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搞營銷
    搞營銷

    如果是平時,接到電話說有個新聞想跟自己聊聊,于東肯定要跟人約着見一面。

    但現在是什麽時候?

    高考出分第一天!

    其他時候不好說,但在這一天裏,除非是發生了什麽國家大事,否則什麽都不如高考出分重要。

    而一個普通群衆打來電話,要跟他聊的新聞,跟國家大事當然沒法比,也不太可能是什麽惡劣事件,否則消息應該是從公安局傳過來。

    八成是雞毛蒜皮大小的事。

    但于東也沒一口拒絕對方,如果這事沒他想的那麽雞毛蒜皮,等高考熱度過去,還是能拿來寫一寫充版面的。

    當然,前提是這事沒那麽雞毛蒜皮,時效性也不能太高,否則高考熱度還沒過去,這事熱度就過了,那還有什麽寫的必要?他們報紙雖然卻新聞,卻也不是什麽過期事件都值得占版面的。

    于東心裏想着,随口問道:“高考成績今天出來,我很忙的,什麽事得約出去當面聊啊?”

    電話那頭的程蔓聽了并不着急,語帶笑意道:“其實這事跟高考出成績也有關系。”

    于東疑惑問道:“有什麽關系?”

    “準确來說,這件事跟今年立刻考了全省第三的學生有關系。”

    其實每年高考出分時期的新聞熱點都大同小異,頭條頭條本科專科分數線,就是全省、全市狀元姓甚名誰,再不然報道學生去學校領分數條的盛況。

    但這并不是說考了第二第三的學生沒人關注,基本前十來自哪個高中的,都會捎帶着報道一下。

    如果考了前十的學生願意接受采訪,各大報紙通常會願意給一個版面。要是接受采訪的同學很有故事,比如家庭條件特別差,又比如自身經歷特別勵志,頭條頭條也不是沒可能。

    所以聽到這話,于東的表情立刻變了,問道:“請問您是學生家長嗎?”

    “不是。”

    “那您是?”

    “我是學生輔導班的老師。”

    “輔導班?”于東神情迷惑起來,“你能跟我說說是什麽新聞嗎?”

    “電話裏一時半會可能說不清楚,我覺得當面聊比較好。”電話那頭的程蔓說道,“不過您放心,這個新聞不着急,我知道您這幾天會很忙,您一周內能跟我見面就行。至于新聞大小,這麽跟您說吧,我的目标是本地新聞的頭條。”

    不得不說,程蔓最後一句話勾起了于東的好奇心。

    本地新聞雖然不是主版塊,但頭條都是留給重要新聞的,像今天出高考成績,頭條肯定是這件事。

    如果這兩天能有人采訪到高考狀元,估計也能上個頭條,再往下就要看故事夠不夠吸引眼球了。

    難道考了全省第三的這名同學的過往經歷很有故事?

    不對,如果是過往經歷,聯系他的應該不會是什麽輔導班的老師。而且她剛才也說了,上頭條是她的目标,而非學生本人。

    好奇,太好奇了!

    于東當了七八年記者,從來都是他勾別人的胃口,今天卻被別人吊起了胃口。

    但于東也知道,有的人為了吸引眼球,會故意說一些吊人胃口的話,可新聞本身并沒有那麽有價值。

    而且電話那頭的人說了不着急,一周內見面都行……于東思索着說:“周六吧,周六我們見一面。”

    “行。”程蔓應道,又說了個飯店的地址和名字道,“您來這裏方便嗎?”

