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7章 开宝十年…洪武十六年…贞观十六年
    “立春了,开封府的雪已经化的差不多了!”

    福宁宫内,赵匡胤站在宫门外的玉阶之上,眼神看着不远处的宫檐上,积雪消融,心神不由的有些感慨。

    眼下已经是二月初四,过了开宝九年,赵匡胤并没有选择更改年号,如今已经是开宝十年了。

    自他从后世归来之后,算算时间,已经过了三个多月了。

    若非那一夜时空洞开,一众帝王将相出现在他的眼前。

    也许,现如今的他,早在去年便因故而逝了。

    人常言,五十而知天命,赵匡胤也未曾想到,自己会在五十岁这一年,迎来这般的机遇。

    他知道,那一夜他前往后世,不仅仅改变的是自己的命运,整个大宋的命运,大概也会因此而改变。

    在后世养病的日子,有关大宋的史料,赵匡胤自然也了解了不少。

    有宋一朝,天下未曾一统。

    靖康之耻、何其耻辱,南北二宋,令人发笑。

    “老二啊老二!”

    想到赵光义,赵匡胤的心里隐隐有些纠结。

    说起来,关于赵光义谋害自己的事,回归而来的赵匡胤并没有急着处理对方。

    或许一个觊觎自己位置的兄弟,这样的存在换做其他朝代的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容忍。

    但,他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唐末之后,那些为了皇权,自相残杀之人。

    他做不出那种弑兄杀弟的举动。

    “晋王最近在做些什么?”

    想到赵光义,赵匡胤随口朝着边上的侍从问了一句。

    “回官家的话,听晋王府的人说,晋王殿下最近……”

    内侍张嘴回应,话说到一半似乎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

    赵匡胤闻声转头,瞧见内侍脸色戚戚,不由的沉了沉声:“嗯?”

    “官家,晋王殿下这一月来,一直睡在猪圈里面!”

    堂堂亲王之尊,跑到猪圈里睡,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他们这些内侍能够评价的。

    若非官家开口询问,他连开口提都不敢提。

    没有人知道三个月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归来的官家说自己遇到了仙人,而晋王殿下没有得到仙人的赏识。

    自那之后,晋王便像是疯了一样。

    而原本对于晋王极为偏重的官家,似乎不觉间态度也跟着变了。

    朝堂上,赵匡胤一连串的调用,使得整个京都风声鹤唳。

    晋王系的官员,不是被调遣到无用衙门,就是被下放到外地,整个开封都清楚,晋王殿下失势了。

    没人知道,是因为仙人之事,还是……

    “猪圈?”

    听闻赵光义现如今睡在猪圈里,赵匡胤嘴角忍不住撇了撇。

    什么疯了?

    不过是被吓破了胆罢了!

    老二啊老二,你是在担心大哥我会杀了你吗?

    也许吧!

    谋害皇帝这样的事,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杀头的罪过。

    不管是谁,就算是皇帝的亲兄弟,也没有哪个皇帝能轻易容忍。

    想来赵光义自己也清楚。

    三个月了,自己这边什么也没做,对方便已经吓得自己跑到猪圈里去睡了。

    “传旨,摆驾晋王府!”

    朝着边上的内侍吩咐了一句,赵匡胤返回福宁宫更衣换装。

    等到御驾抵达晋王府,早早收到消息的晋王府早已经府门大开。

    赵匡胤抬头,以晋王妃为首,一众晋王府的人员尽皆在府门外等着自己驾临。

    “拜见官家!”

    晋王妃符氏带着人朝着赵匡胤见礼,其脸色晦暗,眼神里似有几分哀怨。

    赵匡胤只是淡淡点了点头,随即便开口询问赵光义所在。

    “晋王何在?”

    “官家,他……”

    晋王妃银牙紧咬,似乎对于赵光义的事难以启齿。

    自那夜从宫内回来之后,赵光义整个人就是变了一样,而在过了几天等收到赵匡胤归来的消息后,赵光义更是直接疯了。

    整个晋王府没有人知道赵光义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连续三个月,晋王妃更是多番想要入宫询问,只是这段时间赵匡胤忙着收拢朝堂势力,根本懒得理会晋王府的情况。

    直至现在,赵匡胤突然间摆驾晋王府。

    符氏早就想要询问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官家,晋王他到底……”

    赵匡胤摆了摆手:“不必言说,上前带路!”

    对于赵光义的情况,赵匡胤懒得解释什么?

    自己这个弟弟自小便心思深沉,要说对方真的疯了,赵匡胤根本不会相信。

    眼下这般情况,想来赵光义是连晋王府的人都瞒着。

    也对!

    他已经吓破胆了,为了活下去,瞒着晋王府的人装疯,倒也说的过去。

    踏入晋王府,赵匡胤带着内侍、护卫,跟着符氏直勾勾便奔着赵光义所在的地方而去。

    穿过廊道,才刚刚进入晋王府的后院,一阵特殊的恶臭之味便开始扑面而来。

    “还请官家见谅,王爷他……”

    符氏脸色难看,单手用绣帕捂着鼻口,眉头紧皱,其伸手朝着前方所在指了指,脚下便顿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匡胤蹙了蹙眉,抬头朝着眼前院内打量。

    目光搜寻间,耳边突兀间便听到了一股傻笑之声。

    “嘿嘿,嘿嘿!”

