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bs;&bs;&bs;朱元璋想了想说道:“现在就派人快马加鞭赶去凤阳,把今日朝堂上事情都散布出去,还有刘春在苍阳的所作所为。”
&bs;&bs;&bs;&bs;朱标应道:“儿臣明白,在我们到凤阳之前,必定让全凤阳府的老少都知道这个情况,刘英那边也会打好招呼。”
&bs;&bs;&bs;&bs;朱元璋也不再多说,自己儿子做事稳妥周全,向来是举反三,很多事情的细节都不用自己太过操心。
&bs;&bs;&bs;&bs;这时候刘瑾又进来禀报道:“启禀圣上,晋王楚王齐王三位殿下正跪在外面求见。”
&bs;&bs;&bs;&bs;朱元璋无奈的吩咐道:“叫进来吧,会估计还有其他皇子公主,也都不用拦了。”
&bs;&bs;&bs;&bs;刘瑾躬身应诺而去,不会儿朱家三兄弟就红着眼睛进来了,朱标笑着看了会儿就默默退出去了,还有不少事要做呢。
&bs;&bs;&bs;&bs;直接去到武英殿坐下,派人传来胡惟庸和刑部尚书以及毛骧,等着的功夫吃了几块刘瑾端来的点心,忙了这么久自然是饿了。
&bs;&bs;&bs;&bs;等朱标吃的半饱毛骧也就到了,朱标看着他套行云流水的拜礼说道:“免礼吧,立刻动用京城以及凤阳府内的暗探以及检校,把今日朝廷上的事散布出去,明日圣驾即会启程前往凤阳,务必在圣驾到达之前完成。”
&bs;&bs;&bs;&bs;毛骧立刻高声应诺:“殿下放心,凤阳府内的检校遍布三教九流,命令到,只需三日即可完成任务。”
&bs;&bs;&bs;&bs;朱标面色平淡:”你亲自走趟,义惠侯那边要说清利弊,不可危逼但也不可让他起了什么不该起的念头儿,懂了吗?”
&bs;&bs;&bs;&bs;毛骧面色发苦但还是即刻应诺了,他身为臣下只有应命办事的份,再难也得想办法解决,绝没有推三阻四的余地。
&bs;&bs;&bs;&bs;话说完了,毛骧拜别而去,他现在就得直奔凤阳,这时候正好碰见赶来的胡惟庸以及刑部尚书,三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匆忙抱拳打了个招呼就各走各的。
&bs;&bs;&bs;&bs;胡惟庸以及刑部尚书陈明阶入殿后躬身下拜:“臣等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bs;&bs;&bs;&bs;朱标虚扶道:”两位爱卿免礼,本宫已经听闻了胡相的处理,甚为稳妥,只是大理寺和通政使司不可日无主官,阎东来以及陈佑宗先放出来吧,至于御史韩琦等人就按照胡相的意思暂且关押在刑部大狱。”
&bs;&bs;&bs;&bs;胡惟庸也知道太子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放弃自己的两员心腹,何况胡惟庸也确定了刚才只不过是出闹剧,恐怕此事解决后韩琦他们也会被放出来,如此才是全了皇家的名声。
&bs;&bs;&bs;&bs;看胡惟庸领命后刑部尚书陈明阶上前问道:“不知这期间如何安置这些御史,是按照犯官的章程还是……”
&bs;&bs;&bs;&bs;朱标沉吟下说道:“圣上胸怀比天,醒来后就有意赦免韩琦等人,不过他们到底是当堂顶撞君父,本宫拦下了赦免之命,就让他们在刑部大牢清醒清醒吧,期间不必苛责但也无需照顾。”
&bs;&bs;&bs;&bs;胡惟庸和陈明阶当即拜服道:“圣上仁德宽厚,殿下纯孝贤明,实乃臣等之楷模。”
&bs;&bs;&bs;&bs;说完后刑部尚书看了眼旁的胡惟庸然后就主动告辞:“那么臣这就先去放了阎东来和陈佑宗,其余的都会按照殿下的意思安排。”
&bs;&bs;&bs;&bs;朱标点点头,刑部尚书躬身而去,殿内只剩下了胡惟庸,朱标把明日启程的去往凤阳的事情告诉了他,毕竟此事也没准备瞒着谁,而去也绕不过当朝丞相。
&bs;&bs;&bs;&bs;胡惟庸听完后就了然了,刘春必死无疑,现在皇家就是要把此事由弊转利:“请圣上和殿下放心,二君离京期间臣定然会安抚好百官,绝不会再有什么别的声音。”
&bs;&bs;&bs;&bs;朱标笑道:“本宫自然是信得过胡相的,近来朝野内外之政务繁多,可凤阳又不可不去,所以就得多辛劳胡相段时间了。”
&bs;&bs;&bs;&bs;胡惟庸也是拱手道:“为君效命理所当然,死亦不惧何恐辛劳,殿下太客气了。”
&bs;&bs;&bs;&bs;朱标又絮絮叨叨的墨迹了好会儿,而胡惟庸则是都含笑应承了下来,等他走后,朱标的面色也骤然平静下来,旁的刘瑾低着头倒上杯新茶。
&bs;&bs;&bs;&bs;朱标随手端起茶杯也不喝,只是个习惯性的动作,他现在还在想着离京后的问题,按理说朱标其实是不用去的,国不可日无君,皇帝离京太子则必然是要留下监国理政的,否则旦出了问题就是天翻地覆之局。
&bs;&bs;&bs;&bs;不过朱元璋还是决定把他也带上,唯的理由就是给胡惟庸创造机会,毕竟有他们俩在京,胡惟庸这个左相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
&bs;&bs;&bs;&bs;本来还想着用什么理由,而今刘春倒是送上来了,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们也都被押入了刑部大狱,这最后能光明正大制衡丞相的力量也没有了,明日之后的段时间,大明的中枢机构内就是胡惟庸手遮天了。
&bs;&bs;&bs;&bs;这就是朱元璋遇到突发意外后顺势布下的陷阱,胡惟庸目前有野心但终究还是臣子的野心,如今基本已经满足了,而老朱就是在继续刺激胡惟庸的野心,希望他的野心更庞大些。
&bs;&bs;&bs;&bs;他是准备借胡惟庸将未来切能威胁他子孙江山的祸患都提起引动掐灭,保证大明江山的政权交替在百年内能平稳度过。
&bs;&bs;&bs;&bs;本来也可以是李善长,毕竟他远比胡惟庸更合适,尤其是在淮西勋贵之中影响力不比徐达等人低,不过老朱还是顾念了俩人半生的君臣之谊。
&bs;&bs;&bs;&bs;加上李善长自己提前发觉了,这个老狐狸自知前途凶险,当上左相后就把胡惟庸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推到了前台,自己成日留在相府下棋为乐,退的时候也是痛痛快快。
&bs;&bs;&bs;&bs;而胡惟庸就不同了,此人贪恋权势,绝不会轻易放手,加上朝廷肃清吏治越发强盛,其余百官都战战兢兢,唯有他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护到手了的权势,只要有机会他就定会广纳党羽,这党羽多,到最后就由不得他了。
&bs;&bs;&bs;&bs;这世上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成了方势力之主,不仅是拥有了对麾下的生杀予夺,也承担了带他们享受富贵权势的责任,双方是要互相满足的。
&bs;&bs;&b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