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傲骨
    五月,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定都临安,然而汴京已永远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这座承载了北宋一百六十七年辉煌的城池,在金军袭来的浩劫中彻底衰落,成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首次被外族倾覆的象征,也成为后世警示“亡国之痛”的沉重记忆。

    五月的汴京,见证了繁华的骤然崩塌,也烙印下民族的屈辱与伤痛。

    京城的初夏总带着几分捉摸不定的暖意,桃花巷的梧桐叶已密如华盖,双凤绣坊的竹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忙碌的身影。承瑾正坐在临窗的绣架前,用陈柏寻来的孔雀羽线绣制凤凰的尾屏,丝线在日光下流转着虹彩,连檐下的风铃都似被染上了斑斓的光泽。

    “姐姐,宫里来人了!”承风抱着新收的丝线从外间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慌张,“说是陛下亲自来了,已到巷口了!”

    赵构在应天府登基,于定都临安,来汴京了也不足为奇。金军在城内纵火焚烧宫殿、官署和民宅,繁华的商业区——昭文馆、史馆、集贤院,被付之一炬,无数珍贵的典籍文献化为灰烬。城墙、城门等防御设施也被严重损毁,曾经的皇家园林、寺庙道观多遭破坏,城市肌理支离破碎。

    当听闻赵构来汴京时,承瑾握着银针的手猛地一顿,针尖在绢帕上留下个细小的孔洞。

    曾经若不是赵构救下她,也不会有今日的她。而救命恩人的母妃八九不离十是手里沾染她姜家老小六口人命的。

    她抬头望向陈柏,见他眉头紧锁,正低声嘱咐褐衣少年关上侧门,心中不由涌上一阵莫名的慌乱。自《山河永固图》送入太庙后,赵构登基后突然驾临,绝非寻常探访。

    门扉轻响,身着常服的赵构已缓步走入庭院,玄色锦袍上绣着暗纹流云,腰间玉带温润,比起初见时少了几分寡淡,多了几分随和。他目光扫过院中晾晒的绣品,最终落在承瑾身上,嘴角扬起温和的笑意:“多日不见,姜小娘子的技艺越发精进了。”

    陈柏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驾临,寒舍蓬荜生辉。只是内子正在赶制绣品,恐有失礼之处。”他刻意挡在承瑾身前,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错辨的疏离。

    还未成婚,陈柏有意将承瑾当成他的妻子,是有他的用意。

    赵构径直走到绣架前,目光落在那幅未完成的《百鸟朝凤图》上。凤凰的羽翼已绣至尾声,尾屏上的七彩绒线在日光下流转,竟真如展翅欲飞一般。

    赵构的指尖轻触绣面,语气里带着赞叹:“这孔雀羽线与苏绣乱针绣结合,当真是巧夺天工。比起宫中绣娘的技法,更多了几分江南的灵气。”

    承瑾的心微微一颤。竟让她生出几分恍惚。她低头抚过绣架上的丝线,轻声道:“阿爹常说,技艺无高低,有心则灵。民女不过是守着祖宗的手艺罢了。”

    赵构淡笑,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朕近日得了件好物,想着或许合你心意。”锦盒打开,里面是一支碧玉簪,簪头雕着缠枝莲纹,玉质温润通透,在日光下泛着柔光,“这是西域进贡的和田暖玉,据说能安神静心,配小娘子的手艺正好。”

    承瑾连忙推辞:“陛下赏赐太过贵重,民女不敢收受。”

    “不过是一支玉簪,小娘子不必拘谨。”赵构亲自拿起玉簪,竟作势要为她簪发。陈柏上前一步挡在中间,语气凝重:“陛下,内子蒲柳之姿,不敢劳动圣手。”

    赵构的手停在半空,随即若无其事地将玉簪放在绣架上:“是朕唐突了。”他转而看向墙上的《雪中鸳鸯》,语气轻缓,“这幅绣品意境甚好,只是这鸳鸯的眼睛……若用南海珠点缀,定会更添灵动。”

