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1章 他的远程一言堂,更正洪武之错
    朱元璋看着这场景转换的场面,就让他心中顿生震撼之感。

    他只看见面前的豪华饭厅,突然就开始土崩瓦解了起来。

    紧接着,他的脚下就开始以他的双脚为中心,快速生成连续不断的地板。

    而这些地板之上,又有无数梁柱拔地而起。

    下一瞬,白墙与琉璃瓦,就快速铺满这些梁柱。

    终于,朱元璋再次站在了,奉天殿前的大广场之上。

    自从这依靠梦境预知未来的本事,找上门之后开始,他就经历过无数次的场景切换。

    可那都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还从未有过如此浩瀚的转换之景。

    虽然他依旧身处于他最熟悉不过的奉天殿前大广场,但就凭这足够浩瀚的转换之景,就让他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

    那就是他接下来要见证的,大明建文年间的未来之事,一定是非常值得他重视的事情,也一定是他非常意想不到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元璋那看向奉天殿的目光之中,就有了一抹浓郁的‘重视’之色。

    也就在朱元璋刚飘进大殿之时,他就看见方孝孺正在舌战群儒。

    “不错,”

    “正如礼部尚书所说,我大明以孝治国,所以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也!”

    说到这里,方孝孺又面对满朝文武说道:“可是诸位,陛下是一国之君啊!”

    “如果仅仅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让明知道已成弊政的政策,继续三年之久,这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吗?”

    “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百姓,就是对不起打下这大好河山的太祖高皇帝,这才是天大的不孝。”

    “所以,我方孝孺非常认可镇国公所奏!”

    “不要因为小孝,而忽略了真正的大孝!”

    “太祖高皇帝严苛执法,是因为乱世当用重典!”

    “可大明已经走过三十一年之久,不论是百姓的生活,还是礼法的教养,都已经得以重建。”

    “说大明已经是理想盛世,还为时过早,可大明在太祖高皇帝和镇国公等洪武老臣的经营之下,已初显盛世,这绝对不假吧!”

    “所以,太祖高皇帝所创《洪武律》,绝对不能继续施行,必须推行当朝陛下的《建文律》。”

    方孝孺话音一落,黄子澄又站出来说道:“陛下的《建文律》,虽然取消了《洪武律》之中,七十三条严苛条例,但也有《洪武律》的影子。”

    “在我看来,新的建文律,不仅能向百姓传达,当朝陛下施以仁政的决心,还能表达当朝陛下对太祖高皇帝的敬意。”

    “所以,真的没必要仅仅因为一句‘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就阻止《建文律》的实施。”

    黄子澄话音一落,齐泰又继续说道:“陛下所推行的《建文律》,得到了镇国公的认可,也得到了我们三位的认可。”

    “镇国公是太祖高皇帝钦定首辅帝师,我们三位也是太祖高皇帝钦定辅臣。”

    “我们四位都认可,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

    礼部尚书本来还想再说什么,可他看这三位上朝的辅臣,和那位不上朝的最大辅臣,都同意了此事,他也实在是无话可说。

    朱元璋的眼里,他不仅在礼部尚书的脸上,看到了‘人微言轻’四个字,还在满朝文武的脸上,看到了‘敢怒不敢言’五个字。

    “一言堂啊!”

    “还是他人都不用来,就有人帮他把事情办成的一言堂!”

    朱元璋想到这里,就再次把目光转移到了,正坐龙椅的朱允炆身上。

    其实,他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现在也到了该施以仁政的年月。

    甚至,他还很认可《大帝成长计划》之中,这名为‘勇于纠正前人之错,先拿皇爷爷开刀’的第一条。

    可他就是不想这大明的朝堂,成为他林昊的‘一言堂’。

    所以,他就想看到朱允炆反抗!

    哪怕他朱允炆为了反抗,用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来反驳都行。

    可也就在他如此思索之时,朱允炆就当即拍板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朕就宣旨了。”

    “自即日起《洪武律》全面作废,《洪武大诰》全面作废!”

    “各地方政府,不许再依据《洪武律》、《洪武大诰》为依据,来进行审理和判案!”

    “凡我大明境内,审理和判案依据,只有《建文律》一个标准!”

    朱允炆话音一落,方孝孺和黄子澄以及齐泰三人,就齐齐下拜高呼:“陛下圣明!”

    紧接着,不敢言语的文武百官,也跟着齐齐下拜:“陛下圣明!”

    朱元璋的眼里,朱允炆真的是非常的享受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可他却知道,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是非常虚假的。

    “允炆啊!”

    “你太让咱失望了,你太让把皇位传给你的太祖高皇帝失望了。”

    “你就看不到,满朝文武都在被压迫吗?”

