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689 竟然变成了好事
    “啥?”张良友没听清楚。

    主要是他即便听清楚了也不肯相信。

    “需要顶级期刊论文么?”方晓又重复了一遍。

    张良友的反应出奇平静,只是淡然一笑:“方主任,我都评上主任医师了,真不需要。“

    方晓下意识挠了挠头——从业这么多年,他还是头回遇见对顶级期刊论文毫无兴趣的医生。

    窗外阳光正好,照得张主任胸前的主任医师聘书闪闪发亮,可这人怎么就跟中了邪似的?

    莫非是临床工作太忙把脑子累坏了?

    方晓偷偷打量着对方。

    张良友却已转身整理起病历,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活像个看破红尘的隐士。

    这反常的做派,让方晓心里直犯嘀咕。“那就算了。”

    方晓出师不利,但还是本着法不轻传的守则,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论文,前年就晋正高了。我们乡下,晋级更容易。”

    “3篇?什么论文?”方晓一愣。

    “中字头的啊!”张良友有些骄傲。

    “害。”方晓叹了口气,原来这位是层次太低,根本接触不到,他意识里的顶级期刊和真正的顶级期刊是两码事。

    “???”

    “我估计大概率是新英格兰……这么说吧,中字头的医学期刊算是国内顶级,但我说的是sci,趁着现在还能用,你要是不想的话,我拿回去送手下的医生。”

    “咯……咯咯……“

    一阵诡异的声响从身后传来。

    方晓猛地回头,只见张良友的脸色瞬间由青转紫,嘴角不受控制地溢出白沫,整个人像触电般剧烈颤抖。

    “我艹!“方晓一个箭步冲上前,右手死死掐住张良友的人中穴。

    “张主任!醒醒!“

    约莫十几秒后,张良友涣散的瞳孔重新聚焦。

    他死死攥住方晓的白大褂前襟,声音发颤:“方……方主任,您刚说的是《新英格兰》?那个世界医学期刊的巅峰?“

    “不然呢?“方晓哭笑不得地松开手,“难道你还知道有第二本《新英格兰》?“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可张良友的表情却像经历了过山车——从最初的淡然到此刻的震惊,活像个突然发现自家破碗是古董的收藏家。

    “我还以为是……咳咳咳。”

    “害,估计以后也没什么用,现在留学生都不能考公了,这些劳什子的论文也快进垃圾堆了。”

    “不不不,我要!!!”张良友抓住方晓的胳膊,声音都变得又尖又细。

    “你都晋完级了,真没多大必要。”方晓调侃道。

    “我儿子去年刚毕业,现在就在咱们医院轮转呢!“张良友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哀求。

    方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院士家的公子能在高中就发表SCI论文,县医院主任的儿子大学毕业有篇SCI,倒也不算太离谱。

    他嘴角微微上扬:“这事儿回头细说。“

    转身走向扶贫干部,方晓详细转述了罗教授的安排,重点强调了——全程免费!

    扶贫干部惊得合不拢嘴,她做梦都没想到最后竟能联系上协和医院,还是免费诊疗。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诊疗室里,那姑娘突然冒出个古怪念头:原来得罕见病也不全是坏事?

    至少能惊动协和的大专家。

    她低头看着老人木质化的手臂,那些粗糙的纹路在光线下竟显出几分神秘的美感。

    “张主任,徐同志,那就这样。你们安慰一下患者,这种情况据说会遭到歧视。”方晓把罗浩的话复述了一遍。

    “不会不会,方主任您看我一直跟着呢。谁敢欺负我帮扶的村民,我跟他没完!”扶贫干部手握拳,奶凶奶凶的说道。

    方晓强忍着才没笑出声。

    就这?

    虽然确信扶贫干部所言非虚,但整件事的荒诞感还是让他忍俊不禁。

    不过转念一想,这姑娘办事认真又心地善良,倒是让方晓颇有好感。

    他掏出手机加了联系方式,顺手建了个群,把张良友和扶贫干部都介绍给了罗浩。

    至于后续如何对接,是群里讨论还是私下沟通,方晓就懒得操心了。

    不过罗教授办事确实漂亮——当场兑现承诺,绝不拖泥带水,这份爽快让方晓暗自赞叹。

    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方晓忽然有些感慨:要是搁在从前该多好。

    自从学术倒查和留学生考编政策收紧后,国外论文的含金量直线下跌。他刚才对张良友说的并非戏言——等那孩子真需要论文时,说不定学术评价体系早已天翻地覆。

    但转念一想,有总比没有强。

    万一呢?

