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章 总司衙门,权力的交锋
    监国第二日。

    太极殿上的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翘首以盼。

    都听说了昨日太子在崇文馆,召集户部、工部尚书密议的消息。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行事不拘一格的太子殿下,在拿到了“监国”与“全权督办”这两道金牌之后,究竟会如何展开他那宏伟得近乎不切实际的计划。

    李承乾依旧端坐于御座之侧,神情平静。

    待到常规奏报结束,他没有给任何人发问的机会,直接开始了今天的议题。

    “昨日,孤已与戴尚书、段尚书,就‘关中水利及以工代赈’一事,进行了初步商议。”

    李承乾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内,“今日,便将议定之策,奏于诸公。”

    他的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戴胄。

    戴胄手持笏板,迈步出列。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以及与户部几位核心司官的紧急商议之后,这位以稳健着称的尚书,脸上已经没有了昨日的震惊与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兴奋的复杂神情。

    “臣,户部尚书戴胄,启奏殿下。”戴胄躬身道,“臣已连夜核算。若要兴办覆盖整个关中的水利网络,并以工代赈,雇佣十万民夫,为期一年,所需钱粮,约……二百万贯!”

    “嘶——”

    这个数字一出,大殿之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二百万贯!

    这几乎相当于大唐朝廷,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国库,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

    就在众人以为太子殿下会因此而陷入窘境时,戴胄却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然!臣以为,殿下昨日所提之《大唐皇家第一劝农债券》之策,乃是石破天惊之良方!”

    “以东宫之信誉为保,以青史留名之荣耀为引,以一成之利息为饵,必能撬动长安城内万千豪族富商之私库!”

    “臣已与户部同僚推演,此策一旦推行,莫说二百万贯,便是三百万贯,亦可期也!”

    “故而,臣,完全赞同殿下此策!恳请殿下,即刻推行!”

    说完,他对着李承乾,深深一揖。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再次惊掉了下巴。

    他们看到了什么?

    那个以“铁公鸡”闻名,从不肯让国库多花一文钱的戴胄,竟然……竟然主动请缨,支持太子这个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的“借钱”计划?

    而且,还把这个计划,夸上了天?

    昨天在崇文馆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工部尚书段纶,也迈步出列。

    “臣,工部尚书段纶,启奏殿下。”段纶的声音,同样充满了亢奋。

    “臣亦以为,殿下昨日所提之‘分段包干,责任到人’之管理方略,乃是督造大型工程之不二法门!可将巨大之工程,化整为零,权责分明,大大提升效率,杜绝推诿扯皮之弊!”

    “更有殿下所赐之‘神器’——算盘!臣已连夜命工部巧匠,仿制出十余架。”

    “其运算之速,果然十倍于筹算!有此神器,管理十万民夫之工食账目,将再无错漏!此乃我大唐万世之幸!”

    “臣,亦恳请殿下,立刻成立‘水利总司’,臣愿肝脑涂地,为殿下驱使!”

    “算盘?”

    “神器?”

    百官们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似乎都看懂了一件事——那个以严谨和骄傲着称的工部大佬段纶,也……也被太子殿下给彻底折服了!

    李承乾,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户部和工部这两个最重要的部门,变成了他推行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份手段,这份能力,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厉害”来形容了。

    李承乾看着殿下那一张张惊愕的脸,心中平静如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李承乾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在胡闹,他是真的有能力,有办法,去完成这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既然戴尚书与段尚书,皆无异议。”李承乾的目光,转向了长孙无忌,“那么,‘关中农田水利督造总司’,今日,便可正式成立了。”

    “此事,还需中书省出具正式敕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便有劳舅父与房相、杜相,一同操办了。”

    长孙无忌的脸色,有些难看。

    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顺利。

    他本以为,户部和工部,会成为抵制太子这项“疯狂”计划的主力,他甚至都准备好了说辞,来“劝谏”太子不可好大喜功。

    可现在,这两大主力,竟然直接“投敌”了!

    他被架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反对?

    找不到任何理由。

    太子所为,上合君心,下顺民意,又有两大尚书背书,他若反对,就是与天下为敌。

    支持?

    他心中又不甘。

    这个外甥,已经越来越脱离他的掌控,甚至让他感到了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长孙无忌犹豫不决之时,一直沉默的房玄龄,再次站了出来。

    “臣,以为,殿下之策,既然有戴、段二位尚书鼎力支持,已然具备可行之基。中书省,自当全力配合,拟定敕令。”房玄龄一锤定音。

    他不是看不出太子权柄日重,但他看得更远。

    房玄龄看到的是,一旦此策成功,整个大唐,将获得何等巨大的利益!

    在江山社稷的千秋功业面前,个人的权谋与派系的争斗,都显得微不足道。

    “臣,附议。”杜如晦也简短地表明了态度。

    至此,三省六部,最重要的几位大佬,已全部表态支持。

    长孙无忌知道,大势已去。

    只能压下心中的不快,躬身道:“臣,遵殿下令。”

    “好!”李承乾点了点头。

    “总司衙门,便设在东宫崇文馆。即日起,所有相关人等,皆需到崇文馆当值。”

    李承乾的语气,不容置疑,“吏部遴选之官员名单,孤,今日便要看到。”

    “户部之债券章程,工部之勘探计划,三日之内,孤,要看到最终的成文!”

    李承乾开始下达一道道具体而明确的命令,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已成定局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出列的,是太子少师,李纲。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是太子的老师,也是以刚正不阿,死守礼法闻名的当世大儒。

    他颤巍巍地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李承乾,深深一揖。

    “殿下。”

    “李师请讲。”李承乾对他,还是保持着足够的尊敬。

    李纲抬起头,老眼中,充满了担忧与不解。

    “殿下兴修水利,以工代赈,老臣,亦知是利国利民之善举。”

    “但,老臣有一事不明。”

    “殿下为何要以‘东宫’之名,发行那所谓的‘债券’?又为何要将总司衙门,设在这东宫之内?”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殿下!您是国之储君,非是朝廷之宰相!储君之责,在于修身养性,体悟圣人之道,而非插手具体政务,与百官争权!”

    “您如今,将户部、工部、吏部之权,尽揽于东宫一身,这……这与另立一个‘小朝廷’,有何区别?!”

    “此事若传扬出去,陛下会如何想?天下人,又会如何想?”

    “恳请殿下,三思而行!将总司衙门,交还尚书省管辖,以避‘储君干政’之嫌啊!”

    李纲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刚刚还热火朝天的气氛之上。

    他提出的,是一个最敏感,也最致命的问题——权力逾制!

    这也是所有世家官员,心中最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

    瞬间,大殿之内,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喜欢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请大家收藏:()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