴面包树种子,种子外壳的粗糙触感还未褪去,眼前海面上掠过的白鹭却已带着热带的鲜亮。林夏抱着一叠标注“加里曼丹泥炭地”的资料匆匆走来,纸张上印着的焦黑森林照片格外刺眼:“李教授刚发来电报,上周泥炭地又发生了三场山火,过火面积超过五十平方公里,他们在火场边缘发现了三只受伤的红毛猩猩幼崽,其中一只还在发烧。”

    船在印度尼西亚坤甸港靠岸时,远处的天空泛着诡异的橘红色——那是泥炭地燃烧产生的烟雾,即使隔着几十公里,也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草木焦味。李教授穿着沾满黑灰的防火服,带着当地动物救助员拉玛在码头等候,拉玛怀里抱着一个铺着软布的竹篮,里面蜷缩着一只巴掌大的小红毛猩猩:“萧队,这是‘橙橙’,它的妈妈在火里保护它时被烧伤了,现在还在救助站昏迷着。”李教授指着远处被烟雾笼罩的森林,声音沙哑:“泥炭地的火不像普通山火,地面下的泥炭层能烧几个月,去年有片火区烧了整整半年,连地下三米的泥炭都没放过,红毛猩猩的栖息地已经被烧得支离破碎。”

    科考站设在泥炭地边缘的一片次生林里,几座临时搭建的木质房屋外,搭着十几顶绿色的救助帐篷,帐篷里传来红毛猩猩幼崽微弱的叫声。萧凡刚走进救助帐篷,就看到兽医正在给一只幼崽处理爪子上的烧伤,幼崽疼得发出“呜呜”的声音,小爪子紧紧抓着兽医的袖口。“这些幼崽大多是在火里被救出来的,有的失去了母亲,有的被烟熏伤了呼吸道,”李教授递来一份救助记录,“目前我们已经救助了十七只幼崽,但还有更多幼崽被困在火场深处,我们根本进不去。”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萧凡就跟着李教授、拉玛乘防火越野车前往火场边缘。车窗外的景象越来越荒凉,原本茂密的热带雨林变成了一片焦土,黑色的树干像扭曲的骨架立在地上,地面上的泥炭层还在冒着青烟,踩上去能感觉到隐隐的灼热。拉玛拿着红外热像仪,时不时停下来观察:“昨天我们在这附近发现了几只红毛猩猩的踪迹,它们应该是在寻找水源和食物。”

    行驶了约一个小时,拉玛突然停下了车:“热像仪有反应!前方五百米处有三只红毛猩猩!”众人立刻下车,拿着望远镜小心翼翼地靠近——只见三只红毛猩猩正围着一个小水洼,其中一只成年猩猩正用爪子舀水,喂给旁边两只幼崽喝。水洼里的水浑浊不堪,还漂着黑色的灰烬,但幼崽们还是贪婪地喝着。“那只成年猩猩的后背有烧伤,”李教授低声说,“它应该是带着幼崽从火里逃出来的,现在还没找到安全的栖息地。”

    萧凡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幕,镜头里的成年猩猩突然抬起头,警惕地朝着他们的方向望来,眼里满是不安。“我们不能靠太近,会吓到它们,”拉玛拉住想要上前的萧凡,“红毛猩猩很胆小,尤其是经历过火灾的,对人类会更加警惕。”于是,众人在远处放下几筐水果和干净的水,然后慢慢退到越野车旁,用望远镜观察。过了大约十分钟,成年猩猩见周围没有动静,才带着幼崽小心翼翼地走到水果筐旁,拿起一个芒果,先喂给幼崽,自己则啃着筐边的香蕉。

    “它们终于肯吃东西了,”拉玛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萧凡拿出卫星电话,拨通了救助站的号码,让他们派救助人员带着设备过来,准备将这三只红毛猩猩接回救助站。挂了电话,他对李教授说:“我们得尽快找到更多被困的红毛猩猩,同时想办法控制泥炭地的火势,不然还会有更多动物遭殃。”

    接下来的几天,萧凡和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拉玛在火场边缘寻找被困的红毛猩猩,用红外热像仪和无人机监测它们的踪迹,然后在安全区域投放食物和水;另一组跟着李教授研究泥炭地的灭火方案,尝试用挖掘防火隔离带和喷洒阻燃剂的方式,阻止火势蔓延。

