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章 献公问政
    墨白说:“齐国的做法是,将全国百姓划定为士、农、工、商不同的阶层,限制其随意变更身份,而且规定士人与农人阶层,比工、商两类人优先举荐为官吏。”

    “这方法确实不错。但前提是必须对秦国的户籍进行全面登记,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一时半会儿办不成啊!”赢连说。

    “所以臣将其列在第五项,不是特别紧急,可以过两年再实行。第四项就是进行全国户籍登记造册,之后就可以鼓励商业贸易。”墨白说。

    赢连拿起竹简仔细瞧了瞧第四项,然后说:“五户为一伍,二十伍为一里,十里为一亭。邻里之间相互监督,有罪连坐。此法对管理地方,可谓事半功倍。不知先生又是借鉴哪国的经验?”

    “仍是《管子》一书所载,在齐国实行过。我觉着可以将秦国的奴隶也登记在册,允许奴隶代替主人征召入伍服兵役,解决秦国人口稀少兵力不足的大问题。”墨白说。

    “如此贵族们不会极力反对,此法甚妙!奴隶还可凭军功赎身成为平民,这样他们作战的积极性势必大增。”赢连说。

    “君上高明。从郑县至雍城这一路走来,我发现秦国有大片撂荒的土地,将来都可以封赏给立下战功的将士,以激励他们的作战士气。”墨白说。

    “我秦国地广人稀,可开垦种植庄稼的土地甚多,都在那撂荒着实在可惜。先生可有增加人口的好办法?”赢连问。

    “越国当年为了增加人口鼓励生育,颁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定罪受罚。夫妻生一个男孩,国家奖励粮食一石,生女孩,奖励猪一头。我觉着除了借鉴这些措施,还可通过吸引周边国家的百姓,甚至北方戎狄人来秦地定居,以增加人口。”墨白说。

    赢连点头说:“先生讲的在理,吸引他国人来秦,见效更快。每来一人赠送土地十亩,来一户达到五人,再奖励大牲口一匹。”

    “此消息传向周边各国,必能吸引不少人入秦。”墨白说。

    赢连与墨白谈得甚是投机,商讨出不少发展生产提升国力的好办法。

    赢连不由暗自感叹,墨白涉猎学问之广博,让他眼界大开。每次与墨白深谈,都能听到新知识新见解,他感觉受益匪浅。赢连琢磨封个怎样的官职,才能完全发挥墨白的才能呢?

    看着竹简上所列第三项,赢连说:“借官制变革,增设九卿,提拔拉拢一批忠心的大臣,确是一招妙棋!只是先生重新设定三公是何用意?”

    “朝廷稳定之道,在于朝臣权力相互制衡。增设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正是为了监察百官,制衡丞相与执掌军务的左庶长,不能仅靠君上的权威震慑佞臣。像菌改大人这样想拥立国君,便能轻易得手,以后有大臣如法炮制,秦君之位还能稳吗?”墨白说。

    “丞相执百官之首总领政事,太尉统领军队,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此新三公位极人臣职责分明。掌控住三公,便掌控了秦国,如此寡人处理朝政将大为简便。此官制先生是借鉴哪国的?”赢连问。

    “我祖父墨子曾任宋国御史大夫,兴监察百官之先河。虽然当时他并没有位列三公,但已认识到监察御史的重要作用。因此墨家的治国理念,认为御史大夫应位列三公。”墨白说。

    赢连竖起大指说:“此三公的格局乃朝廷稳固之基,寡人甚是认可。”话锋一转赢连又说,“但如今的太师、太傅等人无故被免去三公的爵位,岂不要生出乱子。设立御史大夫、太尉之职可行,但重新设定三公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反对的声音太大只能搁置,将来寻合适之际再改不迟。”

    “君上登基不久,稳定确实重要。搅动朝廷格局之政令,可暂缓施行。”墨白说。

    赢连笑了笑,说:“先生为强盛秦国殚精竭虑,寡人真是无以为报。以我看,这御史大夫之位就由先生来坐如何?”

    墨白忙摆手说:“管子曰,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我的区区功劳,朝中大臣除了菌改大人,其他无几人得知,我任如此高位朝臣们肯定不服。此职该由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来担为上。”

    “先生处处以国事为重,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真是令人敬佩!先生设置九卿,可有什么特别用意?”赢连问。

    “九卿之中卫尉、郎中令、奉常、宗正、太仆管理的多为君王公族事务。这其中的用意臣不用多说吧。”墨白拱手说。

    赢连点点头,说:“这样设置可彰显君王的无上权威,杜绝任何对君权的威胁,避免像秦国以前那般,有人能轻易篡夺君位。”

    “君权不稳,国无宁日。一旦发生内耗,多强盛的国家也将很快衰败。三家分晋的教训绝对要避免。”墨白说。

    “先生治国的学问,可比管仲啊!这九卿之中必有先生的一席之地,你再推辞就是不愿辅佐寡人!”赢连说。

    墨白躬身施礼道:“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主动选这少府之职,正好统领管理墨家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墨家人之所长。眼下为秦军打造神兵利器以对抗魏武卒,甚是紧迫。”

    “先生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之能,就任少府真是屈才啦!好在也是上卿,先生暂且屈就此位,待将来朝臣们了解先生之后,再升高位。”赢连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个人事小,国事为重。墨子教导弟子们要行广而无私,施厚而不以为德,莫不敢忘。”墨白说。

    “朝臣若都像先生这样深明大义,何愁国家不强大啊!”赢连感慨完,指着屋中架子上成堆的竹简又说,“墨白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只担任少府不足以发挥你的才能。不如在太学设个班,由先生教授公卿大臣的子嗣治国理政的学问,先生觉着如何?”

    墨白稍思索下,答道:“君上重视墨学,我自尽心竭力将我所学传授给学子们。”

    “我儿赢魏即将到束发之年,一并放在先生门下传习学问。赢魏自小身体不太结实,希望能随先生习练墨家武功强健身体,学些防身之术。望先生不要推辞。”赢连说。

    “赢魏公子聪明好学温和守礼,乃可造之材。我定悉心栽培,君上请放心。”墨白说。

    赢连拿起书案上的竹简,又大致浏览一遍,问:“最后一条,推广县制的用意,也是加强君王的权势吗?”

    “据臣了解,秦国的土地尽半数为封地,在公卿大臣手上。封地不受君王管控,不向国家交税,俨然是国中之国,这分封的弊端显而易见。县制的好处是县域内的一切事务,君上都能直接管辖。取消封地实行县制,将大大增加税收充盈国库。”墨白说。

    “全面实现县制,目前的情况不允许。但北方边地新纳入的土地,以及惠公夺取的汉中之地都可实现县制。公卿贵族手里的封地,只能徐徐图之。”赢连说。

    “臣也是这个意思,早定方略,试行缓图,不可不图。”墨白说。

    赢连与墨白深谈半日,对未来的施政方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几件紧急要办的大事,同时规划了将来要逐步实施的政策。

    最后,赢连还是问到迫在眉睫的难题,如何抵御魏武卒的进攻?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