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4章 气运算式
    就像那些在正邪大战中默默赴死的前辈,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记得,却在无形中撑起了修行界的朗朗乾坤,他们的事迹或许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会化作天地间的一缕正气,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樊幺妹默默起身,饭碗被她牢牢攥在手里,指节泛白,连带着手臂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青筋隐现,那是她在强行压制内心的恐惧。

    右手从柜上拿起两双仿象牙筷子——那是她当年出师时,师父送的礼物,筷身上刻着“守正”二字,用的是西域的“寒玉”,那寒玉采自昆仑山深处,能安神定气,克制邪祟,此刻在阴邪气场中,那两个字竟微微发亮,像是有生命般在抵抗着邪力的侵蚀,光芒忽明忽暗,如同与邪力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她递了一双给汪经纬,手腕的颤抖藏不住,那筷子在她手里重得像扛着千斤闸,每晃一下,都像是在与自己的恐惧较劲。

    女子执筷的姿态本应从容,此刻却带着一股决绝,指尖扣得极紧,指腹已被寒玉的棱角硌出红印,那红印在她苍白的手指上格外显眼,仿佛是用鲜血染成。

    仿佛那不是筷子,而是能斩断邪祟的法剑。

    只见她右手暗暗运力,将一丝本命真气渡到筷身,那“守正”二字的光芒更亮了些,甚至能听到细微的“滋滋”声,那是正气与邪力相抗的声响,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她的生命与修行之路,此刻都系在这双筷子上,在邪力的狂风里,虽摇摇欲坠,却始终没断。

    樊幺妹这一身正道修为,可比不上邱癫子与黎杏花在“登云梯”上凝聚的那缕“同心气”。

    那缕气曾被记载在《正一道藏》的“灵犀篇”里,能引天地正气,百年不熄,是修行界人人称羡的“天合之气”。

    传说当年张三丰与郭襄曾在少室山共悟此气,化解了一场席卷中原的浩劫,那气息如同春日暖阳,所过之处,邪祟退散,万物复苏。

    而她这一身修为,虽也算纯正,却在这连日的耗损中如同风中残烛,怕是撑不过这顿饭的工夫。

    空气中的邪力越来越浓,已能看到肉眼可见的黑雾在地面上流动,像无数条小蛇在游走,不断啃噬着她的护体真气,她周身的淡青色光罩已变得稀薄,仿佛随时会破裂。

    在这阴邪气场的碾压下,在汪经纬那贪婪的注视下,她的真气就像即将熄灭的炭火,连最后一点温度都快保不住了——她的坚持与天赋,难道就要这样被邪力吞噬,化作修行史上一段无人提及的叹息?

    樊幺妹心里的悲与愤像堵在喉头的巨石,再好的白米干饭,此刻也难以下咽。

    她吃得极慢,每一粒米都在嘴里嚼得极碎,仿佛在细数自己与汪经纬之间那些道不同的纠葛:从最初的“或许能劝他回头”,那时她见他虽用邪法,却未伤及无辜,还曾试图以“青露心法”相授,希望能引他走回正途,她把心法写成小册子,偷偷放在他的住处,却被他随手扔进了灶膛,烧成了灰烬;到后来的“必须阻止他”,去年他为修炼“血煞功”,竟偷了村里孩童的生辰八字,炼制“替身符”,那符上用孩童的血写着符咒,一旦炼成,孩童便会灵气尽失,沦为废人,若不是她及时发现,用“凝露盏”的灵气破除了符咒,那几个孩子怕是早已性命不保;再到如今的“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过往,此刻都成了她心头的烙印,不是枷锁,而是让她更坚定的“戒尺”——提醒她,修行之路,一步都不能偏,偏了毫厘,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之地,不仅害了自己,更会连累无辜。

    她心想:人生在世,修为高低或许有别,可道心的重量都一样。

    就像手中这碗饭,二两米,不多不少,却能映出人心的分量。

    汪经纬视之为掠夺的象征,狼吞虎咽,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入腹中;她却看作是天地馈赠的滋养,细细品味,感受着每一粒米中蕴含的生机。

    这便是正邪之分,无关修为深浅,只在一念之间。

    她与汪经纬的气运交织,看似复杂,实则简单——不过是正道与邪途的较量,是守正与逐邪的分野。

    这样的“气运算式”,她算得清,却耗不起。

    哪怕要用一生修为去换,她也认了。

    这声叹息刚在心底升起,就被她用真气压了下去——在邪祟面前,叹息是最没用的东西,唯有亮剑,才有一线生机,才能守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

    与樊幺妹的沉重截然不同,汪经纬吃得像头饿狼。

    他夹菜的动作又快又狠,筷子在碟子里翻搅,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与谁争抢,碟边的瓷釉都被他刮出了细小的划痕,那些划痕中隐约有黑气流转,仿佛是邪力在侵蚀着瓷器。

    大口扒饭时,米粒粘在他嘴角,他也不擦,只顾着用力咀嚼,连太阳穴都跟着突突跳动,暴起的青筋里仿佛有黑气在流动,那黑气随着他的咀嚼上下翻滚,如同一条小蛇在皮肤下游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头发丝到脚底板,他浑身都透着一股“抢”的架势,仿佛慢一秒,眼前的饭菜就会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

    与其说他在吃饭,不如说他在“掠夺”,每一口吞咽都带着贪婪的满足,喉结滚动的声响在寂静的屋里格外刺耳,像是在吞咽着活物,让人听着不寒而栗。

    那吃相里藏着的,是对“拥有”的极致渴望,而这份渴望,早已偏离了修行的本心,沦为邪念的奴隶,让他变得面目全非。

    汪经纬自幼就在修炼资源的贫瘠地里挣扎。

    那个年代,灵气稀薄得像掺了水的酒,别说凝聚真气,能感应到一丝灵力波动都算天赋异禀,村里能踏上修行路的人寥寥无几。

    一家人围着一块拳头大的“聚灵玉”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是他童年最深的烙印——那玉能日夜散发微弱灵气,谁离得近,谁就能先一步入门,抢占修行的先机。

    他至今记得七岁那年冬天,为了能多靠近玉半尺,他在冰冷的土炕上缩了整夜,炕沿的冰碴子冻得他腿肚子发麻,天亮时腿都冻僵了,站起来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却还是被大哥一把推开,那推搡的力道之大,让他撞在墙角,额头磕出的血顺着脸颊流进嘴里,又咸又腥,那味道他至今还记得,像是刻在了味蕾上。

    那种为了半分机缘拼尽全力的惨烈,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却也催生了他心底的狠劲。

    身为老二,他的日子比谁都难。

    大哥比他早三年感应到灵气,每次抢聚灵玉,他都被推得老远,只能在大哥练完后,吸几口残留的灵气,如同捡拾别人丢弃的残羹冷炙;爹娘又偏爱小弟,总把最靠近玉的位置让给小弟,他连伸手的资格都没有,稍微靠近一点,就会被爹娘呵斥,说他不懂事,抢弟弟的机缘。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