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惊恐
    “不好说。”颜卿向前靠了靠,手肘放在茶几上,歪歪头,单手托腮,“万一你改主意了呢?”

    “话说死。”黎晗一口咬定,“我可以借你一笔钱,出去住酒店,等你发了工资再还。”

    父母走后,各路亲戚找他借过不少钱,没见有人还过,估计是看他年轻,少不更事,好欺负。

    黎晗懒得讨债,口头要账,人家只管找借口拖着,要不回;打官司短则几月,长则几年,费时费力,没必要。

    舅舅家虽然骂过他,可先前表弟结婚时,也找他借了十万块,至今未还。

    黎晗对舅舅家有愧,因此没说什么,权当是送的。

    “我连工作都没找到呢。”颜卿睫毛忽闪,“不怕我拿着钱跑路啊?”

    “跑了那我认倒霉。”黎晗按摩左臂。

    毫无征兆的,他的手麻了。

    “南瓜粥好喝吗?”颜卿再次跳跃话题。

    黎晗没回答。

    过快的心跳使他麻痹的手指剧烈颤抖,呼吸也变得困难,仿佛有人扼住了他的咽喉。

    来不及说话,黎晗转身冲了出去。

    ……

    洗手间内,黎晗狂吐不止。

    他弯着腰,汗水从额头流下。

    胃在燃烧,强烈的濒死感和难以言喻的恐惧将他包围。

    是不是心梗?要死了吗?各种猜测无端涌现,迅速占据了他的脑海。

    看着马桶里的污水,这种感觉愈发猛烈,呕吐物混合着胃酸的异味在封闭的空间中弥散,充斥他的鼻腔。

    黎晗越想越惊恐,可他控制不住自己。

    南瓜粥勾起了他的一部分记忆,一部分……被封存的记忆。

    “呕……”黎晗干呕,他吐不出任何东西了,胃袋排空,连带精神一起被抽离。

    他就该这样!这是他应得的!是报应!他继承了那个男人的家产,自然要接受这份诅咒,他们身体里留着相同的血,这是抹不掉的原罪!

    黎晗不停拍打自己的脸,他哆嗦着嘴唇,涎水从收紧的喉咙里冒出。

    够丢人的。

    瞧瞧这模样,哪还有平日温和儒雅的气度?

    崩溃过后,是突如其来的自我厌恶。

    黎晗扶住墙壁,缓缓站立,他有些恍惚,并无实感,觉得身体与世界之间隔着一层薄膜,但不管如何用力,薄膜都会将他弹回,原封不动。

    “药,该吃药了。”他倚着墙,闭上眼睛,平复呼吸,等到虚弱感褪去,他才打开水龙头,用凉水洗了把脸。

    泡沫和冷水略略冲淡心中的惶恐,黎晗咬了下舌尖,在疼痛的刺激下重回清醒。

    明天得再去趟医院。

    洗手间外,颜卿静静听着门内的呕吐声。

    黎晗的出身,性格,喜好以及身体状况,这些她全部了解过,可以说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比她更懂黎晗的人,包括黎晗自己。

    他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伴随焦虑症,颜卿还曾计划假扮病友,在医院跟他搭话。

    黎晗的表妹的确叫“颜卿”,但那个表妹此时正在老家准备考公,和安淮市相隔万里。

    听到冲水声响起,颜卿悄声退后,在门开之前,躲回客厅。

    ……

    黎晗整整衣领,正要进书房,脚步就被女孩关切的问候打断。

    “出什么事了吗?我刚才看你忽然跑开,脸色不太好。”颜卿从客厅探出半个脑袋,“吃坏东西了?食材都是新鲜的呀,我洗过了。”

    “不要紧。”黎晗声音低沉,“我只是……算了,没事,我去休息了。”

    他此刻不想思考,编不出合适的理由。

    在颜卿的注视下,他关闭房门,瘫坐在椅子上。

    又是没来由的发病。

    以往,惊恐刚有发作的苗头,他便赶紧转移注意力,看看书,静下心练字,或是折点手工,但这次实在太快,没给他留下反应时间。

    家里备的药吃完了。

    上回惊恐发作是两个月前的事,那天他卡文,在截稿日前通宵赶稿,久违的熬夜,天一亮整个人就不行了,身体本能拒绝呼吸,当时如果自己昏过去,说不定会在梦里窒息而死。

    “肯定是昨天睡得太晚。”他想。

    “稿子过了,不用改。”手机屏幕亮起,是来自编辑的消息。

    “辛苦。”黎晗手一抬,回复。

    “趁着截稿日还没到,再跟你说件事,下期稿子你看心情交吧,不用急。”

    黎晗立刻坐直身子,表情凝重。

    “专栏被砍了?”

    他在杂志上有专门负责的固定板块,跟偶尔供稿的作者不同,属于长期合作。

    况且他在每期读者投票中人气稳定,没道理换人吧?

    这年头坚持写实体的作者不多,写出名气的只有一小撮,这些头部作者中小型报刊显然挖不来,剩下的大多是兼职,水平良莠不齐,闲暇时用爱好赚点外快。

    黎晗自认水平尚可,稿费也在正常范畴内,那编辑为何让他看心情交稿?

    “杂志快停刊了,从下个月开始不定期发行,顶多再做三期。”

    黎晗敲下几行字,又一一删掉。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在新媒体平台的冲击下,纸质出版物逐渐被取代,连载十几年的报刊,指不定哪一天就不见了。

    没办法,影响力降低,销量惨淡,尤其是作为消费主力的学生群体,有更多的娱乐方式能够选择,谁还会去买杂志呢?

    他供稿的这本杂志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工作室老板用爱发电的结果了。

    “满打满算合作两年了,你水平不错的,要不要试试网络连载?比在小报刊上写有前途。”

    “以后再说吧,还没彻底停刊呢。”

    放下手机,黎晗无所适从。

    他的“定位”丢了。

    网络连载?网文讲究量大管饱,以他的更新速度,有人看才怪。

    他在上学时就喜欢看杂志,买上厚厚一摞存在抽屉里,杂志陪他度过无数个漫长的晚自习。

    时过境迁,纸媒时代落幕,他才发觉时间原来过得这么快。

    他的工作和那些漫长的晚自习一样,都回不来了。

    “要不……跟工作室老板合作?”念头刚起,黎晗便否决掉。

    稳赔,有钱也不是随便挥霍的,他写文赚的那点稿费不够开销,去年买基金还亏进去不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