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4章 曼成,你在写什么?
    这日,裴元绍来见韩韬,禀报道:

    “主公,据淮南传来的消息,孙策将传国玉玺献给袁术,从袁术那里换来了三千兵马。

    此刻他正马不停蹄赶往江东,欲支援吴景,对抗刘繇。”

    话音未落,韩韬脚步一顿,眉头微皱,神情变得严肃。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远方

    孙策借兵?按照历史进程这应该是公元一九五年才会发生的事,如今才公元一九三年,竟然提前了两年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时间线的变化?”他心想。

    孙策,你的野心不小,可惜你遇上了我。我是不会让你轻易夺下江东的!

    片刻后,他转头看向裴元绍:“你速派人前往淮南散布消息,就说孙策在出发前,已与周瑜等江东大族私通。等他一回江东,便会脱离袁术,自立为王。”

    裴元绍闻言,当即拱手领命:“是,主公。”

    说罢,他继续禀报:“主公,如今文武榜已传遍天下,尤受寒门子弟追捧。

    这些人仕途被世家切断,文武榜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许多人甚至借钱做路费,昼夜兼程赶往长安,只为有个出头之日。”

    韩韬闻言微微点头,心想:不知道这次能淘到什么宝贝。

    “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肯来应榜,那便是为我造势。”接着韩韬沉声道,

    “你再派人散播消息,就说很多名门望族的子弟也纷纷来应榜。”

    “是!”裴元绍眼睛一亮,领命退下。

    裴元绍走后,韩韬闭上双眼,唇角微扬。

    天下就是一盘棋,而自己就是执棋者。

    次日,韩韬召集一众文武议事:“孙策将传国玉玺交予袁术,换来了三千兵马,此刻正赶往江东。此事,你们怎么看?”

    众人听后,开始议论纷纷:

    “区区三千兵马,能掀起什么风浪?”

    “袁术数万大军尚奈何不了刘繇!”

    “刘繇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占据大义,孙策只怕会无功而返。”

    贾诩轻轻抚须,目光平静:“主公,孙策虽然勇猛,但刘繇根基深厚,三千兵不足以动摇局势。”

    韩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严肃。心想:

    “若让孙策得手,未来的江东,将不再是零散的州郡,而是统一的整体。

    一个统一的江东,连曹操八十万大军都难以战胜,自己到时候再想铲除孙策恐怕会十分困难。”

    接着他转身看向众人,问:“若孙策得到江东氏族支持,再借其父之威,诸位觉得,他能否击败刘繇?”

    听到此话,众人顿时默不作声。

    韩韬接着说:“据密报,孙策已在暗中联络江东各大士族,图谋共击刘繇。”

    贾诩闻言,眼睛微眯:“主公所虑甚是。孙坚之名,在江东颇有威望。

    若孙策能得士族支持,确有可能据江东以自立。

    况且,刘繇治理扬州多年,政务松弛,士族对他早有怨言。”

    韩韬点头赞同:“那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应对?”

    贾诩沉思片刻,道:“我军远在中原,鞭长莫及,不便直接插手。

    但可以朝廷的名义,命徐州刺史陶谦率兵南下,支援刘繇,牵制孙策。”

    韩韬闻言,眉头一挑,心想:“陶谦早就派子前来自己这里做人质,表达了臣服之意,再加上以朝廷的名义,让陶谦出兵应该不难。”

    他笑着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立即起草圣旨,加封陶谦为左将军,令其统兵驻扎在边境,随时听令。”

    “是。”贾诩拱手应道。

    韩韬随即看向审配:“正南,你亲赴江东,面见刘繇。以朝廷安抚扬州兵乱为名。

    劝其提防孙策,整合地方势力,对抗孙策。”

    审配道:“遵命,臣即刻启程。”

    韩韬满意地点头。自从审配上次揭发韩氏族人贪腐后,韩韬便对其信任有加,已经渐渐的将审配当做主要谋士来使用。

    最近这些天,曹操总是从梦中惊醒,夜不能寐。

    他最担忧的,是自己麾下寥寥几位能臣武将,尤其是李典,哪天会被韩子韬的文武榜吸引,离开自己。

    这天一早,曹操眼圈发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吃着早饭,神色萎靡。

    夏侯渊来见,见曹操脸色不佳,便关切的问:

    “兄长,可是有事忧虑?不妨与我言说。”

    曹操看了夏侯渊一眼,终究没把对“文武榜”的担忧说出口,只道:

    “无妨,只是睡得不好。”

    “那我一会儿让郎中给兄长开些安神药。”夏侯渊道。

    曹操点了点头,心想: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摊牌。于是带着随从,前往李典府中。

    门外守卫见曹操至,正欲通报,曹操一挥手,示意士兵不要出声。

    曹操步入府内,穿过前院,不见人影,接着来到书房。远远望见李典正坐在案前,似在写信。

    曹操眼睛微眯,心头一紧:李典平日不是练武,就是练兵,今天怎么写起信来了,曹操甚至都不知道李典竟还会写字?写的是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曹操轻咳一声。李典闻声望去,见曹操亲至,顿时一惊,猛地站起。

    同时慌乱的将案上的纸,快速用旁边的书籍压上。动作虽快,却没有逃过曹操的眼睛。

    李典急忙走出书房,来到曹操面前,拱手作揖:

    “拜见主公!”

    曹操笑着拉住李典的手:“曼成,我今日闲来无事,特意来看看你。”

    “主公有心,末将感激。”李典略显局促。

    曹操环顾四周,接着看向书房里的案桌,问李典:

    “刚才见你在执笔,在写什么呢?”

    李典一怔,接着有意避开曹操的目光,轻声答道:

    “呃,末将只是随便写写。”

    这句“随便写写”,落在曹操耳中,更添几分可疑。他心想:果然有事隐瞒。

    二人来到书房落座,曹操直接问:“曼成,你可有意前往长安,参加韩子韬设立的文武榜?”

    李典心头一惊,忙道:“主公对末将恩重如山,末将怎么会做如此不忠不义之事。”

    曹操听后正欲松口气,却听李典补了一句:

    “只是听闻文武榜会将天下人才进行排名,末将也曾动过念头,想去长安和天下英雄比上一比,看看自己能排第几。”

    曹操心想:果然是动心了。接着语重心长道:

    “曼成,韩子韬乃国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共讨之。你切莫被他那套虚名所迷惑。”

    李典低头抱拳,正色道:“主公放心,末将自今日起,绝不再想文武榜之事。”

    曹操点了点头,继续说:“他日你随我铲除韩子韬,匡扶汉室,必将名垂千古。”

    “末将不敢忘志。”李典坚定的说。

    临别前,曹操眼角余光瞥见被李典藏起来的纸,竟然露出来一角,赫然写着“致韩”的字样。

    那“韩”字像一颗钉子,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嘴角微动,最终压下心中疑虑,未再细问,转身离去。

    曹操走后,李典回到案前,将那封信重新取出,轻轻展开,上面写着:

    “致韩府小莲”

    李典自言自语:“也不知她看了,会不会觉得我太唐突。”

    想着想着,竟露出几分羞涩。

    而此时,离开李府的曹操,心中却仍挂念那封信。

    他摇了摇头,强自释怀:曼成一向忠厚,或许真是我多心了。

    可那刺眼的“韩”字,在曹操的脑海中却挥之不去

    喜欢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请大家收藏:()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