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 章 开炉炼丹
经过整整一夜的畅谈,东方的天际逐渐泛起鱼肚白,天色渐渐明亮起来。此时的林北,原本放松的神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的脸上仿佛笼罩着一层酒醉初醒之人所特有的混沌之感,眼神也不断地变换着,时而迷茫,时而清明。
终于,在又一次短暂的沉默之后,林北缓缓站起身来,轻声说道:“关过,此次彻夜长谈,你我都受益良多。如今天色已亮,我也该回去歇息了,就此别过。”说完,不等廖关过回应,他便转身朝着来时的路慢慢走去。
廖关过看着林北远去的背影,微微点头示意后,便重新闭上双眼,继续盘坐在原地。他要趁着这清晨头脑清醒之际,好好地将刚刚从交谈中吸收到的那些宝贵知识再仔细地梳理一遍,并加以巩固。
大约到了早饭时分,廖关过才睁开眼睛,长舒一口气,然后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他抬头望了望山顶,心中明白自己在这里的修行还需时日,但真正能让他领悟纵横之道精髓的地方,并不在于这座深山之中的苦心钻研,而是那广阔无垠、充满变数和机遇的外部世界。
想到这里,廖关过不再犹豫,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山下走去。今天恰好还有一节极为重要的炼丹课程等着他去参加。这门课程设在阴阳家的道场里,据说那里的炼丹术独树一帜,颇负盛名。
当廖关过来到阴阳家的道场时,只见一座宏伟的大殿矗立在眼前。
殿内,一位身着道袍的老者正静静地端坐在中央,身旁放置着一尊古色古香的铜炉。那铜炉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却不时散发出一种隐隐约约的暗红色光芒,同时一股若有若无的丹香味也弥漫在整个大殿之中,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廖关过像一只轻盈的猫儿般,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迈入那座宏伟庄严的大殿之中。
进入殿内之后,他环视了一圈四周,如同挑选稀世珍宝一样,精心挑选了一个既靠近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又有着绝佳视野的座位缓缓坐下。
待坐稳之后,廖关过轻轻挪动身体,仔细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力求让自己处于最舒适、最能集中精力的状态。
紧接着,他深深吸进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要将这空气中蕴含的灵气一并纳入体内,为接下来全神贯注地聆听即将开始的炼丹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时可以看到,前来听课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这并非因为炼丹之术不受欢迎或属于冷门领域。相反,对于众多修士而言,炼丹师可是他们梦寐以求想要成为的职业。
毕竟,如果能够掌握炼丹这项技艺,就相当于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修仙界拥有了一份稳定可靠的“铁饭碗”。然而,学习炼丹的成本实在高昂得令人咋舌,一般人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巨大的开销。
但廖关过则不同,他家境殷实,身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支撑,所以才有这般财大气粗、肆意挥霍的底气。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一炷香渐渐燃烧殆尽。这时,一直紧闭双眼的老道士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眸。只见他用那双深邃睿智的眼睛扫视了一遍整个大殿,前来听课的人中大多数都是来自阴阳家和道家的弟子,这些面孔对他来说早已再熟悉不过。
而那为数不多的几张新面孔,则显然是刚刚被门派招收进来的新弟子。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新人,老道士心中暗自祈祷,但愿他们不要在中途轻易放弃这艰难的求学之路。
廖关过所坐的位置比较靠前,当他感受到老道士投过来的目光时,立刻恭敬地点了点头,随后便双腿盘起,正襟危坐起来。
此刻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盏约有人头大小的铜制丹炉。尽管这尊丹炉的制作工艺看上去稍显粗糙,但即便如此,它依然价值不菲,足足需要花费二十枚珍贵的原石才能购得。而且这样的规格和品质,在市面上已经算是较为常见且通用的款式了。
老道士并未如常人所想那般心急火燎地立刻开炉炼丹,反而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起各种药材的药性来。
起初,廖关过还饶有兴致地倾听着,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听越觉得熟悉,这种感觉竟如同前世坐在教室里聆听那枯燥乏味的化学课程一般
然而,与前世不同的是,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一套完整且系统的药学知识体系。
或许是因为炼丹之术尚未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吧,以至于许多关于丹药药性的认知,要么靠个人独自摸索探究,要么通过师徒之间的口头传授代代延续下来。
尽管如此,廖关过还是聚精会神地将老道士所讲的内容一一铭记于心。
他惊讶地发现,仅仅只是炼制一枚看似普通的疗伤丹药——培元丹,竟然就有着多达四种截然不同的配方!
