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义和团的同时,慈禧命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
她的懿旨言词恳切。
“李中堂,只要八国联军退出北京,答应他们提出的任何条件,只要不打仗就行,哀家总不能总待在西安吧?”
这场由慈禧导演的宣战闹剧,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草草收场。
大清赔偿外国列强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加上利息,一共十三亿三千万两白银。
史称“庚子赔款”。
这些银子从何而来,还不是增加百姓赋税而来吗?
“……”
《辛丑条约》的签订,换来了慈禧的进京通行证。
她那颗悬着的心啊,终于“扑通”落了地。
“啊!京城,你等着我回去,慈禧放飞了心情。”
想着要回紫禁城,慈禧的心情由阴转晴,对光绪也不再那么凶神恶煞。
不过,她那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让光绪更加心惊肉跳……
1901年10月6日,慈禧说今天是黄道吉日,利于出行。
陕西都督心里话,“快点走吧!”
西安城一时间热闹起来,城门大开,鼓乐喧天,
小脚太太们都出来看热闹,只见一支形形色色的队伍鱼贯而出。
“姐们,慈禧太后要屎壳郎搬家——滚球。”嘻嘻嘻……
回銮的队伍,打头阵的是的护卫骑兵马队,他们身着长袍,外罩马褂,腰佩长刀,脚底穿快靴,马蹄声“踏踏”作响。
紧接着是一群太监,他们努力挺直腰板,小心翼翼地簇拥着后面的銮驾。
再往后,便是领侍卫内大臣,他们或骑马,或乘车,一脸严肃,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那架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我们要回朝,这回我们又赢麻了。
三声警鞭脆响,宛如惊雷炸响在人群头顶。
西安行辕送行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脑袋埋得低低的,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时,几乘金黄色的御轿缓缓从行宫里出来,打头的是光绪皇帝,他坐在轿中,
他神色紧张落寞,眼神空洞,一只手使劲攥着衣角,仿佛对眼前这一切都已麻木。
回去意味着什么?还用问,继续监禁。
第二乘便是慈禧太后的轿子,她端坐在里面,脸上虽强装镇定,可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她内心不安。
后面还跟着皇后、瑾妃、大阿哥等人的轿子。
整个回銮队伍,马车多达3000多辆,人马过万,一眼望不到头,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回銮可比逃亡隆重多了,西安知府派出了盛大警卫队,这叫前接后送。
只见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绸飘舞,灯笼高挂,
看似一片喜庆祥和,可百姓们的眼神里,却满是无奈与麻木,
他们被官府逼着营造和谐气氛,不挂彩旗会被打屁股。
到了南关,地方士绅和耆老们,身着长袍马褂,恭恭敬敬地献上九把黄缎做成的万民伞,
他们跪在地上,口中高呼着“老佛爷万岁”,那谄媚的模样,让人作呕。
慈禧坐在轿中,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似乎又找回了往日高高在上的感觉——
队伍出了东门,路过八仙庵。
师太主持带着尼姑出迎,慈禧在前,光绪和百官在后,一脸虔诚地拈香拜佛,祈求一路平安。
慈禧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那模样,仿佛真的是个一心向佛的信徒。
可谁又能想到,她的双手沾满了多少百姓的鲜血,多少义和团成员的血。
离开西安后,回銮队伍就像蝗虫过境一般,所到之处,地方官员们忙得前接后送,焦头烂额!