    承瑾心中一紧。南海珠是陈柏费尽心力寻来的,专为《百鸟朝凤图》的凤凰点睛所用。赵构此言,分明是对绣坊的事了如指掌。她强作镇定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南海珠难得,民女暂且用丝线代替。”

    “明日将内府珍藏的南海珠送一盒来。”赵构对身后的侍从吩咐,“给姜小娘子备用。”他望着承瑾,眼中带着意味深长的笑意,“朕听说姜小娘子在教邻里小娘子们学绣技?此事甚好,女子能以技艺安身,也是乱世中的一桩美事。”

    陈柏接口道:“多谢陛下体恤。只是双凤绣坊小门小户,不敢再劳烦内府赏赐。”

    赵构却似未听见,自顾自走到院中紫藤花架下:“此处景致不错,倒有几分江南的韵味。”他转头看向承瑾,“朕听闻你擅长绣梅,明日可否为朕绣一方帕子?就用这院里的绿萼梅为题。”

    这要求看似寻常,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仪。承瑾只得屈膝应道:“民女遵旨。”

    待圣驾离去,陈柏立刻将那支碧玉簪掷在桌上:“他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握住承瑾的手,掌心冰凉,“这京城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咱们还是回江南去吧。”

    “现在走,反而会引火烧身。”承瑾摇头,指尖抚过那支玉簪,“他是天子,若真心要为难我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无用。不如静观其变,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他未必能找出错处。”

    

    喜欢绣骨贞心请大家收藏:绣骨贞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靖康之变”发生后,赵构的皇室亲人几乎全被俘虏走,他的母妃韦贤妃和他的爱妃都视承瑾为眼中钉肉中刺,

    次日清晨,内府果真是送来了一盒南海珠,颗颗圆润饱满,在日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承瑾望着珠盒,忽然对陈柏道:“妾身想将这些珍珠分发给学刺绣的小娘子们,教她们绣珠绣技法。”

    陈柏不解:“这可是陛下的赏赐……”

    “正因为是他的赏赐,才更要用到正途上。”承瑾眼中闪着坚定的光,“乱世里女子谋生不易,若能学会珠绣,她们往后的日子也能宽裕些。陛下若真看重民生,定会赞同此事。”

    不出半日,绣坊要教珠绣的消息便传遍了桃花巷。

    午后时分,十几个姑娘挤在绣坊里,捧着南海珠啧啧称奇。承瑾耐心讲解珠绣的针法,指尖拈着珍珠穿过绢帕,动作娴熟优雅。

    陈柏站在一旁研墨,看着她从容授课的模样,心中的焦虑渐渐平息。

    傍晚时分,承瑾正指导姑娘们绣制珍珠梅花,忽然见赵构的近侍匆匆赵构,说是陛下在行宫设了夜宴,邀承瑾小娘子入宫赴宴。

    “这分明是鸿门宴!”陈柏将承瑾护在身后,对近侍道,“内子身体不适,恐难赴宴,还请回禀陛下。”

    近侍面露难色:“陛下说了,若姜绣娘不去,这些学绣的小娘子……怕是都要被纳入教坊司,为军中缝补衣物。”

    承瑾脸色微变。教坊司在乱世中形同牢笼,那些姑娘若是被送去,后果不堪设想。她按住陈柏的手,轻声道:“妾身去。”

    “不可!”陈柏急道,“宫中险恶,你一个女子……”

    “放心,妾身自有分寸。”承瑾从绣架上取下一方刚绣好的梅花帕,“我带着这个去,想必是不会为难妾身的。”

    行宫夜宴设在临水的水榭,烛火通明,丝竹悦耳。赵构身着便服坐在主位,见承瑾进来,立刻起身相迎:“姜小娘子来了,快请坐。”

    承瑾屈膝行礼,将梅花帕奉上:“民女拙作,望陛下笑纳。”

