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80章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第一批进山的是苏润麾下的特种士卒。

    他们带着大夫、猎户率先进去,将蛇、狼、大虫等野兽一网打尽,顺便将一些毒草、药材等扫荡回来。

    而壮劳力则以村落为单位,在以卢远为首的官吏差役带领下,从山脚往上,砍树的砍树,开道的开道,忙活得不亦乐乎。

    苏润带着马辉和苏行,坐在山脚下李氏的粥棚里,边处理政务和应对突发情况,边看着众人干活:

    男子拿着斧头砍树,女子也带着孩子在后面帮忙除草。

    到了饭点,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将干粮拿出来,配着山脚粥棚的粥水,一顿饭就打发了。

    偶尔特种士卒打到野猪什么的,苏润还会让人留两头,给李氏送去,煮成肉粥,给百姓补补油水。

    这种情况下,百姓热情更是高涨,一个个为了自己的田地,埋头苦干。

    同样的,山匪为了减轻罪行,也不知疲惫的搬运木头。

    特种士卒就更不用说。

    军令如山,苏润一发话,一群人上山就是干,一个顶仨。

    连苏二宝都吭哧吭哧,从早到晚,累的回去倒头就睡,然后第二天继续。

    对此,苏润忍不住感慨:

    “自讨苦吃!”

    真是家里有田不种,跑来永宁从军开荒。

    不过孩子自己喜欢,苏润也没什么意见,转身就心满意足地牵着媳妇回去睡觉。

    众人效率甚高,山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山脚秃往半山腰。

    不过短短六七日,翠微县南侧的丘陵,该秃的地方就全秃了。

    见状,苏润留了千余人挖梯田,剩下的人继续往下一座山进发。

    与此同时,翠微县内改建出来的造纸坊、木雕坊等,也开始运作。

    城外堆积如山的木头,被有序拆解。

    树皮、竹子运去造纸,剩下的木头分送各处,或做木雕木梳、或打家具,更多的则是被烧成木炭,运往各处售卖。

    至于剩下的边角树枝,就变成了柴火,低价处理了。

    “终于进帐了,不容易啊!”卢远终于松了口气。

    毕竟这些日子,银子花得如流水,偏生没有进账,引得卢远每次看账本都提心吊胆的,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生怕扛不住这一县百姓的未来。

    为此,他看苏润都顺眼不少。

    截止十一月上旬的最后一天,两处山脉都已经开荒完成。

    而预想中,图纸与实际开垦出来的梯田,数量不一致的情况,的确出现了。

    但却是好事:

    两座山脉的梯田,都比预计的多了两三层。

    苏润不打算把这些田地卖掉。

    他根据农官的建议,将这几层梯田种上茶树和珍贵药材,由官府雇人打理。

    茶树生长需要三年,药材种植又需要专业技能,一般百姓不行,可官府却是不怕的。

    苏润就地选才,将翠微县一名药材种的最好的大夫,点了农官。

    至于其余梯田?

    虽然勘探过后,只有三分之一适合种水稻。

    但油菜也是不错的经济作物。

    知晓油菜会由官府收购榨油,百姓并没有异议,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不管种什么,只要地不空着,他们就没意见。

    何况十一月正是种油菜的好时候。

    水稻还得等半年,但油菜现在就能种。

    恰好桐油果这时候也是最后的收获期,漆坊也要大量招收人手。

    为了不耽误百姓赚钱,苏润将百姓全都放回家,只留了几百号山匪在山上收尾。

    百姓又要种地,又要分出人手去摘桐油果赚钱,忙得脚不沾地,但人人面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希望的笑容。

    除了百姓,卢远这个县令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为此,卢远不得不增添一个正九品主簿,来协助处理日渐增多的政务。

    正好知府马辉就在翠微县。

    卢远打报告,马辉批条子,这事就定下了。

    而马辉前些日子从各县调来的农官和收购来的油菜种子,这时候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农官教授种植技巧,然后巡山视察百姓种植。

    到了十一月正中,山上的水沟、漆坊和桐油坊全都弄好,只剩下水泥道和油坊没开始。

    不过油菜种下去,得等半年才能收获,倒是不急着盖油坊。

    至于水泥路?

    苏润上旬就给他的谢公公写信要人了。

    彼时,永宁府全府水泥路刚好全部铺设完成,等待阴干。

    因而谢天恩收到信后,就将力役派来翠微县了。

    他带话让苏润等两日。

    考虑到后期运货,苏润趁着力役没来,让山匪把黄土山道,全修成台阶状。

    别说日常通行,就算没有水泥路,雇些骡子或者挑夫,也能把货运下山。

    与此同时,在外的张世、孔楼等人陆续传信,言明各府道路修建顺利,他们已经在巡视最后一批阴干的水泥路,预计十二月初,便会回翠微县与苏润会合。

    苏润收到消息,喜出望外。

    待力役一到,不仅亲自监察他们修路,还上山视察各处,打算给好友们亿点点惊喜。

    十一月廿八。

    油菜种好,桐油坊也走上正轨。

    山上的水泥台阶修建完成,正在阴干,民夫各回各家。

    苏润忙里偷闲,携家人、好友上了另一座山丘,观望改造好山脉。

    只见远处的高山已然换了模样:

    上层树木郁郁葱葱,而半山腰往下,一层层台阶似的田地整整齐齐排列。

    梯田间,依稀还能看到指节大小的百姓在走动、忙活。

    苏润理想中‘自上而下’的立体种植,此刻尽数变为现实。

    李氏以往站在粥棚往上看,只能看到辛劳的百姓。

    但如今站在高处再看,顿觉震撼:

    “天啊!”

    “不敢想象,这其中居然有玉的手笔?”梁玉眨眨眼睛:“玉和子渊果然是天纵奇才!”

    其余人也沉浸在这神奇的一幕中。

    唯有苏润喜滋滋地揽着媳妇邀功:

    “瑶瑶你看,这就是为夫给父皇改造的江山!”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因为强者一直在改变环境。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