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4、迅儿哥出现,从思想变成了火焰斗争
    各朝代百姓,寒门学子,文臣贵族,都在看着眼前一幕。

    一个崭新的一幕。

    一群人有的江南大族,北方显赫,贫寒人家,他们游走告呼,疾驰奔赴,只为托举火焰,创建一个国。

    【这一年,川崎一名早已剪断辫子的年轻人,走出了仙台医学院的大门】

    画面出现。

    留着短发的年轻人这些年的成绩大多是乙或者丙,甚至解剖学干脆不及格,自然科学和医学这些年更是普普通通。

    这名中华学子,姓周,他叫周树人。

    站在大门外,他有些沉默,目光复杂的看着天空。

    见惯了中华的惨状,清廷的压迫,异族给予的屈辱。

    他不想碌碌无为。

    他总觉得人来到这世上,应该做点什么。

    所以,他选择了救亡。

    年轻人攥着手里的笔。

    最初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矿业开发,那时候,自己只是想,要是将中华打造成海外一样的工业强国,或许中华就不会被人踩着脊梁骨了。

    可后来,自己发现或许是人种原因,导致中华百姓瘦弱,于是自己发誓要将中华人改造成良种人。

    直到学医之后,他才发现,不是的。

    他救不了那些可怜的国人。

    就在刚刚,自己看到了那部电影,川崎和沙俄的纪录电影。

    国人给沙俄做侦探,被川崎军逮捕,被川崎军准备击毙。

    在场围观的国人居然觉得刺激。

    他抬头,看着那片可笑的一张张脸,终于明白了。

    医生可以让中华少死一个人,但永远无法唤醒这些人沉沦的灵魂。

    “要救国,先救思想!”

    年轻人攥紧了手里的钢笔,决然地放弃了医学研究。

    “思想一定要救。”

    “从我开始!”

    那一年,寒风吹彻。

    金榜上,盘点还在继续。

    【年月日,孙先生被一致推举为中华同盟会首领,黄兴被推举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

    新的画面出现。

    这一刻,同盟会开始和保皇党展开对峙。

    保皇党的理念,是在保证皇帝的基础上,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就此事,康有为和梁启超主笔的保皇报刊《新民丛报》大肆宣扬。

    如今,川崎。

    刚刚得到消息的孙先生与黄兴几人,皱着眉头。

    “保皇帝,意味着保清朝。”

    “我们要建立的,是人民的国家,不是皇帝的国家!”

    清廷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彻底让人寒心。

    川崎和沙俄在中华争夺土地,清廷作为中华之主,眼睁睁看国土沦亡,百姓罹难。

    先后划分租界,将偌大的中华拱手让人,甚至中华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见到那些异族还要卑躬屈膝。

    每一战都在割地赔款,那位太后吃饭一次要万两白银,对冻毙的百姓却熟视无睹。

    宁将土地给异族,不分土地给百姓。

    这样的皇,怎么能保!

    这一夜,几人更《二十世纪》杂志为民报,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印上,直接和中华的所谓保皇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彼时,消息传入中华。

    川崎这边,孙先生也在挥舞着双手,慷慨激昂。

    “既为创立民国,则势必不能保皇。”

    “一为民族主义,唤醒民众憎恶迫害人民的满人思想,推翻清廷。”

    “二为民权主义,去专制,行民主制定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为民生主义,地权单一税务。”

    于是同盟会,再次制定了思想觉醒,并行起义的方针。

    这一刻,保皇党和同盟会,针锋相对!

    画面再次转动。

    这一次,是一名女子。

    三十一岁的女子如今带着厚厚的传单,风狂雨骤,唯独她的眼睛,像是这场暴雨中炽热的火焰。

    她叫秋瑾,第一位革命家女性,这一年她先加入了光复会,七月,又从国内远渡重洋,前来加入同盟会。

    如今,她正在宣传革命,对着那些留学女子,一次次游走。

    这位自小崇拜花木兰,文天祥等气节英雄的女子,奋力在人群中挥舞着双手,任由大雨浸透衣衫,声嘶力竭。

    “中华沉沦,女子为何不能力挽狂澜,民族每一个人,都需要站起来,为中华发声!”

    盘点继续。

    【国内,光复会商议酝酿了一年,十一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魔都正式宣布光复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

    画面浮现。

    一个个身影肃穆庄严。

    “今日起,我自愿加入光复会,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自蔡元培率先举手,慷慨开口后,陶成章、魏兰几人胸腔同样热血激荡。

    “我自愿加入光复会,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宣誓的声音铿锵回荡,宛若铮铮剑鸣!