    “可以。”

    因為這通奇怪的電話,于東被勾起了對考了全省第三的學生的好奇心。

    于是這天分配采訪任務時,于東沒有像平時一樣,搶着去采訪最有可能上頭條的省狀元,而是主動申請去采訪其他人。

    第一個采訪對象自然是何子明。

    雖然他是理科全省第三,但第二是其他市的,這種新聞連頭條都不一定能上,自然不值得他大老遠跑去其他市。

    按照順位,他的選擇就兩個,一是先去采訪文科全省第二,二是先去采訪理科全省第三,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他想去看看這個何子明身上到底有什麽故事,能讓給他打電話的人把目标定成上頭條。

    只是見到何子明後,于東有點失望,這個學生身上實在沒什麽可發掘的故事。

    首先他父母雙全,又是獨生子,在家備受寵愛;其次他父親是鋼廠工人,母親雖然身體不太好,但沒到卧病在床的程度,家庭條件談不上很好,卻也不算差;最後何子明從小成績就不錯,本身底子就不差,高三發奮,高考超常發揮考出全省第三的好成績也沒什麽稀奇的,前後反差并不大。

    沒有反差,寫出來的新聞就沒法調動讀者的情緒,讓他們心生期待,将報道從頭看到尾。

    何子明的故事寫出來,別說頭條,能有個豆腐塊大小的版面,都是主編看在他的面子上給的。

    那麽問題來了,高考出分這幾天新聞那麽多,他吃飽了撐的才會去費心費神地寫一篇沒什麽看頭的新聞。

    難道自己被忽悠了?其實打電話給他的人手上根本就沒有值得上頭條的新聞?

    于東邊思考邊往外走去,一條腿剛跨出何家大門,他突然開口問道:“你上過輔導班?”

    何子明愣了下,點頭道:“上過。”

    “程蔓,這個人你認識嗎?”

    “認識,程老師是輔導班的負責人。”

    于東眼睛一亮,繼續問:“前幾天她打電話聯系我,說手上有一條跟你有關的新聞,你知道這件事嗎?”

    何子明面露驚訝,他沒想到程蔓聯系的記者,剛好是今天來家裏采訪他的記者。

    看到他的表情,于東心裏有了數,想原來裏面還真有事,試探問道:“她跟我約了周六見面,但沒有說具體是什麽事,你知道她要說的事什麽事嗎?”

    何子明當然知道,但程蔓叮囑過,獎勵儀式舉行前不能對除他媽以外的任何人透露這件事。而這筆獎金對他很重要,有了這筆錢,他媽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選擇自己的生活。

    所以面對于東的詢問,何子明避而不答道:“你見到程老師就知道了。”

    “好,我明白了。”

    周六中午,于東按照前往飯店。

    那是一家私人飯店,規模不算小,上下有兩層,一樓是大廳,二樓主要是包廂。于東在前臺報出程蔓的名字,然後就被服務員領到了二樓包間。

    包間并不算大,裏面大概就五六平,擺着一張圓桌,對門開着一扇窗戶。

    于東進門後,看到一個年輕女人坐在裏面,不由面露驚訝。

    雖然通過電話那頭的聲音,于東判斷出程蔓年紀不算大,但她的年輕程度仍然出乎意料,如果不知道她是一家輔導班的負責人,他以為她會是一名大學生。

    于東觀察程蔓時,她也在打量他。

    他的年紀也不是很大,估計三十上下,身高不是很高,胖瘦适中。這年代胖子其實不多,畢竟人們生活水平提起來還沒幾年,大多數人夥食都一般。

    相貌雖然普通,但看着挺有書卷氣息,唔,也可能是因為他戴着眼鏡。

    程蔓想着,起身說道:“于記者是吧?我之前跟你聯系過的。”

    于東伸手跟程蔓握了下手道:“知道知道,你是程老師。”

    程蔓點了下頭,收回手後招呼人坐下,并拿起菜單說:“我點了一道玉米排骨湯,一道手撕雞,您看看還需要什麽?”