    那毕竟是世界顶级期刊论文,一文不值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以后要花十多万买一篇论文的事儿估计会少很多。

    忙完手头的工作,张良友死活拉着方晓要去吃宵夜。

    方晓也没推辞——下班后马不停蹄赶到富裕县医院,这会儿已经晚上九点多,要是空着肚子回家,怕是要饿得前胸贴后背。

    “还是吃饱了再说。“方晓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跟着张良友走出医院大门。

    夜风裹挟着街边大排档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炒勺与铁锅的碰撞声格外诱人。

    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县医院斑驳的外墙上摇曳,仿佛也在期待着这顿迟来的晚餐。

    “方主任,我是真没想到竟然能免费看病。”张良友感叹着。

    “那得看是什么病,而且你们没有帮扶指标么?”方晓问。

    “有,但这病我不知道是什么病,都准备找仙家看一眼来着。”

    “……”方晓遏制住心里的腹诽。

    别得罪了仙家。

    虽然方晓不信,但还是避免得罪。

    “我在罗教授那待过一段时间,他和医务处长关系特别好,真要是有需要可以走帮扶指标。”方晓道。

    “嘿嘿。”张良友只顾着乐。

    “你儿子毕业几年了?”

    “规培毕业三年,准备晋中级呢,资料都差不多,但这玩意谁会嫌多,您说是吧方主任。”

    那倒是。

    方晓把话题岔开后说的大多都是张良友的儿子以及一些轻松的话题。

    至于扶贫干部、树人以及未来顶级期刊论文能不能用,这些方晓没再提。

    “这是我们这儿很好的一家火锅店,里面两种肉,一种是龙江县白山乡出的龙江和牛,一种是海拉尔羊肉,一会都尝尝。”张良友停好车,给方晓介绍。

    方晓也经常吃龙江和牛,尤其是罗教授给孩子治了病后,老板送和牛的时候也会带自己一份。

    倒是不缺嘴,只是饿。

    进屋,方晓瞥了一眼柜台,愣住。

    柜台上坐着一只猫,大橘猫,屎黄色,乖巧温顺的看着自己。

    四目相对,方晓甚至感觉那只屎黄色的大橘猫有灵智。

    “它?”方晓一怔。

    “哈,我跟你讲啊方主任,这可是招财猫。”张良友笑道。

    “招财猫?”

    “是啊,这家店3年前开的,小两口疫情后准备做点什么,就开了家火锅店。疫情么,您知道,疫情后几乎是开啥黄啥,我听说隔壁油公司的工资都发不下来。”

    方晓见张良友不知不觉把话题岔开,就问道,“后来小两口呢?”

    “他们开了半年,天天赔钱,房子都快赔没了,于是联系了一个收购二手设备的人上门看东西。冬天,冷,收购二手设备的人还没来,这只大橘猫就上门了。”

    “小两口觉得大橘猫可怜,就给它弄了点肉,凑合吃。一边喂猫,小两口一边哭。”

    “大橘猫吃完后就跳到吧台上蹲着,方主任您说奇怪不奇怪,我现在是真觉得有些事儿就是命。”

    “那的确,从它在这儿蹲着,生意就好了?”方晓问。

    “是啊!自从这只大橘猫蹲在吧台上充当招财猫,没等收购二手设备的人上门,店就坐满了。等收购的人上门一看,好不高兴,说小两口骗他白跑了一趟。”

    “哈哈哈哈。”方晓大笑。

    坐下后老板娘拿着菜牌过来,听张良友说大橘猫,老板娘笑眯眯的说道,“二位走的时候盘下我家大橘,发财!”

    “不会忘的。”张良友客气了一下后开始一路海点,根本不管俩人能不能吃光。

    方晓也没管。

    “方主任,那位……就在车里?”张良友点完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回瞒不住了,方晓不想让张良友产生一种自己是变态的想法。

    他凑过去,“张主任,我跟你说个秘密。”

    张良友也把头凑过来,俩人跟街头接暗号似的,方晓压低声音说道,“小孟不是人。”

    刷~~~张良友的脸色一变,严肃的点了点头,“我知道,是白仙儿吧,治病一绝!”