    “你的不反抗,只会告诉满朝文武,你这个皇帝都已经接受了这种压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见你都放弃了,还会帮你反抗吗?”

    “你这真的是”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心中顿生无力之感。

    这一刻的朱元璋,已经对这个沦为林昊的一言堂的‘未来大明’,失去了兴趣。

    现在的他,只想快点回到他的年代,只想尽快开始为了避免这一切发生而谋!

    可也就在他如此希冀之时,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这个‘魂’快速吸出了奉天殿。

    等他回过神来之时,他就已经身处于殿前大广场的日晷之下了。

    紧接着,他就看到日晷的针影,不断在日晷轮盘上转圈。

    而他头顶上的天空,也在快速白昼转换。

    与此同时,他的面前,就再出现了一面,只有他可以看见的虚拟屏幕。

    虚拟屏幕之中,无数的钦差队伍,带着朱允炆签署的《建文律》,发往全国各大州县。

    各大州县官吏接到旨令之后,也在快速实施最新的《建文律》。

    一处菜市布告栏之下,无数百姓正在围观相应的宣传。

    “这新的《建文律》,比严苛的《洪武律》和《洪武大诰》要好多了呀!”

    “乱世当用重典,盛世当施行仁政,这是当朝陛下在告诉我们大家,他要施行仁政,要让百姓休养生息啊!”

    “陛下难道不怕别人说他三年不到,就修改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律令,是为不孝吗?”

    “陛下冒着大不孝之名,也要施行新政,还真是有魄力啊!”

    “也不看看当朝陛下是谁的学生,他可是镇国公的学生,自然有镇国公的魄力。”

    “你们这些后生晚辈要知道,镇国公可是一个,可以为了老百姓,连命都不要的人。”

    “只能说,这建文一朝,值得我们大家期待,这建文皇帝,也值得我们支持!”

    “”

    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接连不断的来。

    画面之中的菜市名,或者店名,也在告诉朱元璋一个消息。

    那就是这些接连不断的画面,正在反映全国各地方的百姓心声。

    因为这些菜市名和店名,都会带有扬州、凤阳、杭州、绍兴等地名。

    甚至,他还看到了大明西南的重庆、成都,以及大明北边的大同、太原等地名。

    这些接连出现在画面之中的地名,就足以告诉朱元璋一个,他不得不承认的好消息。

    那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林昊强权之下的‘建文新政’,正在快速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成为全国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皇帝。

    当然,这些把建文皇帝朱允炆,当成是真正的皇帝的声音之中,也总是会有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

    而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就是一句‘建文皇帝虽好,但却是镇国公所教’。

    其实,这还不是最让他心烦的事情。

    最让他心烦的事情,是他想承认这句‘建文皇帝虽好,但却是镇国公所教’,但他却不得不承认。

    就他目前的所见所闻来看,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他林昊不暴揍朱允炆,朱允炆不会乖乖的接受他林昊的谏言。

    如果没有他不卑鄙的用‘素描’收服方孝孺三人,建文新政也没办法这么快施行。

    总之就是一句话,如果他林昊不对新帝大逆不道,不对同僚卑鄙无耻,他朱允炆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皇帝。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不禁皱起了眉头。

    “难道,咱又错了吗?”

    “咱不可能有错啊!”

    “哪有对皇帝大打出手的忠臣,哪有对同僚卑鄙无耻的贤良?”

    “可咱看到的结果,又足以证明,他这个对皇帝大打出手,对同僚卑鄙无耻的人,正是让新帝快速收获民声的忠臣贤良?”

    “”

    朱元璋没有那么快接受,这远远超出他认知的一切。

    但他也愿意再继续看看了!

    甚至,他对林昊强权之下的大明,还有了那么点希望。

    也就在朱元璋对这未来的大明,再抱希望之时,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往奉天殿里吸。

    朱元璋的眼里,户部尚书抱着玉笏向朱允炆谏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对天下佛门的恩典,不可撤回。”

    “世人皆知,太祖高皇帝与佛门颇有渊源,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佛门对太祖高皇帝有恩。”

    “陛下如果觉得佛门手里的免税土地太多,可以自即日起,不再允许他们获取新的免税土地。”

    “但他们在洪武一朝所获免税土地,在世人看来,就是太祖高皇帝的报恩之举!”

    “如果陛下撤回恩典,天下人会说陛下不孝,也会说太祖高皇帝忘恩负义。”

    “还请,陛下明鉴!”

    朱允炆严肃道:“其实,皇爷爷生前对朕说过,他当和尚的时候,也过得不好。”

    “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身板,不是在挑水,就是在挑水的路上。”

    “但不管怎么说,总归是没有让他饿死街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