    她找于東談事,這頓飯自然是她請,後者沒好意思點大菜,随便點了盤青菜,倒是程蔓拿過菜單後又勾了道葷菜,然後略過酒水,出去叫服務員點餐。

    點好菜服務員離開後,程蔓先給于東倒了杯茶,說道:“其實我本來是想把您約到燕子美食館的,但那裏沒有包廂,又想到既然是新聞,報紙發行前肯定不好讓太多人知道,就把您約到這裏來了。這家食物味道也很不錯,廚師跟燕子美食館的老板以前在同一家國營飯店幹過。”

    沒錯,這家飯店的廚師是關建國。

    這幾年國營飯店生意越來越難做,芳草路國營飯店年初徹底關了門,店裏員工要麽調走要麽下崗。

    關建國工是大廚,工齡又長,本來是能調動到其他單位的,但國營飯店越來越不景氣,工資這麽多年不漲反降。

    與之相對的是随着私營飯店越開越多,競争也日漸激烈,為了客流量,有點規模的私營飯店老板都很舍得給大廚開高工資。像關建國這樣有經驗,廚藝也不錯的大廚,到哪起薪都有八、九十。

    關建國考慮過後,主動申請了下崗,之後就被這家飯店的老板邀請了過來。

    約于東見面時,程蔓想着這家飯店離他單位不遠,又有熟悉的人,就把地方定在了這裏。

    于東采訪過燕敏芝,自然知道燕子美食館,他有些驚訝地問:“你怎麽知道這家飯店的大廚,和燕子美食店的老板是同事?”

    程蔓微微一笑:“當然是因為我也跟他們共事過。”

    于東恍然大悟:“所以你是通過燕同志知道的我?”

    “對。”

    這也是程蔓說剛才那些話的用意,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很多時候都是通過一個共同的人拉近的。

    雖然燕敏芝只是于東衆多采訪對象之一,但程蔓看過那篇報道,知道他本人是燕子美食館的食客,再加上那篇報道登報後反響很熱烈,所以程蔓覺得于東對燕敏芝的印象應該會比較深。

    知道這層關系後,于東的心情果然放松了很多,笑道:“你以前在國營飯店上過班,現在怎麽去開輔導班了?”

    程蔓卻沒有回答,笑着問:“您這幾天去采訪了何子明?”

    于東愣了下問:“你看過報紙?”

    問完又覺得不太對,他雖然采訪了何子明,但登報的文章沒有詳細采訪他的內容,只是捎帶着提了下文理科省市前十都出自哪個學校的。

    于東正想着,便聽程蔓說道:“我确實買了報紙,但沒看到确切的報道,我這麽問是因為電話聯系時我只介紹自己是輔導班的老師,而您問我怎麽開輔導班了……我想來想去,這幾天您有機會接觸的對象應該只有何子明同學。”

    于東沒想到程蔓那麽敏銳,遲疑了下道:“……确實,我采訪過他,也套過他的話,但他什麽都不肯說。”

    “這孩子很聰明。”

    程蔓話音剛落,服務員端着菜進來了,她止住聲音,直到服務員陸續上完飯菜,才招呼于東邊吃,邊開口進入正題。

    “既然您采訪過何子明,應該知道他高三報了我們輔導班吧?”

    “知道。”

    程蔓繼續問:“您知道我們輔導班嗎?”

    這麽問可不是程蔓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啓明星輔導班,在臨江大學範圍內挺有名氣。而于東工作的報社,離臨江大學也不遠。

    于東也确實知道啓明星輔導班,說道:“我聽說你們輔導班的老師都是臨江大學的高材生。”

    “沒錯。”程蔓說道,“我們輔導班的老師不但都是高材生,還都擁有非常豐富的家教經驗,過去一年裏,報了我們輔導班的學生成績普遍有所提高,何子明就是最好的例子……”

    于東聽着覺得不大對勁,伸手制止道:“等等,程老師你想跟我聊的新聞,不會是何子明報了你們輔導班後,成績突飛猛進考出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績吧?”