    “想什么呢!”方晓皱眉,斥道,“平时多学学习,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话是这么说,说完后方晓双手合十,默念了几句得罪。

    “小孟是机器人。”

    “???”张良友看着方晓,几秒钟后,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是是是,现在科技真发达,小孟是机器人。”

    一看张良友就不信,敷衍的都潦草,方晓干脆一把抓住张良友的胳膊,带他出门。

    “小孟”正在车里充电,方晓摘掉“小孟”的墨镜。

    眼睛里有红色的光芒流转,光芒并不旺盛,但却如流水一般,一看就知道是机器。

    “我艹,还真是!!!”张良友愣住。

    “我最近不是参加了罗教授的一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落地的工作么,小孟就是科研项目。”

    “!!!”

    “张主任你可别跟其他人说,平时小孟看看病,事儿少。要是都知道它是机器人的话,一旦看病有问题,可能麻烦就大了。”

    张良友一缩脖子,用力点头。

    “我知道,我知道。”

    两人回去,方晓开始吹嘘起自己在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落地工作中的作用。

    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顿饭吃的五饱六饱,临走的时候方晓没忘记盘了盘大橘的头。

    那只大橘几乎没有动过,就这么坐在吧台上充当招财猫。方晓盘它,它也很温顺,咧着嘴冲方晓喵喵叫了两声。

    是那种温和的叫声,方晓甚至觉得自己被罗教授附体,能听懂大橘是在祝福自己发财。

    这家还真是有点意思,方晓心里想到。

    出门,张良友拍着肚子,心满意足,“方主任,吃饱了,嗝~~~”

    “少吃点,你这算是暴饮暴食了吧。”方晓调侃。

    “不算不算。”张良友笑眯眯的说道,“您知道我这名字怎么来的么?”

    “良友么,小时候的一款烟,据说每一盒有一根烟上标记着三角号,里面加了料。话说张主任,那时候能抽良友的可都是大款,万元户!”

    “嘿,我小时候家里算是宽裕,吃惯了。可惜,在我这儿算是家道中落。”

    方晓上下打量张良友,摇摇头。

    “我有几个堂兄弟在外面,混的都不错,最近给我邮递了点好东西,一会您拿点回去。”

    “不用这么客气。”

    “不值什么钱,就是一点小心意,稀罕物。”

    方晓也不缺啥,但八十年代初家里能抽良友的人家,混到现在要是家道没中落的话,应该过的不错。

    好奇心大起,方晓问道,“有什么新鲜玩意?”

    “一个是我大伯家的哥,他在西疆那面种了点苹果。”

    “???”

    “新品的,特好吃。不算是特供,他们研究了一辈子,就想弄出点新品的苹果。”

    “哦?你堂哥这么有情怀?”

    “狗屁的情怀,还不是看上那面的水果了,就研究了一辈子。也挺好的,在西疆吃沙子也比在咱这儿吃雪强。”

    “他们那面下雪的话也不小吧,我看冒烟雪比咱这面都多。”方晓问道。

    “分地儿,西疆太大了。建设兵团旗下的一支研究队,苹果是真好吃,我特意留了一箱送朋友。”张良友笑呵呵的说道。

    “好吃为什么不推广?是快了么?”

    “应该挺难的,新品种不是说种就种的,需要调土,以及能不能量产,产出来的价格,果农换品种一两年的沉淀期等等都需要考虑。”

    张良友又说了好多,但他了解的也并不多,越说越乱,甚至有点无法自圆其说。

    方晓知道这位水平有限,要不然不会一直蹲在富裕县过日子。

    虽然在这儿活的还算是滋润,但也就那么回事。

    “还有是我姐给我邮递来的火锅底料。”

    “哦,这个就算了。”方晓直接拒绝。

    “不一样,江中产的。就是健胃消食片的厂家产的,刚上市没多久,网上都很少卖,她给我邮递了几种口味,您拿回去尝尝。”

    江中健胃消食片厂家产的火锅底料,这吃完了到底是该饿还是不该饿呢?

    方晓心中大乐。

    要说张良友也挺有意思的,拿出来的两种小礼物的确都不贵,但都有意思。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方晓道。

    “最近这几年,我眼睛都不够用了,尤其是今天看见方主任您带来的那台机器人,真牛逼啊!”张良友很粗鲁的称赞到,能看得出来他出自真心。

    不过方晓也是这么想的。

    “我儿子毕业的时候就想留在南方,被我生逼着回来的。”

    “后悔了吧。”

    “不后悔。”张良友上车,扎好安全带,回头看了一眼“小孟”,摇了摇头,“南方有什么好的,竞争压力大,还不如回来好好经营。县城虽小,但有些事儿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要几代人不断耕耘。”

    这话说得……

    方晓觉得自己错了,小看了这位张良友张主任。

    没想到在这面竟然能遇到这么有心气儿的人。

    “你儿子也同意?”