    会议现场,先后加入的张恭、徐顺达、赵声、柳亚子、陈去病、熊成基等人,汇聚一堂。

    这些人不是社会真正的最底层。

    他们有资产,不缺吃穿,不是义和团那些被逼迫到走投无路的百姓。

    可他们仍是站出来了,只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血脉,不可卑躬屈膝于异族!

    其中蔡元培为首的文人,也开始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展开激烈的争论。

    这一天傍晚,蔡元培目光沉重,扫过陶成章等人。

    “清廷打算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改制君主立宪之事了。”

    “革命不能被阻挡,改制救不了中华。”

    “光复会,除了文字宣传,让人民思想觉醒外,必要的时候,为了革命,也需要更多的手段。”

    “这是一场只有血与火才能焚烧起来的革命!”

    他们决定以暗杀和动荡为主,先推翻大清朝。

    随着蔡元培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刺杀清廷重臣,其中甚至还可能有不少西方异族,根本不可能生还。

    没人犹豫,率先站出来的,是始终在角落中沉默的男人。

    这个始终带着帽子,留着长辫的年轻男人沉默寡言,每天都穿梭在宣传和传递消息的路上。

    但这一刻,他站起来了。

    “我来。”

    男人的声音带着平淡。

    “谭嗣同先生走了,邹容先生走了,陈天华也走了,但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了。”

    “这一次,我来。”

    他叫吴樾。

    中华养士百五十年,当仗义死节!

    【光复会认为,五大臣前往海外,极有可能导致革命失败,一场暗杀行动,终于开始】

    盘点文字之后,画面展开。

    年的月,已经出现了寒风。

    4日,京城正阳门火车站,百姓行色匆匆见,总会驻足观看。

    只因为这一天的火车站,来了许多大人物。

    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

    老百姓窃窃私语,低声议论着。

    五名如今清廷的重臣身后,皂吏护卫众多,声势浩大。

    车水马龙间,岗哨密布。

    不少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纷纷弯腰拱手,前来送行。

    人群里,一道穿着同样皂吏衣衫,留着辫子的男人目光平静,从人群中踏入了护卫的队伍,只是他怀里鼓起一块。

    这是将炸药抱在怀中的吴樾。

    没有引爆器材,他只能如此引爆,和这些大臣站在一起。

    也会死在一起。

    沉默的男人脸上始终带着从容,一言不发,眼底的坚毅,像是一柄铮鸣长剑。

    火车终于启动,轰动的声响中。

    机车与车厢挂钩,引起了剧烈的震动。

    在周围百姓的惊呼逃窜,和达官显贵的慌不择路中。

    一道镇人心魄的声音响起,声嘶力竭里,满是炽烈。

    “民族未来万岁!!!”

    火光爆裂!

    剧烈的爆炸声响让他们心脏疯狂收缩。

    是的,车身的震动,引发了炸弹提前爆炸。

    一向沉默的男人死在在火光中。

    五大臣中载泽、绍英身受轻伤。

    暴雨落在这场火焰中噼啪作响,那个男人孤独的自东北千里迢迢而来,从未打算回去。

    他就是要用自己的血肉,为推翻清廷,染上一抹触目惊心的红!

    文字盘点再次出现。

    【吴樾,字孟侠,保丁高等师范学堂学生。出身大族,父亲由官入商】

    【吴樾早年曾应科举,庚子之后,因爱国而主张改革,由赞成立宪转而拥护革命,一生坚信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事前,吴樾挥笔写就《意见书》,指斥清廷立宪是“假文明之名,行野蛮之实”】

    【这一年,吴樾岁】

    彼时。

    数百里外。

    大雨倾盆。

    蔡元培,陶成章、魏兰、徐锡麟、张恭...

    光复会的成员,身着黑衣,任由头发顺着雨水贴在脸上。

    远远看着京城方向,静默的气息,让他们愈发想到了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男人。

    良久。

    蔡元培终于开口,隔着镜片模糊的雨水,声音嘶哑,却越来越响。

    “小友慢走,我们之后会来。”

    “我们会找到这个民族的路的!!!”

    这是对吴樾的承诺,也是对陈天华的承诺,对谭嗣同的承诺。

    对千千万万因革命而死,为新世界而死的仁人志士的承诺。

    他们会找到这条路,一定会!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