    在一次搜救中,拉玛发现了一只被困在树顶上的幼崽。那棵树的下半部分已经被烧焦了,幼崽吓得缩在树顶的枝桠上,不敢下来。“它的妈妈应该是在火里失踪了,”拉玛看着幼崽,眼圈泛红,“我们得想办法把它救下来。”萧凡立刻让队员们搭建临时云梯,拉玛则拿着水果,慢慢爬上云梯,轻声对着幼崽说话:“别怕,我是来帮你的,这里有好吃的。”幼崽犹豫了很久,终于慢慢爬了过来,伸出小爪子抓住了拉玛手里的水果,拉玛趁机将它抱进怀里,小心翼翼地爬了下来。

    当幼崽被抱进救助帐篷时,之前被救助的“橙橙”慢慢走了过来,用小爪子轻轻碰了碰它的耳朵,像是在安慰它。兽医检查后发现,这只幼崽除了有些营养不良,没有其他外伤,众人给它取名“小炭”,希望它能像煤炭一样,在困境中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灭火组也取得了进展。李教授带领队员们在火势蔓延的方向挖掘了一条宽五米的防火隔离带,又用无人机向泥炭地表面喷洒阻燃剂,有效阻止了火势的进一步扩散。“泥炭地的火最难灭的是地下火,”李教授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我们还得在隔离带周围挖排水沟,减少泥炭层的水分蒸发,让地下火慢慢熄灭。”

    一周后,救助站的红毛猩猩幼崽增加到了二十六只。萧凡和队员们每天都会去救助帐篷里看望它们,给它们喂食、梳理毛发。“橙橙”的妈妈终于醒了过来,当兽医把“橙橙”抱到它身边时,它立刻用胳膊抱住“橙橙”,发出温柔的叫声,眼里满是爱意。“小炭”也慢慢适应了救助站的生活,开始和其他幼崽一起玩耍,有时候还会爬到萧凡的肩膀上,用小爪子抓他的头发。

    离开加里曼丹的前一天,萧凡和拉玛一起去检查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外的泥炭地已经不再冒烟,隔离带内的次生林里,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几只白鹭落在树枝上,发出清脆的叫声。拉玛指着远处的森林:“李教授说,等雨季来了,我们会在过火区种下更多的树苗,比如红毛猩猩爱吃的榴莲树和芒果树,等树苗长大了,这些红毛猩猩就能回到自己的家园了。”

    萧凡拿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画了幅加里曼丹的画:焦黑的土地上长出了嫩绿的新芽,红毛猩猩妈妈抱着幼崽坐在树枝上,白鹭在天空飞翔,队员们正在种植树苗。旁边写着:“每一寸熄灭的焦土,都孕育着新生;每一次对橙影的守护,都是与雨林的共生之约。”

    第二天清晨,“探索号”准备驶离坤甸港。李教授、拉玛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来送行,拉玛给萧凡送了一个用红毛猩猩毛发编织的小挂件,挂件上挂着一颗榴莲果核:“这颗果核是‘橙橙’妈妈爱吃的榴莲剩下的,希望它能提醒你,加里曼丹永远等着你们回来。”

    萧凡接过挂件,郑重地挂在背包上。他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大家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变成远处的一个小点。林夏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新鲜的椰子水:“下一站,澳大利亚大堡礁。科考站的张教授说,那里的珊瑚礁白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鱼类已经失去了栖息地,我们得去看看。”

    萧凡接过椰子水,指尖传来清凉的触感。他翻开张教授发来的资料,照片上的大堡礁一片惨白,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了白色的骨架,几条小鱼在惨白的珊瑚间游动,显得格外孤单。“走吧,”他对林夏说,“去赴下一场与生命的约定。”

    “探索号”的汽笛声响起,缓缓驶离坤甸港。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加里曼丹森林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像是在向他们告别,也像是在等待着下一次的重逢。萧凡知道,这场与地球的共生之约,永远不会结束,而他们的脚步,会继续朝着每一片需要守护的土地,坚定地走下去。无论是湿热的雨林、酷寒的北极、干旱的沙原,还是燃烧的泥炭地、白化的珊瑚礁,只要有生命在呼唤,他们就会带着希望,奔赴下一场守护。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