    雖然于東覺得,啓明星輔導班的老師全都來自臨江大學是一個不錯的新聞點,但是這內容寫出來太像gg,主編不可能通過。

    就算寫何子明報名輔導班後成績才突飛猛進,這故事的可看性也不高,問題還是那個,何子明本來成績就不差,前後沒有反差。

    如果程蔓是想告訴他的新聞是這個,他會非常失望,覺得她在故弄玄虛。

    看出于東的态度,程蔓笑道:“于記者您誤會了,我要跟您聊的新聞确實跟輔導班和何子明同學都有關系,但我沒想找你憑空幫我們輔導班吹牛皮。”

    于東松了口氣,臉色緩和下來道:“那你要說的是?”

    “是這樣的,為了提高輔導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輔導班設置了一系列的獎勵,其中最主要的是針對考進全省前十學生的獎勵。”

    其實程蔓最開始想的是全市前十,可誰讓何子明這麽争氣,考出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績呢,她要吹牛,肯定要往厲害了說。

    于東淡淡嗯了聲,但看他臉上的表情,顯然并不覺得這有什麽值得報道的,随口問道:“然後?”

    程蔓也不失望,繼續說道:“我們的獎勵标準是,考進全省前十,獎勵五百塊,考進全省前三,獎勵一千塊。”

    “嘶咳咳咳……”

    于東嘴裏嚼着肉,聽到獎金數字不由吸了口氣,還沒嚼爛的肉卡在喉嚨,上不去下不來,他拍着胸口硬吞了好一會才咽下去,然後拿起手邊茶杯,灌下一大口茶水問:“獎金多少?”

    “進前十,獎五百,進前三,獎一千。”

    雖然聽過一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再聽這一遍時,于東仍忍不住說道:“程老師,你、你大手筆啊!”

    程蔓聞言臉上不見得意,只微笑着問:“于記者,您覺得這個新聞夠上本地新聞頭條嗎?”

    于東毫不猶豫道:“夠!太夠了!”

    雖然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五年,萬元戶也不像早兩年那麽少見,出現一個都能上報紙宣傳,但一千仍不是小數目。

    更何況這是輔導班一次性獎勵學生的錢。

    這新聞報道出來,絕對夠吸睛。

    說句實在話,如果不是他孩子沒到上高中的年紀,他肯定要後悔自己沒把孩子送到啓明星輔導班。

    雖然就算他送去了,孩子也不一定能考出全省前十的好成績,但去了總有盼頭,沒去連個競争機會都沒有。

    于東相信,這事上報後,後悔不已的家長只會多不會少,而九月份開學後,那些原本不打算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家長,也都會考慮起來。

    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績本來就不錯的家長,肯定不會放過這機會。

    畢竟報一年輔導班滿打滿算也就四五十塊,高考要是能進全省前十,就能掙五百甚至一千,十倍二十倍的利潤,誰能不心動?

    于東覺得程蔓太厲害了。

    表面上看,她拿出一千獎勵學生是出了血本,但這件事被報道出來後,未來三年內她的輔導班肯定都不會缺學生,并且其中不乏好苗子。

    有了好苗子,升學率就有保證,而有了升學率,輔導班的名聲也會越來越響亮。

    這一千塊,她花得可太值了!

    于東覺得程蔓厲害的第二點,在于一般商家想找他們報紙打gg,都需要另外給錢,而且位置也都一般,哪怕是分版塊的頭條也不好上。

    程蔓倒好,一分錢沒花,目标卻直逼頭條。

    偏偏他明知道她心裏的盤算,也舍不得放過這個新聞。而且他相信,他們主編看到這篇報道後也會是這樣的想法。

    就沖這篇報道後續可能帶來的關注度,他們主編也不可能因為看出這是gg,而去卡他的稿子。畢竟臨江有這麽多報紙,他們晚報不發,也會有其他報紙願意發。

    高,實在是高!