    “仙人,我也是仙人!”

    ……

    耳边的声音从院内传来,赵匡胤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

    目光之内,映入眼帘的身影很是熟悉。

    赵光义胡乱的披着一身华衣锦服,本该梳理整齐的发丝,此时却凌乱的披散着,其光脚赤足,跑动之间,胯下两条大毛腿若隐若现。

    眼前的情形,使得符氏转头侧目。

    院外一众侍从、护卫亦是低着脑袋,唯有赵匡胤静静的看着。

    “光义,朕来了!”

    朝着院内的赵光义喊了一声,赵匡胤没有在意萦绕在四周的那股恶臭。

    抬脚,他便直勾勾朝着赵光义所在跨了过去。

    一步,两步……

    院内的赵光义似乎是听到了声音,那披散着发丝的脑袋微微转了转。

    像是见到了什么惊惧之物一般,整个人慌乱之间跌落在地。

    “鬼,鬼……”

    “不要过来,不要过来!”

    赵光义瘫在地上使劲的往后缩,直至退无可退,而视线之内,赵匡胤已然到了近前。

    亲兄弟之间的眼神,在刹那间对视。

    一者瞳孔震动,一者目光如炬。

    “知道怕了?”

    看着眼前赵光义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此时的赵匡胤却生不起丝毫愉悦。

    他俯身,单手拽住赵光义,手臂上巨大的力道将对方硬生生拽至自己身前。

    “朕知道你没疯!”

    “你就这般怕朕杀你?”

    “放心,朕答应过母亲会好好照看你们兄弟,朕不会杀你的!”

    “你依旧会是晋王,但记住,你只能是晋王!”

    将赵光义松开,赵匡胤淡淡的朝着对方看了看。

    “收拾收拾,好好活着!”

    “朕要让你看着,看着朕一统天下!”

    朝着赵光义最后说了一句,赵匡胤宣布摆驾回宫。

    次日!

    朝堂议会,赵匡胤以赵德昭为监国,同时宣布南下亲征,准备一统吴越之地。

    ——

    开宝十年的赵匡胤准备开始御驾亲征。

    另一边。

    大业十年,三个月的时间,亦是悄然而逝。

    隋廷收到荥阳被攻破的消息后,很快便派遣了大军前往荥阳围剿。

    刚刚返回的李二公子决定亲自挂帅,尉迟敬德与侯君集为其先锋,同时驻守荥阳的瓦岗部从从旁策应。

    此一战,隋军大败,李世民声威大振。

    此战之后,翟让有心投效,在徐世绩从旁配合之下,整个瓦岗寨内部在经过一番争斗之后顺利达成一致。

    不日,瓦岗寨彻底投效于李世民麾下。

    大败隋军之后,李世民高举义旗,于次月领军向西,破虎牢关,以雷霆之势拿下洛口仓,并顺势开仓放粮,此举后义军声威,如日中天。

    ……

    “下雪了!”

    荥阳城内,自拿下洛口仓之后,天气便越发寒冷。

    县衙之内,四周点燃的炉火让屋舍内多了几分热气。

    李二公子与贞观皇帝同席而坐。

    “差不多已经过了三个月了!”

    贞观皇帝幽幽开口,他倒是没想到,之前顾渊将另一个自己送回来之后,回去就开始闭关了。

    以至于连续三个月他已经没有和大唐那边有所联系了。

    也不知道,承乾那家伙监国怎么样了?

    “现如今我们已经拿下了荥阳和洛口仓,我听闻杨广此番已经南下江都,若非眼下天降大雪,我打算即刻率兵前往洛阳!”

    李二公子朝着县衙外看了一眼,视线之内,白雪皑皑。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不用太过着急,现在是大业十年,隋廷还是有几分余力的!”

    贞观皇帝朝着年轻的自己看了看,这家伙急着想要攻打洛阳,无外乎就是怕李渊也开始跟着造反。

    不过,以他的了解,没有自己在旁拱火,现如今的李渊不会那么快下定决心造反。

    “洛阳乃是重镇,若是只凭你现如今手下的兵马,想来一时半会是拿不下的!”

    “且等来年开春之后,再做决定!”

    屋外的雪不觉间好像又大了一些,李二公子听见另一个自己这般说,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

    “现如今,也不知道顾先生那边怎么样了?”

    ——

    “呼!”

    “终于搞清楚了!”

    现代时空,西都,私家庄园。

    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顾渊终于搞清楚该如何使用时空能量,架构稳定的传送通道。

    几乎在弄明白的一瞬间,顾渊便忍不住打开了传送通道。

    与此同时,各个已经激活锚点的时空之内。

    一道道淡蓝色的传送通道,突兀间开始显现。

    明-洪武十六年。

    新长安,帝宫-奉天殿。

    大明新一日的朝会才刚刚开始,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忍不住有些感慨。

    现如今随着大明的发展越来越快,奉天殿内站着的官员也都跟着翻了几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