    赵构展开帕子,只见帕上绿萼梅开得正好,花瓣用银线勾勒,花蕊以金丝点缀,竟是用了苏绣最精巧的虚实针绣法,在烛光下泛着灵动的光泽。他赞道:“果然是妙手丹青,比起宫中绣娘,多了三分风骨。”

    宴席上的菜肴皆是江南风味,水晶虾饺、桂花藕粉、龙井虾仁,每一道都透着刻意的讨好。赵构频频劝酒,承瑾只以茶代酒,始终保持着疏离的恭敬。酒过三巡,赵构屏退左右,只留两人在水榭中。

    “姜小娘子可知,朕为何如此看重你?”赵构望着水中的烛影,语气带着几分怅然,“在应天府,朕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女子,她们中不乏有技艺在身者,却因乱世而埋没。你能将苏绣发扬光大,还能教其他女子谋生,这份心,比什么都可贵。”

    承瑾垂眸道:“民女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可你做得比谁都好。”赵构转头看向她,眼中带着灼热的光,“朕知你与陈柏情深意重,北宋灭亡后,他也只是个商贾出身。若你愿入宫,朕可封你为尚绣局总管,让苏绣成为大宋的国绣,让天下女子都能以绣技为荣。”

    承瑾猛然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她起身行礼,语气坚定:“陛下厚爱,民女心领。但苏绣能传承至今,靠的是匠人的坚守,而非宫廷的庇护。民女只想与他守着绣坊,教更多女子学技艺,这便是最大的心愿。”

    赵构的脸色沉了下来:“你可知抗旨的后果?”

    “民女不敢抗旨,只是心有所属。”承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当年金军洗劫皇宫,是陈柏冒死夺回我的步摇;乱世流离,是他陪我守着阿爹留下的丝线。如今在京城立足,也是他为我撑起这片天地。这份情意,非荣华富贵可比。”她望着赵构,眼中坦坦荡荡,“陛下是天下人的君主,当知百姓所求不过安稳二字。民女所求,不过是与夫君相守,将苏绣传承下去,还请陛下成全。”

    赵构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你倒是个烈性女子,难怪陈柏会为你倾尽所有。”他拿起那方梅花帕,轻轻放在桌上,“这帕子朕留下了,朕不逼你入宫。”

    承瑾深深屈膝:“民女多谢陛下成全!”

    离开行宫时,夜色已深。陈柏竟守在宫门外,见她平安出来,立刻策马迎上,眼中的焦虑化作后怕:“你没事吧?”

    “妾身没事。”承瑾握住他伸出的手,借着月光看着他鬓边的银丝,忽然红了眼眶,“陈柏,回家吧。”

    马车行过寂静的街道,他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平安回来。”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里面是一对银质梅花耳坠,“这是我在宫门外的铺子买的,算是……给你的赔罪礼,没能护你周全。”

    承瑾笑着戴上耳坠,月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映得耳坠泛着柔和的光:“你早已护我周全了,从你冒死夺回步摇的那一刻起。”

    回到桃花巷时,天已微亮。绣坊的姑娘们竟都守在院里,见两人回来,纷纷围上来嘘寒问暖。承瑾看着她们关切的眼神,忽然觉得昨晚的坚持都有了意义。

    几日后,赵构果然下了一道圣旨,嘉奖双凤绣坊“传技艺,济民生”,不仅赏赐了大批丝线绸缎,还免征绣坊三年赋税。消息传开,京城想学苏绣的女子络绎不绝,承瑾索性在巷口开了间更大的铺子,取名“锦绣阁”,专门传授苏绣技艺。

    这日午后,承瑾正在指导姑娘们绣制贡品,忽然见赵构的近侍送来一幅画轴。展开一看,竟是赵构亲笔所画的《绿萼梅图》,画旁题着“傲骨迎风,清香自远”八个字。

    喜欢绣骨贞心请大家收藏:绣骨贞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