    和于東談妥報道的事,程蔓就着手準備了起來。

    首先,她和高珍幾人經過開會讨論,确定了這次活動寫主題——啓明星輔導成立一周年慶典。

    主題之所以是慶典而不是獎勵儀式,主要是程蔓覺得後者主題太單一,目的也太明确,而且參與活動的人選範圍太小。

    程蔓既然想打gg,陣仗肯定要越大越好,辦成慶典,她既可以邀請七月份參加高考的學生和家長,也可以邀請九月份有意願報名的學生和家長。

    而且慶典活動可以分為幾個環節,先講講一講輔導班成立的過程,再介紹一下輔導班老師的來歷,吹一吹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最後再發獎金,讓人震驚。

    十七八歲的孩子可能會覺得這流程複雜無聊,但家長肯定願意看,畢竟舉辦這樣的活動能從側面反應輔導班的實力。

    其次是聯系場地還有通知家長,場地程蔓早就看好了,确定好時間直接定下來就行。

    通知家長和學生這事則是招生時順帶做的,他們招生去的地方,附近基本都有輔導班的老學員,甭管對方願不願意來,跟人說一聲總不費什麽事。

    有意願報名的家長和學生更不用說,咨詢時告訴對方時間和地點就行,都不怎麽耽誤時間。

    最後,活動開始前程蔓特意找高珍聊了聊。

    雖然上報紙不用程蔓另外出gg費,但這次活動搞下來,花銷不可能會少。

    雖然她跟于東談時只提了獎勵全省前十的事,但真要發獎金不可能只發一個人,一來顯得有點摳唆,二來全省前十不容易考,總得給成績不錯但又沒那麽好的留點希望。

    除了全省前十能拿到高額獎勵,考進輔導班的前十的也有獎,前三名獎勵依次是一百、八十和五十,四五名獎勵三十,六到十名獎勵十塊。

    再加上場地費用,另外他們把人邀請過來,不請人吃飯,瓜子花生總得準備點,七七八八算下來,一千五總是要花的。

    花那麽多錢,程蔓肯定想利益最大化。

    借着這次活動,程蔓除了想擴大輔導班的名氣,還想盡可能打造明星教師。

    而這個人選,非高珍莫屬,因為她不但是輔導班續課率最高的老師,也是何子明在輔導班的老師。

    何子明考出好成績,獲得輔導班獎勵的千元現金,這件事被報道出來,作為他老師的高珍出面接受記者采訪也不會顯得突兀。

    而出面接受采訪後,高珍能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有了名氣後,肯定會有更多家長報她的班,前期是續課率能得到保證,要是經營得好,以後課時費肯定也會更高。

    以後如果她有意向往這方面發展,說不定還能出書編習題冊,就算不枉這方面發展,名氣也能幫助她獲得更多機會。

    當然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程蔓也不可能白幫高珍賺名聲,所以高珍出面接受采訪的前提,是答應三年內不去啓明星輔導以外的其他機構帶課。

    程蔓覺得這條件并不苛刻,高珍六月份畢的業,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兩三年後才畢業。而她要求的時限是三年內,而非高珍從啓明星輔導離職三年內,也就是說,她研究生畢業不到一年,限制就解除了。

    而且她只要求高珍不在其他輔導機構當老師,如果高珍畢業後留校,或者進初中高中當老師,也不會受到限制。

    雖然現在臨江只有她這一個輔導機構,但她相信報道過後不出兩年,輔導機構肯定會遍地開花。甚至如果高珍有了名氣,完全可以自己開輔導班,到時候能掙更多。

    程蔓不可能給別人做嫁衣,所以有些事,她覺得需要提前說清楚,甚至白紙黑字地寫下來。

    高珍是願意接受采訪的,從一開始答應程蔓到啓明星輔導當老師時,她的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賺錢,賺更多的錢。

    而走到人前可能得到的好處,程蔓能想到的,她也都能想到。至于付出的代價,不,這對她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代價,所以聽完程蔓的話後,高珍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了下來。

    随着該做的準備陸續搞定,八月十二號上午九點,啓明星輔導成立一周年慶典活動正式開始!

    二更合一,明天見~
为您推荐