    “他懂个屁!出去混,不就是惦记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么。”张良友斥道,“只要有钱,哪不花花。”

    方晓笑了笑,没说话。

    “方主任,以后我这面盯着,有疑难杂症或者疑似的病人,找您周末来帮着看一眼?”张良友问道。

    “行,谢了。”

    “这怎么谢反了呢,该我谢您才对。您是不知道我们基层医院最常说的就是——看不了,你去上级医院吧。”

    方晓微笑,自己何尝不是呢。

    “但那些拿着新农合的老人,我是真的不忍心。就刚才那个树人,我也是不忍心。当这么多年医生,还是难免会感同身受,这样不好。不过有您和……它,辛苦方主任。”

    “什么它,那是小孟,以后叫小孟。对了,别跟别人说啊。”

    “是是是。”张良友不断点头。

    找到张良友的车,他给方晓搬了礼物,挥手告别。

    张良友目送方晓离开,随后拿出手机。

    “嘛呢?”

    手机里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

    张良友按捺住心里的烦躁,儿子这是又特么去蹦迪了。

    年轻人,难免的,自己还是别爹味儿十足了,总有他蹦不动的一天。

    “我在玩!”

    儿子声嘶力竭的声音传出来。

    张良友很不高兴的挂断电话,等明天再跟儿子说这事儿吧。

    他盘算着,刚刚“小孟”的确让张良友于无声处听惊雷。

    要不是自己拽着方晓出来吃饭,都不知道那位给出树人病诊断的年轻医生竟然是ai机器人。

    这种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自己竟然能在生活中看见,张良友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在做梦。

    冷静了很久,他准备找儿子好好谈谈这事儿。

    愿意玩,自己管不着,年轻人么,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天天泡篮球场,父母招呼回家吃饭都老大不愿意的。

    但该做正经事的时候还是要做,比如说跟着这个项目。

    张良友把自己能做的事情捋了一遍,准备让儿子以后和方晓方主任对接。

    甚至他都动了要让儿子去长南人民医院进修的想法。

    对!

    进修!

    张良友最后拿定了主意,家这面自己负责,每1-2周儿子跟着方主任跑一趟,回来看看那些没有确定诊断的患者。

    那可是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就算没这个名头,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来这东西有多牛逼。

    就怕儿子没正经的,不知道珍惜这种能让家族跃迁的机会,张良友沉思着。

    ……

    ……

    “罗浩,什么患者?”

    “树人病。”罗浩道,“回头你跟一下,的确和树人长得差不多。”

    “你说西幻里面的树人是不是都生了这种病?”陈勇拿着罗浩的手机,看着那张照片,陷入沉思。

    “见过?”

    “在学院的时候见过,导师说树人是一个种族,我特么都不知道这叫树人病。”陈勇抱怨道。

    “可能你导师说的树人和树人病是两回事,万一树人真的是大树成精了呢?也说不定。”

    “我看过照片,和树人病的患者差不多!”陈勇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随后犹豫了一下,“罗浩,这个项目你带吧。”

    “嗯?”

    “要是我带的话,导师会觉得我在砸场子。虽然我对英国没什么好印象,但导师对我还是不错。教错了一个树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行啊。”罗浩温和一笑,“既然你不方便,那我带着写论文好了。”

    “你行不行啊。”

    “你写论文是谁教的心里没点逼数?”罗浩鄙夷的撇了撇嘴,开始收拾行李,“这冰箱贴,你回家贴在冰箱上,别忘了。”

    “没用。”陈勇看着冰箱贴,冰箱贴上写着【别忘了吃东西】。

    “唉,你说我是不是没有口福的命?我算过了,我有啊,可事实却是这样。就说不能给自己算,就说不能。”

    陈勇低声唠叨着,声音越来越小。

    上了飞机,罗浩闭上眼睛养神。

    去了一趟帝都参加比赛,收获当然有,那些老专家知道小孟是机器人后都表示很有兴趣。

    但罗浩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感兴趣,有多少人是假感兴趣。

    任何一次变革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比如说最近的腹腔镜、胸腔镜,等老主任们退的差不多了,才在临床上大范围铺开。

    一个微创手术都这么难,就更别提ai智能机器人。

    一定要慎重,罗浩心里告诫自己。

    很快回到省城,罗浩打开手机,一连串的信息、未接来电。

    我艹,这是怎么了?

    罗浩扫了一眼未接来电,找到冯子轩的电话打过去。

    “小罗,医院,急诊抢救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