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4章 金积堡之役
    同治元年冬,酷寒如刀,割破宁夏大地。

    灵武县东塔镇西头,“神瞎子”马于瑟缩在破屋内,枯瘦手指摩挲着龟甲,突然,龟甲爆开。

    他大吃一惊!喟然长叹:“大乱将至,三十年一轮回,陕甘恐再无宁日。”

    神瞎子马于以算卦为生,声名远扬,所言常被乡人视作谶语。

    这时,孙子马浩匆匆进屋,满脸焦虑:“爷爷,咱家粮食早就吃完了,这寒冬来得这般早,可怎么活啊?”

    马浩又咬牙道:“我听说灵武县金积堡的马化龙马大侠,创立教会,主张‘天下穷人是一家’,

    专与欺压百姓的清狗作对。我要去投奔他,为穷苦人出一口气!”

    马于虽满心不舍,但自知无力阻拦,只能含泪应允。

    彼时,陕甘大地的烽火已熊熊燃起。

    回民长期遭受清廷与汉族地主的双重压迫,土地被夺、赋税繁重、司法不公 ,

    加之伊斯兰教新旧教派冲突被清廷利用,矛盾一触即发。

    1862年,陕西“汉回争斗”,官府偏袒汉民与老教。

    马化龙率领新教教众,在宁夏灵武振臂一呼,起义浪潮迅速席卷甘肃。

    金积堡,黄河东岸的险要之地,成为起义军的坚固据点。

    马化龙推行平等互助的政策,吸引无数回民投奔,势力愈发壮大,

    直接威胁清廷西北统治,更与转战而来的西捻军联手,让清军焦头烂额。

    “……”

    紫禁城养心殿内,慈禧怒摔陕甘总督的求援文书:“反了!太平军、捻军刚平,回民又来添乱,没完没了了!”

    她强压怒火,扫视群臣:“谁能平定西北,挽救危局?”

    曾国藩出列,沉稳举荐:“臣保举闽浙总督左宗棠。”

    慈禧皱眉:“左宗棠?他性子暴烈,与你也多有争执,能担此重任?”

    曾国藩拱手道:“太后明鉴,左季高虽性情刚烈,但行事果敢。

    去年在浙东追剿长毛余孽,雷霆手段,尽显狠劲。

    他麾下的楚军,皆为湖南精锐乡勇,作战勇猛,历经百战,对付捻匪与回部,定能发挥奇效。”

    慈禧思索片刻,终是颔首:“好,就依你所言。传旨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督办陕甘军务,

    楚军听其节制,户部与两江、湖广全力协济粮饷。若丢了西北,让尔提头来见!”

    同治六年,左宗棠赴任。面对复杂战局,他冷静布局,制定“先秦后陇、先捻后回”战略。

    旨在先平定陕西捻军与回民军,再全力进攻甘肃。

    同治七年,西捻军覆灭,张宗禹被凌迟处死。

    接下来,左宗棠集中兵力攻打甘肃回民军,他将战场分为三路,北路主攻金积堡,由湘军悍将刘松山率“老湘军”担当重任。

    刘松山勇猛无畏,1869年(同治八年),他率军自陕北入宁夏,迅速攻克灵州,

    切断金积堡与蒙古联系,又南下直逼金积堡外围。

    马化龙深知金积堡的重要性,亲率主力顽强死守,双方在马家滩、青铜峡一带展开激烈拉锯战,清军一时难以突破。

    1870年(同治九年),刘松山率楚营精锐抵达吴忠堡,马化龙因楚军攻势凶猛,心生惧意,假意投降。

    刘松山信以为真,亲赴马王寨受降,不料马化龙部下突然反叛,刘松山当场被冷枪击中身亡。

    噩耗传来,左宗棠痛心疾首,悲痛过后,他将指挥重任交给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

    刘锦棠年仅28岁,却早已在战场上历练得沉稳坚毅,威望颇高。

    他接任后,迅速稳住军心,施展一系列狠辣战术:在黄河两岸筑垒,修复永宁洞,断金积堡水源。

    避其锋芒,先拔除周边卫星堡垒,逐步缩小包围圈。

    派精兵阻截河州、西宁方向的援军,让马化龙陷入孤立无援。

    金积堡内,形势愈发严峻,粮草匮乏,连老鼠都吃光了,百姓苦不堪言。

    迫于无奈,马化龙挑起白旗,表示再次投降。

    夜深了,马浩看着身边的老弱病残,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越发坚定了刺杀刘锦棠的决心,期望能为堡内百姓杀出一条生路。

    一天夜里,马浩换上轻便衣物,怀揣利刃,悄悄摸出藏身之处。

    月光洒在地上,宛如铺上一层银霜,他借助阴影的掩护,在废墟与残垣间灵活穿梭,向清军大营靠近。

    好不容易躲过层层守卫,潜入刘锦棠营帐附近,却不小心踩到一根枯枝,“咔嚓”一声,在寂静夜里格外刺耳。

    瞬间,周围火把齐亮,清军士兵从四面八方涌出,将马浩团团围住。

    刘锦棠闻声走出营帐,看着被擒的马浩,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这少年,为何行刺于我?”

    马浩怒目而视,啐道:“你们这群清狗,残害百姓,我要为金积堡的父老乡亲报仇!”

    刘锦棠微微皱眉,一挥手:“带下去,明日审讯。”

    天亮大亮,马化龙为表示投降诚意,把武器全部扔出城,刘锦棠决定受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早饭后,刘锦棠营帐内,一名参将神色谄媚地凑上前:

    “大人,这马化龙狡猾得很,如今虽已投降,但难保他没有后手。不如我们……”

    他做了个隐晦的手势,“在堡内‘搜出’些武器,就说他意图谋反,趁机除了他,

    一来为刘大帅报仇,二来也绝了后患。”

    刘锦棠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想到叔父刘松山的惨死,终是咬牙点头:“此事务必做得隐秘,不可露出破绽。”

    第二天,清军在金积堡内展开“搜查”,很快,一千二百杆俄制洋枪被“搜出”。

    刘锦棠以此为据,上奏朝廷,称马化龙阳奉阴违、私藏武器、意图复叛。

    而马浩,面对清军的严刑拷打,始终不屈,坚贞不屈的他,最终壮烈牺牲,没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1871年正月十三日,寒风凛冽,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被押赴刑场,监斩官声音生硬:“凌迟处死。”

    其余一千八百多名起义军骨干也被分批斩杀,金积堡的回民老弱妇孺被迁往平凉、固原等地安置,被迫离开了这个教会中心。

    金积堡的陷落,成为陕甘回民起义的转折点。此后,左宗棠与刘锦棠乘胜追击。

    同治十二年,陕甘地区的河州、西宁、肃州相继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彻底平息。

    这场历时数年的战争,朝廷耗费巨资,无数家庭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西北大地满目疮痍。

    金积堡之战后,刘锦棠因功被赏“骑都尉”世职,加“云骑尉”衔,升任甘肃西宁道,正式步入地方高级官员行列。

    这正是,战争的结果,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底层老百姓。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清宫秘史十二章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