而且每种配方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各不相同。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最终炼制出来的培元丹在总体疗效方面大致相似,但它们各自产生的附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有的服用后会感到口中发苦,有的则能促进唾液分泌,还有的甚至会引发皮肤瘙痒等症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到这里,廖关过不禁暗自思忖:倘若这个时代能够出现像神农、李时珍那样伟大的人物,并花费心血着书立说,详细记载各类丹方及其相关知识,那么想必可供选择的丹方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到那时,说不定真有可能成功配出一种毫无副作用的完美培元丹,进而实现大规模量产呢!于是乎,廖关过赶忙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地记录下有关培元丹的几种关键材料以及它们各自的药性特点,然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台上那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正口若悬河地讲解着炼丹的关键步骤。只见他手持一株火红如焰的火唇草,又依次加入了三株形状各异、色泽斑斓的烁叶。
这复杂繁琐的过程,需要先将火唇草和烁叶分别进行提纯炼化,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引导那两股截然不同的药性缓缓融合。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操作,最终神奇地变成了一枚散发着淡淡苦味的培元丹。
老道士演示结束之后,台下众多身着道袍的弟子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点燃炉火,开始按照所学之法尝试炼制丹药。
然而,由于要精准地去除火唇草中那多余的一丝微弱毒性,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单独炼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炼制的难度。
许多弟子要么火候掌握不当,将药材炼得焦黑如炭;要么未能彻底去除毒性,导致最终炼成的培元丹药性大打折扣。
没过多久,终于有人欢呼雀跃地宣布自己炼制成功了。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挑、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楚白,冷不丁地开口说道:“仅仅只是练成一粒培元丹而已,便能瞧出你们这些人的天赋实在是平庸至极。依我看啊,你们还是早早收拾行囊回家去吧!”他的话语毫不留情,字里行间充满了鄙夷之意。
说起这楚白。
相传他不仅身份特殊与帝都有着极深的联系,同样也是有着天人的智慧与那大名鼎鼎的李无相极为相似。平日里无论做什么事情,往往只需旁人稍加点拨,他便能瞬间领悟其中精髓,表现得异常出色。
自从踏入这万象书院以来,本以为凭借自身的卓越天赋定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未曾想风头却被廖关过抢去了不少。如此一来,楚白心中渐渐萌生出强烈的比较之心。正因如此,廖关过屡次与他相遇也就并非偶然之事了。
老道士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但并未再多言片语。他在这漫长岁月里传授道业,见过太多天赋异禀的奇才,然而真正能够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此刻,众多弟子皆已完成炼丹之法,结果无非两种:或失败,黯然神伤;或成功,喜形于色。其中,楚白所炼丹药当属最佳,品质上乘,圆润光滑且光泽熠熠,显然出自一双经验老道之手。
反观廖关过,只见他手持本子,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涂改修改,迟迟未曾动手开炉炼丹。
如此特立独行之举,自然吸引了旁人侧目。要知道,在场众人皆是修行者,耳目聪慧远超常人,廖关过的一举一动怎能逃过他们的眼睛?于是乎,原本热烈讨论炼丹技巧的氛围渐渐发生转变。
就在这时,楚白突然发声嘲讽道:“哟呵!瞧瞧这是谁呀?原来是纵横家的首席大弟子呢!就您这副模样,也敢号称是炼丹高手?我可听闻你们纵派向来追求登峰造极之境,难不成您所谓的登峰造极就是这般水平吗?依我看呐,您还是趁早退出纵横家吧,免得辱没了门派名声!”
这番话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楚白身上。而此时楚白手握丹药,那丹药圆溜溜的宛如珍珠一般,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任谁见了都会赞叹一声上品佳作。
廖关过对于那种前世历经苦难、今生却肆意炫耀装酷的行径充满了不屑和鄙夷之情。
然而,当谈到炼丹这个领域时,不得不承认楚白确实有着一定的水准,表现得中规中矩。
尽管如此,廖关过心里清楚,单纯论炼丹技艺,自己的确稍逊一筹,但他可不会轻易认输,毕竟除了炼制丹药之外,他还有别的手段——比如来个一锅乱炖!
“哼,我这人向来脸皮薄,能有多努力全凭自身的真本事。”廖关过说到这里便止住了话语,不再多言,转而默默地伸手点燃了面前的炼丹炉。
楚白何等聪明之人,自然一下子就听出了廖关过这番话中的弦外之音,当即冷哼一声道:“好啊,那本公子倒要好好瞧瞧,你到底有几斤几两,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此时的廖关过并未再回应楚白,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熊熊燃烧的炉火。
若是此次所使用的火唇草的药性正确无误,并能将其与其他药材合理地综合调配一番,那么最终炼成的培元丹所能产生的功效恐怕远不止书中所描述的那般简单,说不定还具有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等更为神奇的效果呢。
就在这时,人群之中突然传来一阵惊讶之声。原来是一名道家子弟目光敏锐,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