官员们为了讨好慈禧,不惜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行宫。
一路上,行宫一座接着一座,每一座都极尽奢华,雕梁画栋。
为了修建行宫,不知多少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10月27日,队伍进入河南洛阳。
知府文悌为了讨好慈禧,可谓费尽心思。
他花费白银三万余两,将洛阳县周南驿扩建成了一座豪华无比的行宫。
这座行宫的寝宫宽敞明亮,后窗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地坑,只留一个窗口,从窗口放木料烧炭,
热气从地道通入室内,这是专门为慈禧过冬取暖准备的。
慈禧一到行宫,眼睛都看直了,脸上笑开了花,对文悌的表现那是相当满意。
在洛阳逗留的八、九天里,慈禧大摆筵宴。
吃饱喝足,带着群臣上关帝陵进香,去龙门石窟游山玩水,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而文悌呢,也因为迎驾有功,如愿以偿地升任了贵西道台。
11月8日,队伍抵达郑州。
知府李元桢也是个马屁精,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
他征发民役,把道路整修得又宽又平,还铺上了筛选过的黄沙,
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离城20里的地方,他搭建了彩棚,供侍从人员休息。
还选派了妙龄少女服侍皇差,那场面,就像迎接新娘新婚喜事一样。
为了防止惊扰圣驾,他还下令城中百姓“鸡进笼,狗上绳”,
整个郑州城,被他搞得驴粪球,外面光!
有一件事不得不说,虽然很扫兴,那就是在签订辛丑条约完成后,李鸿章挂了,享年78岁。
慈禧因为李鸿章去世心情不好,沿途官员知道她离不开李鸿章这个背锅侠,所以都小心服侍着。
11月12日,慈禧进入河南省城开封。
开封的行宫,那更是了不得,行宫陈设壮丽,金碧辉煌,颇有北京宫廷气派。
慈禧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正好赶上她的生日。
十月十日那天,官员们都身着崭新的官服,排着队去宫中祝贺。
慈禧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在巡抚衙门中大摆筵宴,赏官员赴宴、听戏,流水席长达五里路,
活动一连搞了七天,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12月14日,慈禧起驾,搞得阵仗,比在西安时还要热闹。
12月26日,队伍到达直隶顺德府的治所邢台。
直隶总督袁世凯得知消息后,那是又惊又喜。
他知道,这可是讨好慈禧的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他赶忙派人去迎接,并向慈禧提议,让她由铁路乘火车入京,过过坐火车的瘾,
还说外国公使到时会恭迎太后。
慈禧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一是觉得袁世凯办事利落,很合她的心意。
二是各国公使也来迎驾,这面子可算是找回来了。
“老袁,还是你会办事,面子里子都有了。”
“只要太后满意,是微臣最高的追求。”
为了迎接慈禧,老袁和总管铁路的盛宣怀商量,特意准备了一列豪华火车。
这列火车有30多节车厢,可以装1000多人。
其中,袁世凯、荣禄等人坐一节上等车厢,慈禧太后则独占一节豪华车厢。
这节车厢里,不仅有西洋新式的沙发,还有比棉花还软的弹簧床,
慈禧可以一边观赏窗外的风景,一边在几日之内便赶到了京城。
此外,车厢里还摆放着西洋留声机、小糕点和洋酒,
这些稀罕玩意儿,把慈禧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对袁世凯那是更加满意。
1902年1月7日下午2点,这是钦天监推算出的最吉利时辰,慈禧的专列准时抵达京城。
车站上,早已挤满了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和封疆大吏。
他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站台两侧,笑脸相迎。
慈禧走下火车,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神冰冷地扫视着众人。
她心里还记恨着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这些大臣们四散而逃的丑态,
正想着要找几个人开刀,出出胸中的恶气!
就在这时,李莲英拿着几十本一尺多高的礼单走了过来。
慈禧接过礼单,随意地翻了几页,只见上面不是金银,便是珠宝,都是这些大臣们为了讨好她送来的。
看着这些丰厚的礼物,慈禧脸上的寒霜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那些所谓的威严和愤怒,在金钱面前,瞬间化为乌有。
美国列车长威廉姆斯,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感叹:“统治者如此贪婪,大清不完蛋才怪!”
慈禧回銮,这场看似风光无限的闹剧,背后却是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是百姓们的水深火热。
慈禧以为这样大张旗鼓地回来,就能挽回失去的颜面,重拾往日的威严,
可她不知道,民心已失,这个腐朽的王朝,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即将轰然倒塌。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清宫秘史十二章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